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是國內快遞復蘇迎來的首次大促,但消費者對今年的反應相對平淡。盡管電商今年“6·18”采取了比往年更激進的策略,可消費者普遍感覺不如預期。
三月,京東率先發起了補貼大戰,緊接著經常補貼的拼多多和淘寶也紛紛跟隨,但整體而言收效甚微。隨著消費升級進入下降周期,快遞件量的增長后勁明顯不足,國內快遞預期真的透支了嗎?資本市場又透露了哪些信號?快遞看量時代難到一去不復返了?
去年,行業快遞增速首次出現業務量低增長,同比增長2.1%,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國快遞量一直高于29%。
除了這兩三年黑天鵝事件客觀原因,大促節點的變化也讓不少商家對單一電商平臺的依賴逐漸淡化。
類似消費者口中出現的:“為什么大促越來越多,也沒那么便宜”這樣的話題,每每都會出現在618、雙11電商大促前夕。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多數電商平臺把大促前置,最先開始這一做法的就是京東。
時間來到2017年雙11,時任阿里集團公關委員會主席的王帥,在千牛直播現場被問及如何看待京東雙11期間11天下單金額達1000億這個數字時,王帥表示,不得不承認京東數學很好嗎,接著諷刺道“只要京東自己愿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單金額都算成雙十一活動的下單總額,這樣天貓一天的交易量肯定超不過京東一年的了。”
隨后時任京東集團CMO徐雷回懟稱:“搞不明白,為啥阿里可以預售20多天開賣后算第一天交易額,而京東正常開門賣只算11天購物季銷售額就不行,這不是數學問題,是邏輯問題,阿里有本事讓商家20多天開門不做買賣,京東只有本事11天好好做買賣。”
通過那次的針尖對麥芒,可以知曉,彼時的天貓和京東都提前開始了預售,試圖將節點前置,拉長戰線,這就意味著大促將變得稀松平常,部分商家后續也選擇不再以來大促節點沖銷量,少了以往的狂熱和新奇。
此外,消費者也不止在天貓和京東購物,這幾年興起拼多多,以及因直播興起的抖音、快手直播電商,把每天都變成了大促,我們看到的是嚴重的審美疲勞,而絕非心心念念的一個折扣便宜。
不僅如此,電商市場的日子也不好過,這也導致快遞市場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最近幾年,電商市場增速緩慢,增長見頂之勢越發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2%。
雖說在增長,但相比2021年,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有所趨緩。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比上年加快3.2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10.8萬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12.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23.6%。
除此之外,在上述電商消費趨勢下,雖說快件量在增長,但由于市場競爭,以及快遞產能過剩原因,商家成為買方市場,誰給的價格低,就與誰合作。如此一來,處于賣方市場的快遞企業,免不了要通過讓位價格,獲得更多商家買方市場。因此,快件收入增速上漲,但同比收入出現越來越下降的趨勢,“快遞的虛假繁榮”已掩飾不住。
最近幾年,快遞不賺錢、越做也虧,被行業所詬病。甚至出現網點老板跑路、倒閉、發不出工資,快遞員罷工等現象。
在電商增長趨勢下,快遞產能過剩也是不爭的事實。近三年,由于新玩家入局,快遞格局被攪動,行業融資金額陡增,并購重組比比皆是,群雄角逐,欣欣向榮。但在二級市場,快遞行業股價一片低迷,反差如此之大,在暗地里角逐價格戰的今天,行業指數也一直在向新低試探。這些信號未免令人感嘆與感慨。
以極兔收購豐網為例。今年最大的快遞收購事件,非“極兔收購豐網”莫屬,雖然金額比不上京東收購跨越、德邦的30億和90億,可其對整個快遞資本的預期影響極大。而在二級市場,與之卻形成強大反差。
2021年2月順豐宣布收購香港的嘉里物流,順豐市值在2月18日那天達到了頂峰5306億。輝煌總是短暫的,之后順豐的市值攔腰再攔腰,縮水至一千億附近。與此同時,嘉里物流的股價也一蹶不振,絲毫沒有反轉的意思。
同樣的收購結果,也發生在了京東和德邦這兩家上市公司身上。2022年2月底京東物流宣布全資收購德邦,之后京東物流股價狂瀉不已,可德邦反而向上,德邦的暴漲曾給京東物流賬面帶來接近百億的投資浮盈,但終歸都是紙上財富,在業績披露連續不及預期情況下,德邦股價跌回原點。
對于京東物流來說,投資德邦拿下的是大件快遞這一場景的入口,但其融合的過程和資本市場對未來預期的展望出現了較大偏差,快遞的上游是電商,而德邦明顯給不了京東物流這方面的補充,被證偽了的故事,也就成了投資事故,資本是冷血的,當企業無法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業績的兌現就成了難題。
但在資本市場角逐下,毫無疑問的是,快遞企業經過價格戰一輪洗禮,進入新一輪價值服務競爭后,單票價格預期確實開始走強。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頭部企業效率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快遞服務價格持續緩慢下降也是大概率事件。除此之外,2021年以來國務院、市場監管局、國家郵政局、地方郵政局也陸續出臺政策,對價格進行了有效干預,行業定價能力的修復又進一步推動了頭部企業的業績釋放,這也就形成了加盟制快遞總部和網點的雙向正循環。
當快遞價格趨于穩定之后,企業就會在規模上謀求發展,像順豐、京東物流等先前在資本市場的入局,雖然現在收效甚微,但長遠來看,所帶來的價值不可低估也不可想象,具有很強后發優勢。
誠然,電商是快遞飛速發展的絕對催化劑,以雙十一為例,2009年的第一個“雙十一”,淘寶商城的全天物流訂單數量僅26萬,而申通當時日均業務量已接近百萬。2010年1000萬件,2011年2200余萬件,2012年7800余萬件,2013年1.8億件,2014年2.78億件,2015年4.67億件,2016年6.75億件,2017年8.12億件,2018年破10億件......
一個又一個的記錄并不能掩蓋快遞虛假繁榮的本質,否則資本市場也不會如此冷淡和消極,我們不妨透過五月A股快遞上市公司業績數據,簡單分析下如今的快遞件量還能否重鑄輝煌。
6月19日,申通、圓通、順豐、韻達紛紛發布5月經營數據,數據顯示,各家公司業務量以及業務收入均實現同比增長,但是單票收入均連續下降。
而從各家同比業務量增速來看,申通增長49.9%、圓通15.2%、順豐9%、韻達3.6%;再看從環比表現來看,順豐1.5%,圓通3%,韻達5.77%,申通7.4%,加盟制里各家快遞業務量已經接近,這意味著后續再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難以維系高速業務量增長。
此外,交通運輸部公布的6月12日-18日的數據顯示,郵政快遞累計攬收量約28.99億件,環比增長8.13%;累計投遞量約27.47億件,環比下降0.40%。雖然業務量在增長,但業績并不能持續超預期,快遞看量的時代正在面臨一去不復返,快遞逐漸步入服務戰。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807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443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147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059 閱讀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101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998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010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978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931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93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