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HD現代集團(原現代重工集團)將建造全球首批中型氨燃料動力氣體運輸船,Exmar也將成為全球首家在2026年上半年接收氨動力船舶的船東。
10月16日,HD現代集團造船業務控股公司HD韓國造船海洋發布公告稱,根據船東的要求,將今年3月與比利時Exmar公司簽訂的2艘46000立方米中型液化石油氣(LPG)運輸船合同,由使用LPG雙燃料發動機變更為使用氨動力雙燃料發動機,交付期也變更為2026年5月之前。
據了解,這兩艘45000方LPG運輸船由現代尾浦造船建造,原本交付時間為2025年10月31日之前,原合同金額為1937億韓元(約合1.468億美元)。
該型氨燃料動力LPG運輸船總長190米、型寬30.4米、型深18.8米。Exmar表示,這將是全球首批由雙燃料氨發動機驅動的遠洋船舶,這2艘船可使用氨或LPG燃料,在使用氨燃料的情況下可以接近零排放運營,新船將配備由WinGD提供的X52DF-A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則來自W?rtsil? Gas Solution,這也是全球首批投入運營的WinGD氨燃料發動機之一。(來源:國際船舶網)
10月16日,擁有Zara和Massimo Dutti等時尚品牌的母公司Inditex與馬士基官宣合作,通過在其與馬士其的所有進口路線中使用替代燃料,減少其海運物流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足跡。通過馬士基ECO Delivery Ocean計劃,用綠色燃料取代化石燃料,如綠色甲醇或基于廢棄原料的第二代生物柴油。預計與傳統燃料相比,這將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以上。
通過ECO Delivery Ocean,馬士基為其客戶提供了以固定成本然后完全使用經認證的綠色燃料進行運輸的機會。相應的溫室氣體節約將通過外部驗證證書來向客戶確認,馬士基未來將免除這些運輸的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TS)費用。(來源:最航運)
隨著第二履約期的期限逼近,全國碳市場收盤價站上80元/噸大關。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披露,10月12日、13日、16日,全國碳市場價格分別以80.74元/噸、80.17元/噸、81.33元/噸收盤,連續三個交易日突破80元/噸。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碳價上升主要與履約截止日期逼近,控排企業購買需求上升有關。
中國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正式啟動,目前參與主體包括2000多家發電企業和其他行業的自備電廠,覆蓋中國約40%的碳排放。全國碳市場以兩年為一個履約周期,目前正值第二履約周期(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尾階段。
在今年12月31日前,控排企業需完成2021年和2022年兩年的碳排放配額履約。如果企業兩年的碳排放總量高于其所免費分配到的配額,必須通過在全國碳市場購買配額等方式補足缺口;若實際排放低于配額,也可在全國碳市場出售配額以獲取收益。(來源:工業能源圈)
近日, DNV中國區海事咨詢部為一家國際郵輪公司就其關切的問題,通過對復雜的航運脫碳法規、新造船減排成本、脫碳技術成熟度及運營成本方面等等方面的分析,為其未來的新造船項目提供決策支持。
針對郵輪的脫碳驅動力方面,IMO法規、EU法規、各國法規提出的不同要求,郵輪公司該何時何地如何應對何種法規?DNV 海事咨詢部針對脫碳法規政策進行詳細解讀,包括EEDI、EEXI、CII、EUMRV、EU ETS等法規實施的時間、最終的目標、適用范圍以及階段性要求的預測等,并分析其對郵輪運營的影響。另外,DNV 海事咨詢部從非法規(如乘客、投資者和資本)方面分析了脫碳的必要性。(來源:航運界)
日前,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凈零路線圖:實現目標的全球路徑》2023年追蹤報告,對2021年該報告首次發布以來最新進展進行盤點分析。報告強調,盡管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全球可行路徑狹窄,但仍然可以實現,放棄1.5℃為時尚早。每個國家實現凈零排放進程有所不同,發達國家更快,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時間。報告概述了全球能源部門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路徑,同時也認識到促進公平轉型的重要性,并考慮到不同國家的國情。
報告指出,為清潔能源技術和制造這些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產提供更具彈性和多樣化的供應鏈,是建設凈零排放能源行業的關鍵。然而,考慮到清潔能源發展所需的速度和范圍,供應鏈保持開放同樣至關重要。同時強調,加強國際合作對于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至關重要。報告也在最后提出警告:從現在到2030年,如果不能充分提高減排目標并加大實施力度,將會帶來更多氣候風險,并使1.5°C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大規模部署碳清除技術,而這些技術成本高昂且未經大規模驗證。
“凈零路線圖”的2023年更新版考察了復雜多變的能源環境,并根據2021年以來的主要發展情況,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的15個技術和特定行業的凈零排放目標及實現凈零排放的新途徑。(來源:雙碳情報)
10月11日,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宣布投入1200萬澳元,支持該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項目,以簡化電動汽車充電,促使企業能夠將其車隊轉為電動汽車。該項目為充電公司JET Charge的電動汽車“充電即服務”(CaaS)項目,將總計耗資2490萬澳元,部署相關充電設施條件,使企業的小型車隊能夠以按月捆綁付費的方式將其充電需求完全外包給JET Charge公司,以提供全新的電動汽車充電商業模式。JET Charge公司通過聚合車隊充電需求,可實現規模經濟,為客戶提供更低的充電成本。預計該項目在未來三年可支持3000余輛新電動車的充電需求。(來源:Australian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JET Charge’s new business model to simplify EV charging for fleets)
10月12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投入950萬美元共資助3個領域,旨在加強水電靈活性并網技術。具體資助內容包括:
水電多能融合示范:本領域重點進行水電多能融合配置,如配置另一種發電類型或儲能技術,以增強電網服務能力,減少設備磨損,減少水流波動性變化對環境的影響。
(2)提高靈活性技術:本領域重點尋求技術創新,以提高美國水電機組靈活性,在渦輪機和其他硬件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3)運營靈活性:本領域旨在量化水電靈活能力,并完善運營戰略,以更好地服務不斷發展的電網。(來源: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Announces $9.5 Million Funding Opportunity to Enhance Hy)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5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4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1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74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7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33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