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鮮食業務是便利店經營的核心,一家便利店的經營好壞,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這家便利店的鮮食經營能力。
鮮食經營得好,可以支撐門店昂貴得物業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以及創造利潤。
鮮食也能幫助便利店構建消費場景,成為流量來源。一方面,鮮食能帶來自有獨特味道,吸引部分消費者進店。
另一方面,當消費者不知道想吃什么東西的時候,能提供安全、品質穩定可靠、便宜、更方便獲得的鮮食商品的便利店,會成為消費者的一個重要選擇。
就像麥當勞,盡管對很多消費者而言,麥當勞提供的味道“單一”,算不上很好吃。但當你不知道要吃什么東西的時候,或者來到一個陌生地方找不到合適餐館,此時麥當勞如果進入你的視野,你很有可能會選擇麥當勞就餐。
因為麥當勞有統一服務標準給到消費者。你會認為在麥當勞吃是干凈、安全、可預期的,相比臟亂的小餐館,以及不便獲得食物的其他渠道,通過麥當勞來解決一頓午晚餐是合適的。
便利店的鮮食其實也是要營造這樣的場景。比如在一座寫字樓內,便利店鮮食的存在不一定是讓消費者感覺更好吃(吃多了,總會膩的),而是要為消費者更方便地解決一餐需求。滿足這個需求的基礎就是建立一套能形成消費心智的品控體系。
便利蜂當下就是想往這個方向走。建立一套更有競爭力的食品安全、品控體系,來形成消費認知。從而與各式餐飲的競爭中,找到位置、場景。
便利店鮮食業務的品控標準、食品安全體系打造并不容易。
面包只有三天保質期,盒飯只有一天保質期。如果連三天保質期的面包都賣不好,那肯定也賣不了盒飯。
所以,這里面會有一個效率問題。如果沒有效率,談食品安全、品控體系其實是很難談的。
因為如果都賣不出去,無法預估需求,并有大量虧損,要約束門店和體系就比較難。賺不到錢的時候,“體系”就更容易做“壞事”。
一個核心指標是報廢成本,即一家店每年鮮食損耗有多少。
報廢成本太少說明消費認知可能沒有充分建立,即這家店的鮮食可能是長期缺貨的,或者是供應不充分的。
一家成熟的便利店企業會要求門店有一定損耗,要讓消費者進店就能買到鮮食商品。如果消費者經常性買不到鮮食商品,就不會再來了。便利店的鮮食場景和品牌認知就建立不了。
報廢成本太高,則可能說明沒有效率。一方面,鮮食經營本身就不是賺錢的問題,而是虧損的問題。鮮食經營能力是不足的。另一方面,太高的報廢,會更容易導致門店“做壞事”。
目前,在上海市場的一線便利店品牌中,《商業觀察家》了解到,一些可持續運營的便利店(加盟商賺錢的店),店鋪每年的報廢成本在20萬元左右。
便利蜂目前主要是通過兩塊內容來做鮮食品控體系、鮮食效率化經營。
一個是數字化運營。
在門店端,便利蜂的做法是,開發了一個鮮度PAD系統,對熱餐進行管理。即每份熱菜制作多少、多長時間、幾點加工、何時廢棄,系統實時顯示、數據留存,并進行自動化管理。比如到點會有聲音提示門店員工操作。熱菜加工完,則4小時后廢棄。
這套系統的好處是,讓門店鮮食運營更標準化、自動化。一方面減少人為主觀隨意性操作,相關操作都是量化的,可能有助于減少出錯概率。另一方面,這套系統實際也是在“教育”消費者,通過在店內展示,讓消費者看到鮮食運營的所有環節都是按照嚴格規范來做的,是專業的。這可能有助于建立信任和消費認知。
理論上講,隨著門店鮮食運營的數據沉淀和積累,到一定階段后,數字化的價值可能會大幅體現,能帶來鮮食運營效率提升,比如更好的預估需求。
在鮮食流通端,便利蜂的做法也是力圖實現數字化管理。
便利蜂方面稱,在目前已合作的鮮食工廠,便利蜂的系統延申到了這些工廠。從工廠到物流到門店銷售的整個流通環節,做了數字化管理。
比如計算機后臺會對運輸車輛的溫度有不間斷監控。對于冷餐車輛,每年車內部配備1個全自動溫度追蹤儀。對于冷凍產品,則要求車輛內部配備3個全自動溫度追蹤儀。分別放置于車廂中部、尾部,以及制冷機回風口處。數據會傳輸到配送中心,不合標準,配送中心可以拒收。
這樣一體化的數字化管理,從流通到門店零售,理論上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適時監控與自動、標準化銜接。對于便利蜂來講,是力圖實現更具效率、更高食品安全、穩定品控的業務體系。
除了數字化,為實現更好的品控體系,便利蜂在運營模式上,也選擇以直營店方式來進行連鎖復制。
這是有爭議的。
直營化的好處是,對業務全把控,只要管理到位,門店對總部的政策和理念的執行效果是很好的。在構建數字化運營,乃至品控體系更有保障。
但對于便利店行業來講,如果問這個市場內任何一家企業,能不能通過直營店發展,得到答案幾乎是同一個,“便利店直營不可行”。
“不可行”主要因為成本難控。
便利店的主要兩塊成本,物業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如果通過直營做,都比較難控制。
直營意味著是由公司總部去跟房東談物業租金,而只要是公司總部去談租金,各種因素作用下,房東容易“坐地起價”,租金成本很難控,而便利店的租約又很短,換約續約很麻煩。
直營的人力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如果是加盟業者作為“老板”去經營,人力成本是能降的。
所以,便利蜂這個業務模型,對于傳統便利店行業的來講,屬于比較“難理解”的。它一方面做直營化,另一方面做數字化,還直接投資鮮食工廠,很重。
不過,便利蜂的業務邏輯卻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數字化來建立業務體系,是比較聚焦的。
通過這一套數字化業務體系,便利蜂的發展目標也肯定是想超越現有便利店的一些顧客體驗,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如果走傳統路線,沒有新的經營、供給形態,要超越很難,實際上,跟著既有道路走,能否找到市場空間都是有疑問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便利蜂的直營和數字化策略也有內在業務邏輯連接。直營能更好保證數字化的開發與應用,為研發提供場景。數字化的成熟則可以為直營店建立量化標準,帶來效率提升。直營與數字化“共振”則有利于建立更規范、穩定的鮮食品控體系與效率經營。
這個邏輯是能講通的。
從當下市場經營來看,便利蜂這個模型,相對于松散型便利店而言(便利店企業不能換店長),它的鮮食品控能力、經營效率可能也是表現得更好的。這套體系也是有助于便利蜂在餐飲林立的中國,找到市場位置。
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上海歐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6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科捷供應鏈有限公司
316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
2737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35 閱讀順豐、德邦發布春節服務公告:將加收資源調節費
2110 閱讀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04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京東物流
1762 閱讀剛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無霸市值已縮水211億
1780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84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2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