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了。
假設張三是一家工廠的銷售,這天他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向他詢問一款名為CD50的產品是否有1000件的現貨?如果沒有,最早的交貨期是什么時候?張三的工廠沒有使用ERP系統,所以他回復客戶要和工廠確認一下,然后才能答復對方。
張三發了條微信給工廠倉管人員,查詢CD50現在的成品庫存數量,工人不緊不慢地打開電腦,在報表里搜索,然后告訴張三庫存數量只有500件,后續的入庫計劃他也不清楚,讓張三問一下生產計劃。
張三又找到了生產計劃,讓對方幫忙看一下CD50最近有沒有安排生產?計劃看了看庫存報表,又在另外一個文件里查了下原材料數量,告訴張三“最近兩周都沒有安排生產,因為原材料不夠,下一批到貨預計是在三周之后”。
這還沒完,張三還獲悉生產線任務非常繁忙,兩個月之內的訂單都已經排滿了,即便原料到了也沒法安排,除非張三能夠獲得生產經理的允許,可以插單生產。
張三再次找到了生產經理,向他解釋情況,尋求對方的配合。在經過張三的軟磨硬泡之后,生產經理終于答應,可以在原料到貨后安排生產,500件產品的制造周期大約是兩個星期。
張三非常高興,連忙表示感謝,然后計算出一個大概的交貨日期,回復給了客戶。
張三聯系了倉庫、計劃和生產經理這么多人,只為了給客戶回復一個交貨期,而此時訂單都還沒影兒呢!
張三問了一大圈,費時費力,效率很低。如果他的公司用了ERP,就可以直接在系統里查詢庫存狀態、生產計劃、原料到貨和產能情況。
1.大型數據庫
企業里存在著大量的交易數據,例如倉庫收到一批原材料入庫,就是一條交易記錄,倉庫在發貨后要扣賬,這又是一條記錄。公司每天都可能有上萬次的交易,這些數據都被記錄下來。
隨著數據越來越多,我們就需要進行管理,根據不同的屬性,數據被放置在各自表格之中,所有的表格整合在一起就是數據庫。
我們可以把ERP看作是一個大型數據庫,各個模塊通過邏輯關系連接起來,提供即時的數據。
此外,ERP可以標準化企業數據結構和流程。以產品編號為例,在沒有上ERP之前,有些編號是字母開頭的,有些是數字,這種數據結構是不統一的。通過ERP項目,可以一舉扭轉雜亂的數據結構,用一套標準化的格式來定義各項數據。
ERP的另一個好處是擺脫了數據的冗余輸入,由于是在同一個數據庫里操作,意味著只需要輸入一次即可,不用在多個表格里維護同樣的信息,這就是單一數據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
2.流程標準化
統一數據是一道前菜,ERP真正的大招是標準化流程,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用不好就是“勞民傷財”。
舉一個給供應商下訂單的例子。在沒有用ERP的時候,張三公司的采購是手動做訂單的,先看一下客戶需求,減去成品庫存和已排產的數量,然后根據物料清單算出物料需求數量,做好了采購訂單后發給供應商。
手工下單很麻煩,采購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計算,再把結果復制到電子表格里,最后發送電子郵件,這些環節都可能出錯。
更為復雜的是,每個采購員都有自己的“手勢”,下單的習慣可能都不一樣,有人傾向于每周發一次訂單,有人會不嫌棄煩地隔天發訂單,做事就沒有標準。
一家工廠況且如此,擁有數十家工廠的大型集團就更加復雜了,內部人員都已經沒法好好交流了,所以急需一套標準化的流程來統一語言。
ERP就是最佳的工具,它可以提供行業最佳實踐來替代現有的模式。最佳實踐是已在許多企業里獲得了成功,是可以復制的成熟模式,用它來取代原有的流程,就可以實現標準化。
以SAP為例,它使用了Schedule Agreement計劃協議來取代傳統的手工訂單模式,簡單來說,這是一種長期的采購協議,使用滾動的方式,讓供應商分批地交貨。
這種模式有許多優點,采購方可以省下大量的人力成本,采購員不用再花時間去做訂單了,同時還可以降低庫存,因為大訂單被切割成小批量交貨了,隨時可以拉動補貨,有那么點JIT的意思。
供應方可以更高效地計劃和分配資源,庫存也相應減少了。Schedule Agreement是標準化的流程,上ERP后可以徹底改變現有的過程,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但是,萬一系統實施失敗了,員工就會抱怨“ERP跑不起來,一點兒也不好用”。這是標準化流程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
當然了,經過軟件廠商大量的行業經驗積累和產品迭代,ERP是非常成熟的產品,標準化流程適用于大多數的企業。
所有人都在同一個數據庫里調取即時的數據,讓我們的工作更加簡單,張三也不用逐一確認庫存數量,就可以立即回復客戶。
1.上線失敗
如果ERP是“萬能藥”,就不會出現這個經典段子“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實施系統存在一些風險。
首先是它很貴,整個部署的過程也很漫長,通常需要6至12個月,還需要經過數個階段的項目實施,最后才能正式上線“Go Live”。
如果上線后系統用不起來,那就意味著錢白花了,上了個寂寞。因為有許多失敗的案例,所以有些企業寧可守著破舊的系統或電子表格,也不愿意冒險換新的ERP,就是害怕萬一失敗了“狗帶”。
2.數據的準確性
數據的準確性很關鍵,錯誤的數據一旦輸入,就會傳播至整個系統之中。經過系統計算,輸出的數據也必然是錯誤的,這樣就形成了“垃圾進,垃圾出”的現象。
而誰來控制數據輸入呢?很多情況是依靠用戶,每個人對自己的輸入信息負責,一個人挖的坑,別人很難幫他填上。普通的交易數據尚且如此,關鍵的主數據更不用說了。錯誤的數據會引起漣漪效應,一圈圈地向外擴散。
3.系統宕機
ERP存在系統停機成本,只要有一個小問題就能讓整個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有些原因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一旦發生宕機,所有人都不能正常地訪問系統,這對于生產和交付的影響是巨大的。
ERP廠商在不斷地改進解決系統的問題,用更少的時間和成本來減少宕機的連鎖反應。
供應鏈很大很復雜,它涉及到許多企業,數據需要在不同組織和部門之間快捷、準確地流動,因此我們會需要ERP系統,可以用共同的數據做出更好的決定。信息系統可以幫助供應鏈管理實現這個目標。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4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9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0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6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7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84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