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邀您閱前思考
透過財報具體實在的數據,重新認識菜鳥:如何“穩中有變”的環境下,實現“變中有進”?
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3財年第三季度業績,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的三個月,總營收達2477.56億元,同比增長2%。在新冠疫情沖擊疊加、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之下,“財務數據均好于市場預期”,這是此次阿里財報留給圈內人的大體印象。
具體到細分業務,快遞物流人熟悉的菜鳥也表現相當不俗:外部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31億元大幅增長27%至166億元。這些年不斷把自己“做重”的菜鳥,長期價值和業務韌性均在體現。
所謂“長期主義”,便是做難而正確之事的戰略定力+回歸商業本質的執行力+價值觀驅動的組織能力。
如果說,一年多前,當菜鳥對外喊出“客戶價值驅動的全球化產業互聯網公司”這一定位時,不少人還停留在模糊的概念理解層面。那么在隨后的一年里,菜鳥用密集而具體的業務動作,加深了大家對這個定位的理解。
具體在這個季度,菜鳥有兩點讓人印象深刻——
一是“固”,回歸商業本質、穩固物流底盤。本季度,菜鳥在國際快遞、倉配供應鏈、物流末端等業務板塊,優化運營成本、豐富產品矩陣和解決方案、改善用戶體驗,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用物流供應鏈的精耕細作來幫助商家降本增效。
二是“進”,在全球化這個長期方向下,毫不猶豫、加速前進。本季度,菜鳥海外運營的分撥中心增至15個,除了在重要的國際節點建設自營的物流基礎設施,還在海外本地加快組網、深化運營,這是一種更徹底的全球化策略。
既要“固”,也要“進”。事實勝于千言,菜鳥在顛簸曲折的外部大環境中,所展現出的高韌性,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物流企業如何“穩中有變”的環境下,實現“變中有進”?
今天,老鬼就跟深聊一下這個話題,或許這正是重新認識菜鳥的好時候。
國內電商經過10多年的急速狂奔,增速逐漸放緩,巨頭們紛紛將下一個增長點投入海外——在跨境電商這條賽道上,阿里、京東早已搶先行動且有所成。
作為電商行業的核心基建,物流與供應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肯定的是,在巨頭們加速“出?!钡臅r代進程中,誰有能力解決物流和供應鏈問題,誰的服務更穩定、時效更快、成本更優,誰就能得到更多的青睞。
相比菜鳥的步伐,對手顯然已慢了不少,尤其是在各大電商和快遞巨頭企業投入重兵的東南亞市場,目前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要想追趕還得多下功夫。
復盤過去幾年來,國內快遞巨頭的出海之路,直營系順豐也好,加盟制通達也罷,雖然各自的出海路徑不一,但同質化現象嚴重,要么在海外尋求優勢資源合作,要么復制國內加盟制經驗推廣,都試圖借助海外的資源和渠道實現全球化布局。
疫情這充滿不確定的三年,反倒是讓菜鳥這個全球化的“深耕者”走到了臺前:
比如:在東南亞市場,2021年11月,菜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投建的數字物流樞紐eHub正式運營,由此菜鳥在東南亞開始搭建一張各環節無縫銜接的物流網絡,2022年以來,通過eHub運往東南亞國家的交付時間最快縮短60%,消費者3天即可收貨。
深耕東南亞市場,只是菜鳥布局跨境物流賽道上的冰山一角,如何圍繞自己的核心優勢,把全球綜合物流服務的蛋糕做大,才是冰山之下的真正較量。
僅從東南亞市場的表現來看,菜鳥的海外網絡成型和成熟后,已經開始搭載、疊加各種業務場景。
一個典型的例子,菜鳥國際東南亞干線在生鮮行業上開辟出一條高時效和高確定性的跨境物流通路。目前菜鳥使用的“空運-卡車”多式聯運的接駁方式,實現大閘蟹收-轉-運-派全流程提效30%以上,護航陽澄湖大閘蟹“全程保鮮”。當前,菜鳥每周運營3班全貨機往返于杭州-吉隆坡之間,立足于華東市場,服務江浙滬等電商、生鮮產業帶。此外,依托于菜鳥在杭州建立的卡班中轉服務,吉隆坡回程包機經過杭州轉關之后,可由菜鳥運輸到上海、青島、長沙、廣州等全國各大口岸。
