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識欽 新經銷
校審丨勾勾 排版丨何雯
去年7月,隨著每日優鮮“原地解散”,曾經的“生鮮電商第一股”,沒逃開衰敗的魔咒。
無論是前置倉模式,還是經營打法,甚至融資節奏,叮咚買菜都與每日優鮮極為相似,每日優鮮暴雷后,叮咚買菜開始承壓。
叮咚買菜2022年Q3財報顯示,總營收59.43億元,同比下降4%;凈虧損3.45億元,Non-GAAP凈虧損2.85億元,虧損額同比減少85.6%。而就在最近,叮咚買菜直接退出了川渝市場,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當時牽手時的意氣風發,分開時只能嘆息。
但與此不同的是,“叮咚買菜”在寧波深耕多年,已成為寧波生鮮電商的頭部企業之一。退出川渝市場會不會波及寧波市場?當地媒體曾經發出過這樣的疑問。而生鮮電商的運營核心,正是前置倉服務半徑3-5公里。
頭部企業多選擇“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模式,大倉發貨到小倉的模式現在基本不流行。生鮮產品易損耗、需冷鏈等特點,使得前置倉經營模式履約成本相對較高,這也是之前拖累該模式最關鍵的一點。
那前置倉模式還能打嗎?
前置倉是一種倉配模式,每個門店都是一個中小型的倉儲配送中心,這使得總部中央大倉只需對門店進行供貨。消費者下單后,商品便直接從附近的零售店里發貨,而無需從遠在郊區的某個倉庫發貨。
筆者看著叮咚發展全過程,當時“風投女王”徐新之所以投叮咚,就是看重叮咚的前置倉策略。通過把倉弄進城里面,而并非只在城外,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成本丟失,同時更加貼近消費者。
叮咚主打生鮮電商,鮮度對品牌來說是至關重要。越近發貨,意味著鮮度越高,生鮮不同于一些產品,可以說口感決定存亡。
這里額外提一嘴,永輝之前遇到的困難,也是源于有消費者反映超市里產品不太新鮮,這導致當時蒸發了市值,后面嚴把質量關后,永輝股價開始上升。其實調整的也是前置倉和供應鏈,永輝現在叫衛星倉。
最近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營收與GMV雙下滑,可叮咚買菜的虧損卻在收窄,靠的是大規模裁員、撤城關倉的降本,而非經營效率的提升,轉攻為守是叮咚買菜今年的主旋律。
在廈門,樸樸的SKU豐富度、商品服務能力比叮咚強,叮咚買菜全國布局太分散了。前置倉的核心在于高密度,倉庫的位置和密度帶來極高的成本。當時叮咚一個站點至少覆蓋3公里的距離。分別有1個站長,2-3個分揀員,2個水產員,2個倉管員,2-4名夜班。以及15-25左右的配送員。
也就是說,叮咚是真的會自己養魚,這又是一筆成本。
2020年生鮮大戰初期,樸樸大舉進入華南,其他平臺也推了好幾輪,基本飽和的時候,樸樸的地推鐵軍還在堅持復推,底氣還是在于更大的前置倉和更多的SKU。
樸樸是大倉為主的前置倉生鮮電商,主力倉面積高達800-1000平方米,經營SKU為6000-8000個,叮咚買菜是300平方米的小倉,模式不同,SKU大容錯率也更高。
其次生鮮賽道過于“燒錢”,前置倉需要把握配送效率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下面這張圖就反映了當時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的對局情況。大倉單量不占優勢,平均倉沖不動正是每日優鮮的問題,也證明了叮咚買菜精兵簡政的重要性。
圖源 網絡
對于未來是否會繼續擴張,叮咚買菜表示,短期內沒有繼續增加倉位密度、擴張規模的計劃,首要任務還是提高精細化運營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
而有行業從業人士認為,社區團購和每日優鮮暴雷所產生的問題,是大量供應商的欠款變成了死賬,甚至有的供應商因為無法追回這些欠款而負債5百萬。用他們的話說:平臺把大家搞怕了。現在的供應商和生鮮電商合作的話,必須現貨現款,否則沒人敢供貨。
