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供應鏈經理人的聚會上大家聊起了這樣的一個話題:自己集團內的兄弟公司(Sister Company),是最難搞的客戶和供應商。
對于這個事情,我深有感觸。
我以前工作過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歐洲的汽車集團,起源于法國,后來逐步擴張,工廠遍布全世界主要的汽車工業國家,最近20年以來在中國也有快速的發展。
我公司所在的事業部總部設在法國的一家工廠里,這個廠綜合了總部 + 銷售 + 研發 + 工廠的功能,是整個事業部里銷售額和凈利潤最高的幾家工廠之一。
就是這樣的一家工廠,既給我們國內的工廠供貨,同時,中國工廠也出口原材料給對方。
這樣就形成了大家互為客戶和供應商的局面,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按照中國人的邏輯,應該會覺得大家就是自己人了,中外一家親,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可是現實情況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兒!
法國的兄弟姐妹們在向我們要貨的時候火急火燎似的,但是在給我們供貨的時候經常會延遲。明明都是一家人了,卻是經常在做一些“相愛相殺”的事情。
事情怎么會是變成這個樣子的?大家做的產品都是差不多的,為什么不是在自己工廠生產而是要從對方這里購買?還憑空增添了供應鏈管理上的很多麻煩事。
我思考了一下為什么會有Sister company之間的貿易。
首先,這是跨國車企擴張的結果。
原本只是在自己國家市場里發展,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車企通過并購或是投資新廠,把紅旗插遍了歐美亞。
其次,為了獲取更低價格的原材料。
中國是世界的制造工廠,在這個美譽之下,我們實際上是背負了沉重的環保壓力。
一些對于歐美國家來說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都轉移到中國生產,然后出口到發達國家。
相反的,一些高科技材料并沒有引入中國投產,還是采用進口的方式保持其技術的壟斷性。
最后,合理節省稅務成本。
分析不同國家地區的稅務政策,通過合法的手段,制定出對集團最有利的貿易方式來節省稅務的成本,從而增加投資人和股東的收益。
以這種方式來實現的成本節省,遠比在制造環節中的改善降本要見效得快。但是對于供應鏈操作來說,就會增加執行的復雜度。
繼續回到我們的法國Sister company話題上,重點聊一聊供貨的事情。
她們向我們購買的一種半成品,這是一種壓鑄件,價值不高,加工技術含量低,制造工藝落后,會造成一些環境污染(所以才會向中國工廠購買)。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工廠從本地的供應商采購原材料,經過簡單的加工后,既可以當作成品出口給法國工廠,又能夠作為半成品,用于后續的裝配,最終銷售給汽車整車廠。
這個產品的BOM表是這樣的。
法國工廠給我們的交貨提前期很短,只有10天的時間。
這個時間包括了從接到法國的采購訂單,購買原材料,供應商送貨,生產加工,檢驗包裝的全部過程。另外還有2個多月的門到門海運時間。
我們國內的整車廠客戶既有做Make to Stock的,也有做Make to Order的。
Make to Stock模式
一般是在整車廠附近租用一個VMI倉庫,根據設定的庫存MIN / MAX值,我們自行安排補貨。客戶只提供預測的生產計劃,沒有Firm order。
Make to Order
客戶會給我們Firm order,交貨提前期是二個星期,運輸時間最長的不超過一個星期。
我們和法國工廠簽的出口條款是Ex-works,也就是說貨物出了我們工廠倉庫就算是對方的庫存了,而庫存是考核工廠運營的最主要的指標。
所以,法國工廠給我們的交貨提前期只有10天,正是出于要控制庫存的考慮。
客戶需求是有波動性的,這種不確定性是內在的和固有的。
當N個客戶的需求波動疊加在一起,這種不確定性就被放大了。訂單數量有時候在高峰,有時候在低谷,然后就形成了所謂的“牛鞭效應”。
當客戶需求相對穩定的時候,我們工廠的產能是足以應付所有的客戶需求的,但是遇到需求量驟然增加時,我們就會出現產能不足,沒法按時交貨。
首先要保障的是我們的國內整車廠客戶,原因挺簡單,我們是直接供貨的,客戶的需求信息都是實時準確的。
如果是因為延遲交貨而造成客戶生產停線,我們是要面臨客戶的巨額罰款的。所以,國內客戶是首先要保障供貨的。
對于出口法國的產品,我們是作為二級供應商在供貨的,產品到了法國工廠,還要經過加工裝配,然后才是送到歐洲的整車廠。
法國工廠下的訂單可能真實的需求,也有可能是備一些安全庫存。由于對于最終客戶需求的不確定,在供貨的優先級上,兄弟公司只能排在國內客戶之后。
制定出這種策略也是無奈之舉,國內客戶得罪不起,我只能寄希望于法國工廠的要貨數量能更加均衡一些,甚至是少下點訂單。
我也有和法國兄弟討論過增加交貨的提前期,這樣我們的日子就會稍微好過一點。
可是我的要求被無情地拒絕了,因為增加提前期就會增加交貨pipeline的長度,最終導致在途數量上升,而這些庫存是要算在法國兄弟的頭上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他們直接拒絕了我的要求。
國際與國內運輸庫存pipeline對比
我把情況向公司總經理匯報了,希望通過高層的關系,可以在法國工廠這邊說說話,尋求一線希望。
但是現實再次無情地打擊了我。中國工廠成立也就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在事業部里的影響力沒法和總部的嫡系相比。
我們工廠在運營和供應鏈管理上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集團內部每年的內審評比中都是得分相對靠后的,確實是沒有多少可以談判的籌碼。
法國兄弟準確地拿捏住了我們的“弱點”,高層溝通也沒有任何結果。
其實,我們的一些國內客戶交貨還是可以溝通的,在不影響整車廠生產計劃的前提下,一些小事情是可以通融的。
唯獨自家的兄弟最難講話,怎么說都不肯同意增加交貨提前期的方案。
交貨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工廠還空運了幾托貨到法國,費用也是由我們承擔的。對于兄弟公司,我們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產能這么緊張,為什么不投資新線或是備點庫存呢?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2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58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63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2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07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16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1022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90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15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3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