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都已經說厭了:今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
今年市場的動蕩和去年市場的瘋狂,一樣的驚心動魄卻帶來迥異的結果。處在市場激蕩中的貨代今年像坐了過山車一樣,短時間內從高點滑落到低點。激變的市場改變了貨代競爭格局,原有的排名被打破,雖然“后疫情”時代還沒定型,我們已經看到了新格局。
為了進一步觀察美線貨代市場,從本期開始將推出中國主要港口今年1-10月貨代排名,后期還會增加亞洲其它重要國家的貨代排名。同時,在貨代排名后面會列舉出口美國的前20大商品種類的變化,提供銷售方向的靈感。
如果說各個口岸面對的需求是一樣的,疫情封控帶來的波動,每個口岸出口商品結構的不同,原有貨代競爭格局的差異,這些都在影響還在變動中的貨代競爭格局。一家貨代的挑戰意味著另一家貨代的機遇,在總體市場萎縮的狀況下,貨代內卷加劇,艱難的市場也開始暴露不合規行為,最近頻頻爆雷。去年涌入市場的新玩家如今還好嗎? 原先的玩家能守住自己的陣地嗎?
跟以往從南到北的次序不同,這次從今年變化最大的上海港開始。
由于4-5月兩個多月的疫情封控,上海港今年的貨量損失明顯,前10個月(到港日)貨量同比下降接近14%,遠超中國總體平均跌幅。排名前10的頭部貨代,有的跌出前10,有的則逆勢增長跨進前10。原有的主力玩家均錄得高于市場平均跌幅的20-30%的貨量下跌,委實罕見。排名前25的貨代中,僅僅有5家保持不同程度的年增長,不跌已是贏家。排名前100的貨代中,只有20家實現了增長,后100名的貨代中則有37家貨量有增加。去年規模越大的公司拿艙位能力越強,很多大型直客改走貨代,大貨代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增長也越大。反之,當直客競相和船司簽約,大型貨代“流失”的貨量也最多。即便是今年市場出現下行的情況下,船司主動調整策略,很大程度上保住了直客的訂艙。大型直客的流失導致大中型貨代的貨量差很難彌補,同比出現大幅度下降。當然,也有例外。
從主要出口商品來看,跌幅排前四的分別是家具,紡織品,服裝和玩具。前20大類商品中,只有三類同比有增長:皮具類,紙類和玻璃制品。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8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3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6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3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8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05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