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深耕供應鏈和物流解決方案多年,目前做跨境電商。供應鏈是六便士,文學是月亮。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來自星星的tina 】
傳統的供應鏈成本定義是關于采購、生產、銷售過程中為支撐供應鏈運轉所發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勞動成本、運輸成本、設備成本等。如果細算起來成本就很多了。
拋開成本定義,就講一下跨境電商賣家的供應鏈成本結構吧(不包括采購、營銷、固定成本,這些都可以算到會計成本)。希望可以讓新手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的供應鏈和物流成本有一個基礎理解,幫助到整體成本測算和定價。
如果是直郵,那么供應鏈成本其實就一段,也就是從賣家手中發貨到消費者手上所產生的運費+稅費,這個是比較簡單的,就不展開講了。這里講備貨到倉的模式。因為供應鏈的資金流與實物流/信息流密不可分,所以還是以供應鏈的三段(inbound進,inhouse存,outbound銷) & 其它匹配來看成本吧。
以跨境進出口小件為例,非常粗略的四部分平均成本構成比例預計。僅供參考。如果是中大件,那么inhouse和inbound成本比例會明顯上升。
指的是從始發地到目的地倉庫,即B2B模式下產生的為了運輸貨物而產生的全鏈路費用。海運/陸運/鐵路都有散貨(LCL)和整柜(FCL)費用即按體積計費。空運則按重量計費(計費重量= max(體積重,重量重)),體積重=長*寬*高/5000。包括:
和運輸相關的費用。起運地提貨費,起運地出口清關費,起運地文件費、起運地港雜費/碼頭操作field,國際干線費(海運、空運、鐵路,公路費用);目的地進口清關費、目的地到目的倉運費。
稅費。大貿進出口形式的稅費是在目的地進口時(即inboun進的階段) 繳納,跨境進出口形式的稅費是在消費者訂單時(即outbound銷的階段) 產生。包括進口關稅(duty) - 辦理FormE有些國家可以抵扣部分或者全部的關稅、增值稅(VAT)、所得稅(income tax)、有的地方還有預提稅(withholding tax)。
貨代傭金。中國進口一般是沒有貨代傭金的,但是出口東南亞的有,而且還不低,會去到申報價格*3%~5%不等。
貨物保險。建議為了防止貨物丟失或者破損,都是建議買保險的,貨運保險費 = 貨值*1.1*保險費率,其中保險費率市場價格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不等。
不管是散貨、整柜、空運的費用,都可以分攤到單位重量或者體積的成本,而可以獲取商品的體積和重量信息(注意需要是毛重加上一定比例,而不是凈重或體積),就可以換算成每件的單位運輸成本了。所以,分攤到每件的inbound全鏈路成本 = 貨品單位計費重量* 運輸相關費用分攤到單位計費重量的費用 + 單位貨值* 稅費 + 單位貨值* 貨代傭金 + 單位貨值* 1.1* 保險費率。
注意的是,很多新手可能會以為“只是運費”。比如亞洲線的運費都是很低的,但是七七八八的港雜費會比運費高出很多的,所以找貨代報價時一定要問清楚全鏈路的全部費用而不只是運費。
指貨到到了倉庫后,不能立即售出,需要存儲在倉庫一段時間,而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是倉儲成本。
倉儲形式有2種:包倉和公共倉。包倉就是租用固定面積的倉庫,不管爆倉還是空置,都按固定面積收費,適用于貨量大且有穩定貨量,不想在大促期間爭搶資源的。公共倉就是用多少收多少。包倉的費用就不說了。公共倉,目前基本按體積收費,體積是包括包裝在內的毛體積。對于平臺和倉儲服務提供商來來說,不僅只要看貨物體積,還要看品類的效期和批次管理規則,需要把貨物體積乘以一定系數來看真正需要的倉庫體積和面積,不然就是血虧了。而對于面積透傳方面,則不需要搞這么復雜,就直接看貨物總體積來收費,平臺和倉儲服務商需要做的是P&L的測算,在貨物體積和需要用的體積/面積做好準確的換算。
另外,很多平臺基本會按庫齡進行分層收費。庫齡低周轉好的,收費低;庫齡高周轉慢的收費高。這也是合理的,可以幫助賣家合理進貨,避免呆滯庫存。還有,如果是需要使用恒溫倉或者冷鏈,倉儲費價格肯定也會更高。
分攤到每件的單位倉儲成本 = 倉儲收費* 貨品單位體積* 時間。對于中小件就很劃算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比如一立方米可以放上萬件口紅;但是對于家居等大件,倉儲費可能就是一筆不菲的費用了。
消費者訂單產生后,為了把訂單送達到消費者手上而產生的全部B2C費用。包括:
倉庫內的打包、訂單處理費。有的按訂單收,有的按件收,有的既要要按件又要按訂單。基本是首重+續重的邏輯。
末端派送費用。就是給快遞公司的費用。有時候倉庫處理費和末端派送費會一起收。
保價費用。不是所有的貨品都需要保價,可以選擇。貴品建議都保價,一般按訂單金額*千分之1~3收取。
稅費。在第一部分已經說了,大貿模式的稅費產生在“inbound進”的階段,而跨境模式稅費則產生在“outbound銷”的階段。中國跨境進口B2C的稅叫跨境綜合稅(含關稅,增值稅,消費稅),按HSCode來區分不同稅率,但是一般固定的品類有固定的稅率,比如美妝就有23.05%和9.1%高低兩檔稅率。跨境出口以東南亞為例,包括進口關稅、所得稅和增值稅,也是根據HSCode區分,但是品類比進口分的比較細。
分攤到每件的單位outbound全鏈路成本 = (每個訂單處理費 + 每個訂單末端派送費)/件單比 + 單件售價* 保價費率(非必須)+ 單件售價*稅率(如果是大貿模式則在inbound已經計算不用重復計算)。
前面三段基本覆蓋了所有的標準供應鏈物流成本。但是還有部分品類或者店鋪(不是所有)一些七七八八的費用可能不在標準費用中。主要有幾類:
調撥費用。因為缺貨等原因,可能會有CDC到DC,DC之間的調撥
增值費用。比如需要做特別的包裝,需要做禮盒。還有一些易碎品,一定要加額外的氣柱,有一些還需要加鴨嘴泵等。
逆向物流費用。指的是退貨回倉庫重新上架銷售,這個費用也是不低的。直播、失眠人在深夜都容易沖動消費,退貨比例上升。
其它。比如破損、丟失、臨期、銷毀等費用。
庫存成本。另外,需要考慮因為周轉不好而導致貨物滯銷的成本,但是這個比較難以量化到單位上,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健康的庫存是資產,滯銷則可能是負債。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4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4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8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70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8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1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