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和逐步落實,各行各業正迎來一場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的變革。
這場變革在物流供應鏈領域同樣深刻。近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關于綠色低碳供應鏈的新聞充斥著行業。第一屆綠色物流與供應鏈發展大會的召開,該會議發布了《中國綠色物流發展報告(2023)》和“物流行業公共碳排計算器”;作為綠色物流行業代表,順豐、滿幫等企業也紛紛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8屆會議(簡稱“COP28”)上亮相。
綠色低碳正成為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競爭的一個重要砝碼。物流貨運作為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是各行業實現減排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綠色低碳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同時也被物流行業視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然而,物流企業在踐行低碳行動上面臨不小的困難:首先是方向不明、路徑不清,沒有清晰可執行的綠色低碳轉型“路線圖”;其次是低碳轉型需要大量的技術和設備投資,企業短期內會面臨資金、成本壓力,轉型回報周期過長,長期來看也無法準確量化投資回報;雖然綠色低碳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早期的大規模投入未必能幫助企業獲得明確的競爭優勢。
因此,目前企業的減碳意識雖已普遍提升,但大多數仍然處于觀望狀態。即便如此,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物流巨頭們正躬身入局,把綠色發展理念納入企業社會責任體系中,并把碳減排量作為一項戰略資產來全面規劃和管理。
作為中國物流行業的國家隊,中國外運致力于打造更加偏基礎設施級的“碳足跡計算器”。我們也看到以順豐、京東物流、滿幫等中國民營企業龍頭企業也在發揮表率作用。
順豐的減碳行動著眼于降低包裹業務的碳足跡。順豐提出在2021年的基礎之上,2030年實現自身碳效率提升55%,實現每個快件包裹的碳足跡降低70%。與順豐類似,京東物流的減碳目標也更側重以包裹為核心,并充分考慮園區和整個供應鏈層面的訂單,減低包裝上的碳足跡。京東物流作為國內第一家承諾科學減碳目標(SBTi)的物流企業,在碳減排的探索和實踐中要求相對嚴格。
從各家減碳舉措來看,大家走向零排放貨運的第一步是盡可能多地采用低排放的載具和設備,并同時通過數據和管理提高各個環節的效率。總的來說不外乎以下幾個路徑: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優化運輸路徑,提升車輛的里程利用效率等。
羅戈研究院長潘永剛指出,縱觀整個物流產業的碳減排,除了依靠自有車輛和物流業務為主的操作型企業參與外,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便是通過平臺企業推動行業碳普惠。
在平臺企業中,滿幫是行業內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作為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綠色物流”的代表,滿幫集團已連續兩年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在大會上講述了公路物流碳減排的“中國方案”。
一直以來,我國公路貨運都存在著空駛率過高的問題,由于我國公路運輸車輛數目龐大,高空駛率所帶來的碳排放壓力不可小覷。作為國內最早投身低碳實踐的數字貨運平臺,滿幫一直致力于憑借其強大的公路網絡規模、司機集聚優勢和精準匹配算法來降低公路貨運行業存在的“三空”(空駛、空置、空載)問題,在滿足數千萬企業“多快好省”用車需求的同時,主動探索提高效率、降低無謂行駛距離,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同提升。
早在2019年,滿幫集團在百萬司機用戶以及數億訂單中,發現了數字貨運平臺的減碳價值,并成立“雙碳”項目組,隨后針對公路貨運智能匹配系統提出了切實有效的碳排放測算方法,測算出貨車司機在滿幫平臺上的碳排放量,并成為中國公路貨運匹配交易領域首個碳減排團體標準,填補了公路貨運行業碳減排核算體系的空白。兩年來,滿幫還聯動平臺司機,共建共享碳普惠平臺,并推出中國公路貨運領域首個司機碳賬戶體系。
據滿幫集團測算,2022年,貨車司機在滿幫平臺上完成了超過八千億噸公里的運輸周轉量,累計碳減排1200萬噸,節約柴油超過46億升。
除了履行社會責任,這些減碳量有什么實質作用呢?簡單通俗地舉個例子,根據碳關稅新政,歐盟正針對進口商品所伴隨的碳排放進行征稅,若中國鋼鐵、鋁等產品的平均碳排放,高于歐盟本土產品的平均碳排放量,則中國企業在出口時將會被征收碳邊境稅。隨著碳關稅征收范圍的擴大和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甲方會核算其供應鏈上的碳排放,調整供應商結構,優先選擇有能力提供綠色物流服務的物流企業,那么,滿幫集團這樣有減碳能力并且可以測算出每輛車碳排放的運力平臺就可以助力貨主降低供應鏈碳排放和物流成本,取得競爭優勢。
再來看平臺型企業怎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破題“雙碳”?答案是碳普惠。
從滿幫的實踐來看,平臺的關鍵價值點在于其以最經濟實惠的減排手段——碳普惠機制,將綠色理念轉化為貨車司機們的行動自覺。
碳普惠即通過技術手段具體量化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并賦予一定價值,激勵公眾踐行綠色行為。例如大家熟悉的螞蟻森林,就是把公眾的低碳行為通過相應的減排方法學換算成“綠色能量”,再根據碳積分兌換各種權益或公益捐贈等,激勵公眾持續性的低碳行為。
這一套“群眾路線”在貨運領域可行嗎?
