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我們要為國家和社會直接帶來超過100萬就業崗位!
京東再一次創造紀錄。
3月9日晚,京東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京東2022年全年收入達到了驚人的10462億元,同比增長9.9%,成功突破“萬億”門檻。經調整凈利潤282億元,也是同比大漲64%。
(截自京東財報)
如果說利潤大漲還有可能是“省出來”的,那么京東強勁增長的收入,則證明了其長期的投入正在釋放能量。
截至2022年底,京東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達到1326億元,同比增幅達到59%。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500個倉庫,過去三年新增超過7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倉儲網絡總面積已超過3000萬平方米。
如此龐大的基礎設施資產規模,京東已然是當之無愧的實體企業。但其更加看重的,是如何在根植實體經濟的同時,發揮出自己獨特的價值。
因而對于技術投入,京東也沒有懈怠。財報披露,2017年至今,京東體系技術研發投入累計已接近1000億元。也正是這份投入,保證了京東在自營商品SKU超過1000萬的基礎上,2022年庫存周轉天數依舊達到了接近30天的全球領先水平。
正是依靠扎實的基礎和領先的技術,京東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駐。 截至報告期末,京東零售的第三方商家數量連續8個季度取得20%以上的同比增長,2022年新入駐的商家數量更是同比增加34%。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財報期末,京東體系員工總數超過55萬人,相當于在過去三年增加了29萬員工。其中,京東物流的一線員工就達到了37萬人之多。
由此可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京東的初心一直未曾改變。也正是這份堅定的信念,給予了它穿越周期的底氣。
京東的長期主義,終于得到了回報。
過去三年疫情,全球供應鏈進入紊亂階段,制造業、物流、貿易等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花旗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直到去年10月,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才回歸歷史正常水平。
而在此之前,運輸成本、庫存指標和PMI都出現了劇烈波動。眾多企業產出受限,投入成本也大幅上升。與之對應的,則是社會需求轉弱、就業壓力激增等悲觀景象。
如此困難的環境中,京東的做法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022年11月,京東第三季度財報披露后,劉強東發布了一封全員信。在慶祝京東全面盈利的同時,他還宣布要“為兄弟們做點什么”。
其中的頭等大事,就是要為剛剛并入京東的十幾萬德邦員工繳齊五險一金,“確保每個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甚至,劉強東還表示要逐步將“外包兄弟轉化為德邦自己的員工”,讓他們也盡快得到同等的保障。
我們知道,在物流行業,人工成本一直是企業最大的壓力之一。不少物流企業為了盡可能縮減成本,往往會規避直接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或者僅僅簽訂勞務派遣合同。如此一來,企業確實減少了社保等相關支出,員工卻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而京東從自建物流的那天開始,就一直“特立獨行”,堅持和一線快遞員簽署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還提供商業保險等各項福利和補貼。
當然,京東為此付出的“成本”也十分高昂。年報顯示,京東物流過去三年為一線員工支出了超過1065億元的薪酬福利。
即使是在非常困難的時期,京東依舊堅持著這一原則,將員工的基礎保障放在第一位。
除了一線快遞員以外,京東對其他員工的保障也毫不含糊。
前不久,京東集團首次入選彭博發布的2023年性別平等指數(GEI),也是電商行業唯一納入該指數的中國企業。
該指數的衡量標準包括領導力和人才培養、同酬與性別間薪酬對等、包容性文化、反性騷擾政策和對外品牌五個層面。京東能夠入選,無疑是其重視員工保障的最好體現。
與此同時,京東對于員工的福利政策更是讓外界大為艷羨。
此前劉強東的全員信還透露出三個關鍵信息:一是給高管降薪10%-20%,用于提高基層員工福利待遇;
二是拿出100億元人民幣,為所有基層員工設立“住房保障基金”,讓工作一定年限的員工們“都能有一個溫暖的、穩定的、自己的家”;
三是大幅擴充“員工子女救助基金”規模,哪怕只在京東工作了一天的在職員工,但凡出現意外,都會由京東出資幫其撫養孩子直至大學畢業。
這些員工福利,放眼整個行業都難有企及者。尤其是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京東一邊堅持提高員工待遇,另一邊還在繼續逆勢擴員。