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正是有了這些“基建支撐”和“業務積累”,菜鳥才更有底氣加大出海的力度。
再以歐洲市場為例,此前,菜鳥已啟用波蘭華沙的分撥中心,并初步形成了東北歐區物流基建網絡。近日,菜鳥與DHL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投資建設波蘭智能快遞柜網絡。
可以想象,伴隨著國內跨境電商的發展和新興市場國家數字產業的發展,菜鳥在海外市場會有更大的乘數效應,業務增長潛力更加巨大。也可以預見,有了菜鳥的助力護航,阿里在國內群狼環伺的競爭格局中突圍的勝算增加不少。
回到國內,過去一年,疫情反復、電商增速放緩,快遞行業并不好過,尤其在年末遭遇了物流大面積的停滯,業務量也出現了歷年最低增速。
作為生產端和消費端的連接器和催化劑,物流企業其一是要確保商家履約交付;其二要增強自身在物流各環節的核心競爭力。2022年,快遞公司紛紛選擇走出價格戰泥潭,開始了運營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比拼。
而菜鳥錨定的,就是以送貨上門為突破口的用戶體驗改善,和以特色行業供應鏈為發力點的商家履約能力。
“送貨上門”被納入2022年菜鳥戰略的頂層設計之中。作為公司全年”最重要的事“,它直接關乎阿里電商體系物流底盤和用戶留存,哪怕再難也要去做。財報數據顯示:
包括菜鳥直送、菜鳥驛站在內,本季度菜鳥日均送貨上門服務包裹量峰值超過1800萬,其中菜鳥驛站單日送貨上門包裹峰值超1000萬件。
菜鳥顯然是鐵了心要做好、做透這件事,背后的邏輯也不難理解。對菜鳥來講,提升面向商家、消費者的供應鏈和物流履約能力,就是要在物流端打造全鏈路的閉環服務,以保證履約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在電商平臺從流量時代演變為“留量時代”的當下,想要留住商家、消費者和用戶,物流能力的建設和體驗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送貨上門”的口碑效應和物流體驗一旦建立起來,對平臺商家的意義不言自喻。菜鳥將重心投入到確定性的消費履約交付服務,打造高品質物流服務體驗,就是要護住阿里電商板塊的商流基本盤,留住平臺流量。
我們也能理解,為何菜鳥持續加大在“送貨上門”上的投入,圍繞大件家裝、重貨、冷鏈、大家電、快消、美妝等行業,推出食品重貨“送貨上門、破損必賠”、大件家裝“一次上門、免費送裝”、冷鏈“化凍必賠”等一系列承諾,以此逐步提升供應鏈服務品質。
前段時間,有消息稱菜鳥大件物流正在大規模起網,并將于今年3月底之前,將自營的末端城市數量從目前的40余個快速提升至140個,業界推測菜鳥大件物流網絡的建設正在提速。
盡管菜鳥官方對此消息不予置評,但老鐵們心知肚明。菜鳥提速大件物流全國網,非但不意外,甚至早已是官方公開亮出的一張“明牌”。
商流有需求、市場有缺口、平臺有優勢,菜鳥深入布局大件送裝一體化的全國網,既是順勢而為,也是深耕業務線,加固構建物流護城河的戰略必然。
你問我快遞向何方?我指著供應鏈的方向。除了大件物流,近期,菜鳥還密集與聯合利華、雀巢、寶潔、伊利等簽署新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數智綠色物流供應鏈,也釋放了一些信號。這說明菜鳥在供應鏈方面的服務獲得了國際大客戶的青睞。
隨著菜鳥供應鏈的“高調”亮劍,快遞江湖下一個十年的“主戰場”已經非常清晰。
都說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誰能笑傲江湖?趁著格局未定,拭目以待吧。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64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76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5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4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8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2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