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根據企業供應鏈不同的發展形態來進行對應的分析:如果企業處于智能部門的發展階段,建議先對供應鏈內部進行精益化管理升級,夯實數字化基礎;如果企業處于集成供應鏈的階段,可以開展整合供應鏈資源的升級,梳理供應鏈底層業務邏輯;如果企業供應鏈發展到更高的形態—價值鏈網絡階段,交付計劃-執行-訂單流程擴展到了企業內外,能夠打造端到端的模式,可以全面開展數字化升級;如果企業內部數字化基礎和網絡基礎非常好,可以往連鎖與全渠道方向的供應鏈升級,打造生態圈的影響力,推動支撐智能制造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供應鏈發展。
升級的過程中,通常有以下步驟:
1.需要產品策略和供應鏈策略入手,然后做供應鏈數字化頂層設計,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不同的企業供應鏈策略應該有所不同,其供應鏈主要價值導向也就不同,從而決定了供應鏈數字化的關鍵要素也各有特色。
2.供應鏈策略和價值導向定義了制造供應鏈的戰略績效,比如客戶滿意度、庫存周轉率、交付周期、庫存占比、有效交付比率、綠色供應鏈、供應鏈成本、供應鏈運營質量、供應鏈風險防控能力等,需要將這些指標根據供應鏈業務邏輯進行層級分解到最小作業單元,并且參數化,為數字化提供底層邏輯和數據基礎。
3.制造供應鏈數字化的管理組織,建議建立“五個中心”:
1)訂單與計劃中心。解決日常運營的預測、計劃與資源協同、物流管理、生產保障管理、庫存管理、不同子系統的計劃和執行的差異管理;
2)供應鏈工程技術中心。解決(新)產品品類供應鏈模型構建、供應鏈運營過程參數設計、針對每一個物料和產品的流動性分析和包裝工程設計、智能物流-智能制造作業場景設計、供應鏈-物流工程技術研究應用、智能工廠物流系統規劃與運營體系構建;
3)供應鏈能力中心。解決制造供應鏈成熟度評價、供應鏈運營效率評價、供應鏈運營成本評價、供應鏈運營質量監督、供應鏈交付和生產保障能力評價、供應鏈應急能力評價和供應鏈合規評價等;
4)供應鏈數字化中心。解決供應鏈數字化策略、供應鏈數字化頂層設計、供應鏈數字化邏輯,研究供應鏈數字化場景技術應用等;
5)供應鏈工程技術人才中心。解決從事供應鏈系統的架構設計、邏輯梳理、平臺構建、持續規劃與升級;研發供應鏈相關模型、技術、工具和平臺;提供供應鏈系統工程與技術保障支持的人員。企業需要具備供應鏈運營人才評價和培養、供應鏈工程技術人才評價和培養。
4.制造供應鏈要素設計與技術應用。由于企業供應鏈涵蓋要素呈現多個維度,建議以制造供應鏈數字化為主軸,以功能地圖展示數字化建設藍圖、以業務的全面數字化和KPI的參數化、數字化化為目標,各環節和領域同步推進。從供應鏈運營角度而言,需要以計劃、工藝、采購、模具、物流、成品、品質、設備、發運等路徑推進,以點帶面的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啟動。供應鏈要素設計可以分為六個部分,包含供應鏈數字化規劃與工程技術、市場需求數字化、采購供應數字化、制造過程數字化、客戶交付數字化、供應鏈過程績效數字化。如圖1所示。
圖1 制造供應鏈數字化的要素內容(版權 邱伏生)
如上所述,多維度、多角度、多變化的各類要素和信息,通常可以通過供應鏈數字孿生技術來創建供應鏈過程要素鏡像和提供所有供應鏈相關業務信息,創建閉環、快速、持續地自調整、自組織的供應鏈網絡,提高端到端供應鏈的可視性和透明度,為各個產品線的供應鏈和基準流程設定標準做出明智的預警和精準決策,提供供應鏈響應能力和可追溯性??梢酝ㄟ^數字孿生技術中的模型來識別具有差異或結構故障的供應鏈低效運行環節和要素,實時監控供應鏈過程差異或啟動應急供應鏈的必要性?;跀底謱\生技術可以推動供應鏈產品、訂單和客戶進行進一步細分,為每個客戶創建個性化需求資料和響應模型,同時評估每個獨特客戶的供應鏈聯動情況,提出相關要素和資源的最佳利用方案仿真。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對現有供應鏈管理的助力和賦能,使很多企業愿意嘗試。如圖2所示是某企業制造供應鏈采用數字孿生技術的基本模式。
圖2 某企業制造供應鏈數字孿生技術模型(版權 邱伏生)
細化到具體業務如圖3所示。
圖3 某企業數字孿生技術賦能制造供應鏈的業務要素對應(版權 邱伏生)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554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324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235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150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M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95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428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63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04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56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7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