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一個大家都關注的話題,怎樣“暴富”!在這里給大家指條路——“賣碳”。舉個例子,特斯拉從2012到2022這十一年時間內,靠出售新能源汽車碳積分賺了超70億美金。聽上去是不是很誘人?是不是很想參與進來分一杯羹?
首先咱們得先來搞懂碳市場的游戲規則。
全國碳市場分為強制履約市場及自愿減排市場兩個部分,兩者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體系。
強制履約市場就是國家的法規政策要求必須要完成的,指的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通過配額制來運營管理,該市場中交易的商品是全國碳排放配額(CEA),具體怎么分配配額的我們就不細說了,想了解的觀眾朋友可以參照下這份去年上海市的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
目前,全國有9大碳排放權交易所,分別為:
(1)北京環境交易所(現為北京綠色交易所)(BEA、CCER)
(2)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所有國際碳種、地方碳種)
(3)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CEA)
(4)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PHCER)
(5)深圳碳排放交易所(SZEA)
(6)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地方碳種)
(7)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HBEA)
(8)重慶碳排放權交易中心(CQCER)
(9)海峽股權交易中心(FFCER、CCER)
自愿減排交易市場CCER簡單理解就是一種鼓勵性的,指的是將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如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進行量化、核證、出售。CCER交易市場作為碳配額的補充,有利于鼓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
我們再進一步去了解對于企業而言這兩類市場的關系。在這兩大類市場當中,強制履約的全國碳市場肯定是主流的,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既可以在碳市場直接購買其他企業的碳配額,也可購買CCER抵消碳排放量。《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中就有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消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1噸當量經審定的碳減排量可抵消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這就好比,你考試只考了55分,但學校允許你參加作文比賽通過獲獎來補上,盡管額度有限,但對企業來講也是很有價值的。
比如2020年,一汽大眾欠下了132萬個負積分,以3000元/分的單價向特斯拉購買了積分。當然,這種汽車碳積分又是碳市場運行機制的另一個分類,但整體的邏輯是類似的。
再回到視頻開頭咱們提到的碳市場擴容和CCER重啟,為什么我們說這當中蘊含著造富機會呢?
碳市場覆蓋的行業類型大家可以從發電大戶和用電大戶兩大類去理解。在覆蓋的行業上,根據《全國碳排放權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航空等八個行業。目前,只有電力行業被納入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過而后,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的基礎上,將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的行業范圍。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加入進來,那是不是后邊要填補碳配額缺口的“不及格”企業也越來越多了?當需求大漲時,是不是碳價會繼續上漲?那是不是你的造富機會就來了?到今年,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已滿兩周年。兩年來,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110億元,碳價也歷史性突破70元/噸。有數據統計,按照目前碳價水平,到2030年碳達峰時,全國碳市場累計交易額有望達到1000億元。
自然而然,能起到補充作用的CCER重啟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近來,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取得重大進展,9月1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管理辦法》是規定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基本框架的統領性文件,對于市場啟動和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這意味著離全國CCER重啟又進一步。
根據征求意見稿,生態環境部將持續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逐步擴大自愿減排市場支持領域。
參照冰山理論,目前碳市場的機遇只露出冰山一角,更多的財富密碼正等待挖掘。你準備好了嗎?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6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05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39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7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6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193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