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引導力度持續強化,冷鏈物流的發展支撐體系不斷健全,制度環境也得到進一步改善,使我國冷鏈物流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由《物流技術與應用》主辦的“2023消費品供應鏈與物流創新發展研討會”上,北京順鑫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小勇先生發表題為《政策推動下的冷鏈物流發展機遇與挑戰》的演講,對國家和地方出臺的冷鏈政策、冷鏈物流的發展趨勢和挑戰等內容進行了全面介紹,對于各方抓住發展機遇、共同掘金冷鏈物流市場可帶來一定啟發。
作者:張小勇 北京順鑫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利好政策的出臺,對于冷鏈物流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但張小勇表示,許多從業者對于相關政策的關注并不多,難以發現其中蘊含的機遇。而從他多年的從業經驗看,在政策里面是有“黃金”可挖掘的,接下來便主要就2022年出臺的國家政策、重點政策、地方政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1.國家冷鏈政策分析
2022年政府對冷鏈物流行業保持高度重視。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家層面出臺的冷鏈相關政策、規劃超過52項,有國務院層面發布的,也有交通運輸、農業等主管部門發布的;其中由國務院出臺超過11項,形成多部門、多維度共同指導部署推動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局面。
具體來看,第一季度發布冷鏈相關政策、法規數量最多,達到18項,多數為冷鏈智能裝備研發和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均發布11項、11項和12項,重點聚焦冷鏈 疫情防控、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2.地方冷鏈政策分析
根據國家戰略方針,各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相關規劃政策,主要以補齊設施短板、暢通冷鏈 物流通道、提高冷鏈服務質量為核心,逐步推動完善各地冷鏈物流體系。張小勇提醒說,因為地方政策中往往涉及財政、土地、資金支持等具體數據和措施,因此更值得關注。
3.重點政策分析
通過對于2022年度國家冷鏈物流政策梳理,整體文件聚焦于七大核心發展方向,分別為:發展規劃、基礎建設、綠色發展、裝備研發、細分品類、運輸方式及疫情防控。
發展規劃類政策需要重點關注,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為例,該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現代物流體系,主要目標包括物流服務質量效率明顯提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通道+樞紐+網絡”運行體系基本形成;安全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等等。這些都會對冷鏈物流整體發展產生影響。
該規劃中明確提出“完成12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建設,建設2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的量化指標,由此產生的補貼政策將直接促進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尤其是對補充中西部、東北等地區的冷鏈資源短板起到積極作用,從而完善整個物流冷鏈體系的布局。
在重點工程方面,該規劃共提出11個專欄14項重點工程,在“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提升工程”中,除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程外,還提到產地保鮮設施建設工程,涉及田頭小型冷藏保鮮設施、批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等相關建設;“鐵路物流升級工程”中提及物流配送中心升級改造、新建物流園區等的鐵路專用線接入等等;為切實加強實施保障,該規劃還提出多項措施,如保障重大項目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張小勇表示,目前一線城市拿地非常難,物流費用低,冷庫等基礎建設又屬于重資產投入,相信相關政策的發布會直接促進冷鏈基礎建設。
除《“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 ,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等五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的《智能冷藏集裝箱終端設備技術指南》等重點政策同樣值得關注。
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在旺盛的消費需求驅動之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正步入高速發展階段。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3391億元,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3823億元,同比增長12.74%;2021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4586億元,同比增長19.96%。
2.多重因素催“熱”冷鏈物流
城鎮化水平的穩步提高、消費市場的變化、政策的推動等多方面因素推動冷鏈物流快速發展。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健康意識的提高,輕食品和生鮮產品的消費需求逐漸增長;受前幾年疫情影響,包括疫苗和相關血制品等在內的醫藥冷鏈需求也不斷上升。這些產品對于溫度的要求較高,需要通過冷鏈物流來保證其質量和安全,從而進一步促進冷鏈市場的需求。
張小勇在演講中重點對餐飲食材冷鏈進行了分析。隨著連鎖餐飲發展,食材采購、加工由中央廚房集中解決,冷凍飲品、乳制品、速凍食品、冷凍烘焙和預制菜的消費量持續增長,對于冷鏈的需求將越來越廣。
3.冷鏈物流技術轉型
(1)自動化及管理集成: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及作業工人的短缺,人工替代成為冷鏈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消費者需要對貨物的倉儲運輸情況進行實時追蹤,方便了解貨物的位置、溫度和運輸時間等信息。應用先進的物流自動化技術、追蹤技術,并與物流管理系統進行集成。
(2)智慧冷鏈物流: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冷鏈物流行業將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設。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傳輸與共享,提高決策效率。同時,冷庫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實現冷鏈物流的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3)可持續發展冷鏈物流:冷鏈物流行業也將在未來加大對環保、節能技術的投入與應用,降低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通過循環經濟、資源共享等方式,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1.冷鏈的供給挑戰
主要包括: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冷庫資源分布不均衡、行業集中度低阻礙標準化、冷鏈信息化程度低等等。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目前還缺乏系統化、規范化、連貫性的運作,導致“斷鏈”現象嚴重,冷鏈腐損率較高。
2.冷鏈物流需求結構矛盾與管理營運挑戰
主要包括:產地冷鏈成為最亟需冷鏈的環節,城配冷鏈響應時效要求高、一庫難求,多溫區需求、季節變化的挑戰,冷庫營運和維護成本高。
在多溫區需求和季節變化方面,餐飲零售化和零售餐飲化催生出低溫、中溫和常溫的多溫區需求,缺乏對應的供給資源,供應鏈企業需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和改進,提高企業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和控制,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滿足市場需求。
3.新思考與新道路——冷鏈物流技術挑戰
主要包括:溫度控制技術、數據采集和監測技術、低溫自動化技術、安全保險與運維技術、環境保護技術等。
張小勇表示,低溫環境下的物流自動化有其自身特殊性,如貨品表面的容霜會導致自動化碼垛掉箱率非常高,因此目前冷鏈物流的自動化設備效率表現和可靠度較低,電池續航能力差,電氣元器件抗低溫性能差。
總體來看,冷鏈物流的自動化技術亟待完善,未來應進一步得到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賦能,并應從用戶企業的應用場景和實際問題出發,探索和推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34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2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9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7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6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1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7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7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