當一家民營企業員工規模達到55萬人時,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企業的范疇。甚至可以說,京東一直在致力于讓更多人獲得一份有尊嚴的工作,過上體面的生活。
京東的肩上,扛著沉甸甸的責任。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多次看到京東展現出了一家民企的擔當。
去年4月,上海疫情形勢嚴峻。物流運力極為緊張,很多生活物資和抗疫物資運送緩慢。
當時有網友爆料,為了盡全力保障疫情地區物流供應,京東甚至進行了“自殺式單向物流”:準備14批人依次進入上海,以14天為一個周期就地隔離,與此同時前一批人進入后,下一批人接著進,通過循環實現每天都有物流運輸。
后來據京東回應,從全國調集的快遞員還不止14批,總計多達5000余名。在關鍵時刻敢于站在最前面做出承諾、付諸行動,此舉瞬間引發了大眾對于京東的好感。
到了12月,疫情放開后,北京大量網點因涉疫關停,民生物資運輸遇到阻礙。這次同樣是京東率先站了出來,從全國抽調2000名快遞員前往馳援。
與此同時,京東到家還聯合眾多超市門店和醫藥門店,籌備到足夠的民生用品和藥品,以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
“一言不合”就沖上抗疫第一線的京東,印證了CEO徐雷在去年4月發布的那條朋友圈:“京東在抗疫救援方面,從來不惜力,從來不算賬,也愿意用自己最擅長的供應鏈能力高效支援任何需要的城市?!?
除了抗疫,京東還一直在探索如何為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當初劉強東卸任京東CEO時就曾表示,自己接下來會在鄉村振興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從京東在鄉村頻繁的動作來看,劉強東確實兌現了他的承諾。
2020年10月,京東啟動鄉村振興“奔富計劃”。助力鄉村振興工作,計劃三年內帶動以脫貧縣為重點的農村實現10000億元產值。
去年春節期間,京東AI系統在河北辛集首次實現草莓智能溫控;5月,京東農場攜手云麥科技打造了國內首個無人農場,幫助農民實現全程自動化生產;7月,京東農服推出“京魚智產”服務,實現了農產品全程數字化的標準化管理……
截至2022年10月,兩年時間,京東已帶動農村實現產值約7000億元,在全國打造出多個“奔富村”。當初的“萬億”目標,也有望在今年提前實現。
京東在鄉村振興的貢獻,早已超脫了“電商”的范疇。正如京東一直以來對自己的定位那樣,它其實是一家“新型實體企業”。
去年11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徐雷表示,像京東這樣兼具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可以說是“從實體中來、到實體中去”。
能夠更深入理解、精準把握實體經濟的需求和痛點,更善于抓住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核心環節,將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價值、起到重要作用。
事實也的確如此。比如在產業帶,我們看到京東發揮了自己的獨特優勢。
其為家電企業打造的C2M反向供應鏈,幫助制造工廠平均節省75%的產品需求調研時間,縮短了67%的新品上市周期;
通過供應鏈協同和預測,京東將家電產品的平均庫存周轉天數降至30-40天,上游賬期最短只需40天。作為對比,2006年時,線下家電行業的庫存周轉天數是87天,上游賬期最高達180天。
前不久,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總裁曹鵬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他在兩會上的首次提案同樣圍繞的是發展新型實體企業、加快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建設。
在京東堅持不懈的推動下,未來各行各業數實融合的廣度和深度都有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民生、農業、工業、商業,每一處我們都能看到京東的身影。相比創造財富,顯然京東更加在意自己能創造出多少“價值”。
有這樣的企業存在,對于行業、對于社會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更多像京東一樣有能力、有擔當的民企還會不斷涌現。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6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98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6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7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59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6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172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