在過去的一年中,每日優鮮、十薈團暴雷、橙心優選轉型、興盛優選裁員,生鮮賽道公開數據顯示,國內生鮮電商營收持平的僅有4%,虧損占8成以上,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
2021年8月起,叮咚買菜方面將運營戰略從 “規模優先,兼顧效率”調整為“效率優先,兼顧規模”。
建立了自主供應鏈,加大田間地頭直采,生鮮產品的源頭直采比例達到79.1%;另一方面,打造自有品牌。
叮咚買菜已孵化出“蔡長青”、“良心匠人”、“保蘿工坊”等近20個子品牌,目前銷售額占到總GMV的11.4%。未來,叮咚買菜希望將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50%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叮咚準備放棄水產,轉向容錯率更高的蔬菜。
而最近美團正式上線了必點榜對位旗下大眾點評的必吃榜,全渠道覆蓋。優質的預制菜對倉儲的需求龐大,前置倉的屬性讓預制菜能獲得很好的支持,既有的倉儲空間也不浪費。
生鮮電商行業從傳統的生鮮模式突破出來,陸續出現前置倉、店倉一體化、社區團購等新玩法,形成多種商業模式并存的局面原本是好事,但由于高昂的成本,生鮮電商發展一直不順利。
2018年,每日優鮮宣布自己已在北京實現盈虧平衡,且維持了近一年的正現金流增長時,京東生鮮就著手布局前置倉。那時京東生鮮的前置倉面積在80-200平米不等,倉內的SKU數則在300-600之間。其投入程度相對較小......
但誰也沒想到,5年之后,生鮮電商會面臨收縮的局面。
筆者認為叮咚撤出川渝的原因之一是兩地飲食習慣,生鮮前置倉模式真正的盈利點在于海鮮活魚,海鮮的價格浮動可以作為錨點來設置盈利點。川渝等地沒有頻繁消費海鮮的習慣,但前置倉模式要求對海產進行養殖,方能保證鮮度,而日常的維護一直是前置倉最大的一筆開銷。
作為前置倉模式的開創者,當時每日優鮮在全國16個城市設立的前置倉數量達到631個,業務覆蓋眾多一二線城市,擁有超過4300款商品庫存,而同年叮咚買菜在29個一二線城市建立了超過950個前置倉,增長速率驚人,也埋下了隱患。
最核心的隱患就是,生鮮保鮮的巨大成本問題,十家生鮮電商,九家都是被保鮮拖垮。
盒馬和生鮮傳奇其實都嘗試過前置倉,但他們后續均對前置倉進行了升級。盒馬是做了店倉一體化,生鮮傳奇是主要由加工中心配送預包裝肉類、預制菜等,今年還增加了部分熟食品類。
盒馬認為,前置倉的核心優勢在觸達社區,但因為有限的倉位導致有限的商品類目和數量。簡單來說,就是SKU受限制。其次前置倉備貨太多,18點以后損耗率巨大。備貨不夠,18點前缺貨率巨大。
盒馬主帥侯毅說過,前置倉模式的生鮮平臺,通過把商品和物流推給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損耗,帶來賬面上的低損耗率,其實并沒有終極解決問題。
有人認為這樣完全透明的各渠道價格對比,意味著采購成本和毛利率彼此公開,后來比拼的就是資本實力。誰融得多,誰就能笑到最后。但事實上,這與模式也有很密切的關聯,錢多是一方面,還需控制好規模,快速上量不適合前置倉賽道,這也是大家血的教訓。
一個十分顯而易見的道理是,如果擁有足夠多的前置倉,并且仍然提供水產生鮮服務,就需要足夠多的成本來保鮮。無論是人員成本還是設備、電力成本,在平均毛利率并不高的生鮮電商上也是一種損耗。
除此之外保險和冷鏈物流、商品質量控制、采購與庫存管理、消費者習慣和信任度等,座座都是壓在生鮮電商背上的大山。前置倉投入巨大直接改變了叮咚買菜們的盈利難度。經專業模型測算,前置倉模式訂單履約成本高到10-13元/單,遠遠超過所有生鮮電商模式。
高履約成本無形之中提高了入場門檻,生鮮傳奇第一家門店在合肥香樟雅苑開業,定位小區門口的菜市場,成為社區生鮮賽道的引領者,如今在合肥門店數量為80家。
而前置倉賽道目前的格局或許也說明一些問題,叮咚買菜駐守華東,美團買菜扎根華北及廣東地區;樸樸超市以福建為根據地,在西南市場快速成長。
