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航運丹尼斯,說在前面今天又看到那個所謂權威榜單在刷屏,而其中的數字卻有不少經不起考究,特別是某個世界之中心國家的公司。終究,排名也是一門生意。
回到主題,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兩個超級大國的緊張局勢、關稅、港航物流受阻和自然天災人禍,這些對世界貿易的威脅已成新常態。
這對全球貿易供應鏈的未來意味著什么?
積極觀點:
進口商看到未來的風險并將采取行動,先發制人地改造供應鏈,變得更靈活、更有彈性。各國和各公司將努力克服這些障礙,全球化的經濟利益太大了,不能放棄。
消極觀點:
全球化已經達到頂峰,并將后退。成本會上升,利潤會下降。當前的戰爭和未來的戰爭將限制全球貿易。
你怎么看?
目前在美國預感不祥的評論比比皆是,在中國國內做更長期攻堅戰準備的外貿公司也不在少數。
本周,WTO警告稱,由于俄烏戰爭的影響,“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貿易可能變得更加分散”。世貿組織表示,最壞的情況是“世界經濟永久分裂為兩個集團”,這將使全球長期GDP減少5%。
美國上市投資管理集團BlackRock貝萊德又稱黑巖董事長Larry Fink對股東們說: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結束了我們在過去三十年中經歷的全球化。”
美國橡樹資產管理公司Oaktree聯合創始人Howard Marks表示,“鐘擺(已經)轉向本地采購”,遠離全球化。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David Brooks認為,“全球化已經結束”,“世界不再趨同,而是在分化。”
疫情也正在加速供應鏈變革
在新冠之前,每個人都已在關注供應鏈的多樣化,我們看到一些制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和南亞以及近岸采購,比如北歐更多轉向東歐,美國更多轉向墨西哥采購。
兩年的疫情讓這是趨勢暫緩,因為在許多其他國家的工廠無法做到的時候,中國的工廠能夠繼續生產,所以我們實際看到許多供應鏈返回中國。
但是,現在訂單正在轉移回流。如我在解讀統一大市場背景時所寫,由于逆全球化的趨勢,以及疫情下半場出口受限和海外訂單的轉移特別是集中于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從 最航運 | 剛剛3月制造業PMI降至榮枯線以下,疫情拖累企業生產經營!看,紡織服務、通用設施、化學原料等行業PMI新出口訂單較歷史均值下降幅度較大,或體現了一定的訂單轉移效應。
另一方面,對于美國進口商而言,經歷著離岸采購高價運費和不可靠服務的雙重打擊,意味著在全球供應鏈中持有持有更多的管道庫存成本用于緩沖,而額外的庫存意味著更多的費用,包括庫存持有成本和過時銷售風險。”
所以對于進口商而言增加庫存只能是短期的解決辦法;多元化和近岸外包是長期解決方案。而更多的庫存成本本身以及高昂的通道成本會鼓勵供應鏈向近岸轉移。
當美國的需求回落,進口商有機會從根本上審視他們的全球供應鏈結構時,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多元化和更多的近岸化。
一切皆輪回,萬能皆周期。
我們享受了多年的高速甚至超高速發展,現已不復存在,接下來會有更多的逆境,需要我們去接受現實做更長期的準備。
抱怨,是最無用的情緒。余生不長,調整心態,積極面對,遠離負能量。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216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9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9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1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4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94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12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