公路貨運參與主體多,產業鏈長,除了廣大中小企業,光是個體貨運司機就達上千萬,減排潛力巨大,如何調動眾多司機個體積極參與碳減排,是行業“雙碳”目標能否如期達成的關鍵。
今年是滿幫集團旗下運滿滿產品誕生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滿幫集團不斷打磨車貨匹配的各項技術,持續跟蹤記錄運輸過程中的軌跡、里程、實載率、駕駛行為等數據,能科學地測算出碳減排基準線,建立平臺自身的“綠色司機”運力池,并創造性的為這些司機開通了碳賬戶。
通過碳賬戶,貨車司機可以查看自己運輸接單過程中所獲得的碳資產,兌換平臺設立的綠色權益,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通過這種形式,能讓個體司機受益于低碳行為,主動培養節能降碳意識。
滿幫的“野心”不僅如此,下一步,滿幫集團希望聯合貨車司機共同走向碳交易。即將司機碳賬戶的減碳量匯聚在一起,拿到CCER或者其他碳普惠交易市場上去變現,變現后的碳資產再以某種比例回饋給司機。
短期來看,碳交易在公路貨運領域要成為現實比較困難。在中國碳市場中,可交易的碳資產主要有兩個品種:一個是強制市場即碳配額,是政府強制分配給重點排放企業在規定時間內的碳排放額度(如電力、石化、鋼鐵、造紙等八大重點行業);一個是自愿市場,即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目前CCER正式重啟,但公布的4項方法學中僅包含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作為自愿減排項目審定、實施與減排量核算、核查的依據。
無論是強制市場中的重點排放行業還是自愿市場中的開發方法學,公路貨運及其相應的減碳行為均未被納入,而一個方法學在國家層面被認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滿幫集團設想的碳資產交易能否落地,仍需市場環境和政策的落地,好消息是,國內已有城市將普通貨物道路運輸企業納入了碳排放配合管理試點名單,一旦機會成熟,滿幫平臺多年積攢的碳資產,將有機會被核驗確認。
潘永剛認為,平臺型企業在傳播綠色低碳理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能夠最大化地促使更多平臺用戶參與減碳行動。平臺用戶的參與度高度依賴于平臺本身在減碳方面的努力。這既包括在技術層面上建立碳賬戶體系、建立減碳模型和方法論;也包括設立專項資金,為司機提供獎勵措施,并提供積分兌換服務、權益的渠道。通過上述舉措,平臺企業將各方力量聯系在一起,其中涵蓋了平臺本身、企業主體、個體司機,以及政府、協會和研究機構等主體,推動形成整個物流行業持續節能降碳的態勢。在這一過程中,滿幫等平臺企業發揮著獨特的價值。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段茂盛認為,交通運輸行業排放量大、減排路徑選擇相對有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和難點,需要以創新的技術和金融手段促進交通運輸企業積極采取減排措施。滿幫集團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針對交通行業的特點,充分挖掘減排潛力,將價值鏈減碳成果融入自身業務及產品,推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全產業鏈全行業的齊心協力,這一條路依舊任重道遠,需要更多物流企業、平臺參與其中。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相信隨著各方共識的達成被不斷推動,物流行業會變得更加環保、更加綠色、更加高效可持續發展。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2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2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5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0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67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5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4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