1月30日消息,位于海西州格爾木市東出口光伏園區的世界最大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計劃于今年整體并網發電。
據介紹,世界最大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儲能功率6萬千瓦,儲能電量60萬千瓦時,配建光伏25萬千瓦、110千伏升壓站1座,于去年7月1日開工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液態空氣儲能領域發電功率世界第一、儲能規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項目,填補了大規模長時儲能技術空白,為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國儲能產業發展開創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該項目于今年1月入選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來源:西海都市報)
1月29日,國家能源局公布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0384號(資源環境類024號)提案答復的函。其中提到:
關于提高能源系統應對氣候風險的能力方面,下一步,我們將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部門合作,完善工作機制。會同中國氣象局、國家電網等建立能源氣象服務保障聯合工作機制,加強與發電企業的交流合作,深入了解能源生產、建設、運行等各環節的服務需求,建立常態化復盤機制和能源保供服務業務檢驗機制,加快推進服務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基礎能力建設,促進新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
二是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的發展需求,加強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做好各地風、光氣候特征及其互補特性分析,通過提升從臨近-短中期-月-季節的無縫隙風能太陽能資源預報的精細化和準確率水平,減少棄風棄光問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重點針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風能太陽能發電、電網設施和能源安全可能造成的風險,提升氣象災害預警能力,減輕極端氣象條件造成的能源風險。
三是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開展多時空尺度風能太陽能資源互補特性及預報技術研究,提升風能太陽能業務和服務能力。圍繞風電光伏資源精細化評估、風電光伏多時間尺度精準預測、風光水多能互補優化調度、電力安全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方向開展技術攻關與研究,提升在可再生能源規劃、建設、運行等全鏈條的技術創新與保障能力。(來源:國家能源局)
1月27日,北汽集團旗下全新新能源商用車品牌——卡文汽車正式發布。未來,卡文汽車將圍繞純電、氫燃料電池兩大技術路線,推出全新平臺產品,加速北汽的新能源化轉型,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卡文汽車以“讓每一公里更美好”為品牌使命,致力于交付超客戶預期的智能車輛服務、實現平臺技術及新能源技術領先、發展高階智能的新生態商業模式、構建可持續的綠色能源業務體系。與此同時,卡文汽車將從“車-鏈-圈”三個維度,通過零碳供應鏈、零碳工廠、零碳產品的打造,與社會各界共同構建可持續的全價值鏈零碳生態體系。卡文汽車總經理秦志東表示,卡文承諾將在2040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
卡文汽車成立于2022年,由北汽福田攜手博世、億華通、北汽產投等企業共同投資。聚焦全新的純電和氫燃料平臺,定位打造低碳、零碳產業生態,做全球零碳重卡的領導者,目標是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一年多來,引進大批人才圍繞新能源商用車技術、產品、供應鏈、品牌構建全新體系。(來源:大北汽)
近日,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動力集裝箱船舶在韓國蔚山現代重工造船廠舉行命名儀式。為致敬A.P. 穆勒基金會和A.P. 穆勒控股公司主席安妮·馬士基·邁克-凱尼·烏格拉(Ane M?rsk Mc-Kinney Uggla)女士,該船被命名為“安妮馬士基”(Ane M?rsk)。
“安妮馬士基”是馬士基訂造的18艘大型甲醇動力集裝箱船中的第一艘,而該系列船舶將于2024年至2025年陸續交付,同時這也是全球第二艘以綠色甲醇燃料為動力的集裝箱船舶(去年9月投入運營的支線集裝箱船“勞拉馬士基”(Laura M?rsk)為全球第一艘)。自2024年2月起,“安妮馬士基”將被部署在連接亞洲和歐洲的AE7航線上,標志著馬士基致力于開創低排放航運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新系列船舶采用了行業首創新設計,駕駛臺和起居室置于船舶的最前部,確保了燃油效率。(來源:馬士基集團)
近日,洛陽市潤時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潘寶龍,注冊資本1293萬元,經營范圍含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電池銷售、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等。股權全景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時代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后者為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來源:天眼查)
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打造未來產業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技術精準識別和培育高潛能未來產業。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引導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未來產業。發揮前沿技術增量器作用,瞄準高端、智能和綠色等方向,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新動力。