打開樸樸買菜小程序,可以觀察到預售海鮮被放在了最低的位置,活鮮、平價漁市則遙遙領先。而海鮮水產被放在整個button的前四個,本身也說明了業務方向。支撐樸樸超市完成這個動作的,其實就是大倉模式和極其豐富的SKU。大倉縮短了水產供應鏈的損耗,并且提供了巨大的容量,集中做保鮮總勝過分開來做。
畢竟每日優鮮曾經在前置倉模式的基礎上,宣布制定(前置倉即時銷售+智慧菜場)x零售云的新戰略,針對社區零售市場進行多維度布局形成業務互補,想法很美好,卻沒有等到開花結果的時候。
看到這里,很多讀者可能會擔心前置倉到底有沒有未來。
寧波當地媒體調查后發現叮咚在寧波生存得很好。日均配送約3萬單,是寧波生鮮電商中“即時達”數量最大的企業,在杭州等浙江8座城市,“叮咚買菜”的經營均未受影響。
這其實能反證出一個問題,如若前置倉沒未來,寧波等地訂單量不會這么高。可見,前置倉是一種區域性因地制宜的商業業態,而對于業態的可延續性,也無須擔心。
面對叮咚買菜的退出,就連福建當地消費者都不愿意看到一家獨大的局面。社交媒體上有人抱怨:“凡是在福建與樸樸正面交鋒的平臺都沒有好結果,去年干走了盒馬,今年輪到叮咚。一開始還算比較新鮮,在廈門穩定下來之后,配送效率和產品越來越敷衍了。”
上述兩點足以證明前置倉這門生意未來一定有市場。
而在領域內持續領先不容易,除非頭部品牌始終保持清醒,這是很難的。機構越龐大,能夠形成的SOP標準就越泛化,各個站與站的區別可以很大。
而破局的另外一種思路,或許就像盒馬與生鮮傳奇那樣對前置倉進行升級,像玩游戲一樣,外掛裝備,不斷地豐富單倉的功能性。
比如,社區生鮮連鎖供應商錢大媽從第1家小店,發展到3000余家門店。“11年間,錢大媽以‘不賣隔夜肉’的日清模式專注社區生鮮小店。”錢大媽創始人馮冀生表示,未來,錢大媽錨定的方向不僅是深耕全國一、二線重點城市,而且要逐步將線下門店覆蓋到三、四線城市以及縣級鄉鎮。理念是“總部做強、商品做精、倉配做重、運營做輕”。
2020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超5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6.8萬億元。2022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5601.4億元,同比增長20.25%。
生鮮傳奇對標波蘭瓢蟲超市,定位是生鮮軟折扣店。與社區超市和生鮮專賣店不同,生鮮傳奇立足生鮮及廚房周邊商品,利用精準的貨架管理和同城最低的價格,聚焦消費者家庭廚房的核心品類,滿足25歲-65歲家庭消費者一日三餐需求,2019年門店總數量突破100家,銷售額達到5.7億元。
這些都是前置倉整個大類的豐富應用形態,無論是“倉配做重”還是生鮮傳奇的小鮮店,只要能夠服從顧客的選擇,提供便利,就能收獲不錯的業績。圍繞不同的市場,采用不同的打法,會是未來的主流,即精細化運營。
前置倉的破局思路總結起來就是九個字:分區域、重倉配、精運營。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5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1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2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5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9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56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9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