其中,在未來能源方面,聚焦核能、核聚變、氫能、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打造“采集-存儲-運輸-應用”全鏈條的未來能源裝備體系。研發新型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相關電子專用設備,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推動能源電子產業融合升級。(來源:工信部)
1月28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項目——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首批機組成功實現并網發電。來自北部灣的陣陣海風,正式化為綠色清潔電能。
據悉,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我國在建單體裝機容量最大、國內首個零補貼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由廣西投資集團旗下廣西能源集團主導推進建設。項目于2023年3月全面啟動,6月海上工程全面開工;2024年1月13日送出工程全線貫通,1月25日正式送電成功。(來源:廣西日報)
近日,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1.78億人民幣增至2.78億人民幣,增幅約56.18%。
據悉,該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夏林,經營范圍包含交易所業務、排放權交易服務、節能管理服務、環保咨詢服務以及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裝備銷售等。(來源:天眼查)
近日,長久物流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在滁州新能源基地投建的儲能產品生產線將于近期驗收投產。
據介紹,長久物流于 2022 年 2 月成立新能源事業部,正式布局新能源領域,從動力電池及相關化學品的運輸入手,同時著手搭建動力電池回收渠道,開展電池回收業務;2023 年 5 月收購廣東迪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51%股權,切入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產品銷售領域,擁有面向弱電網地區的梯次家庭儲能、家儲一體機和面向工商業儲能市場的可定制化集裝箱式儲能產品。(來源:長久物流)
1月29日,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宣布其氨動力集裝箱船獲得原則性認可(AiP)。繼投資12艘甲醇動力集裝箱船外,這是ONE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征程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ONE表示,這艘獲得AiP的3500TEU集裝箱船是由ONE、日本造船(Nihon Shipyard)和DNV船級社三方在2022年底聯合開發的。ONE一直在根據2022年制定的替代燃料路線圖,研究氨作為零排放替代燃料的可行性。ONE參與了GCMD領導的氨燃料加注安全性試點研究。(來源:航運界)
UPS在澳大利亞投入使用屋頂光伏項目1月30日消息,UPS供應鏈與貨運在位于澳大利亞悉尼西區的霍斯利公園倉庫投入使用屋頂光伏項目。該項目安裝的190多塊光伏板預計將產生超過15萬千瓦時的電能,每年可減少127公噸的碳排放。(來源:UPS優比速動態速遞)
新冠疫情對全球能源的生產和需求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疫情之后,能源行業大幅反彈,并同時出現了幾個顯著的變化。僅在2023年,我們就看到了消費者對能源漲價的不滿情緒持續增強、清潔能源投資不斷提高等重大轉變。對營銷人而言,這些轉變帶來了獨特的挑戰,我們需要更細致的受眾洞察,以此預測未來行 業趨勢;需要高水平的文化洞察,以此了解消費者態度;需要更旺盛而多元的創造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營銷內容。這份報告為能源行業的營銷人提供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行業概述,與您一同分析應對新挑戰的實操案例,利用融文洞察,更高效地尋找受眾并與受眾建立聯系。
(由于篇幅有限,搜索報告標題【2023年全球能源行業的熱門話題、受眾洞察與消費趨勢】,即可獲取報告)
資料來源:Meltwater
展望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量產進度不斷加速,且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有望快速提升。貝斯特新能源業務轉型加速,工業母機業務已完成客戶送樣:1)公司憑借2020 年可轉債、安徽貝斯特、蘇州赫貝斯、易通輕量化等項目,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產能儲備充足,且各項目已陸續進入達產期,未來收入規模有望與渦輪增壓器業務相當,并貢獻業績主要增量;2)設立子公司宇華精機,前瞻布局“工業母機”賽道,總投資 12 億元,規劃滿產產值 15 億元,目前核心產品已完成客戶送樣,有望打開新增長極。
(由于篇幅有限,搜索報告標題【貝斯特:深耕精密加工,新能源與工業母機布局迎來收獲期】,即可獲取報告)
資料來源:國盛證券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2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5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0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68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5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4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