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技術變革的作用之下,道路貨運日益邁入新時代,呈現新特征,產業角色被重新定義。與此同時,受到行業專項治理和運輸結構調整等新政推動,道路貨運持續轉型升級,加快融入全球物流和供應鏈服務體系,提升全球連接、全球服務、全球解決方案的能力,支撐中國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造、全球運、全球遞。
近幾年,在金融和資本的助力、“互聯網+”的促進以及多維度需求的驅動下,一些道路運輸企業以車為本,借助平臺、場站、金融等吸納社會運力,形成大車隊運營模式和運力供應鏈,盡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提供車輛全生命周期維護與管理,謀求更強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主要特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體量大,貨車規模往往是成千上萬的數量級,承擔社會責任,減少稅費流失,幫助政府分憂解難。二是車效高,社會單車事故率、空駛率下降,更好地行使運力的調度權和支配權。三是秩序好,旗下車輛呈現出有規律、有流程、有服務、有交易、有體驗、有承諾、有擔當的組織化,有利于社會化生產。
在大車隊的道路上,同行者此起彼伏,運營好的不多,那種依靠規模效益、單一業務、重資產投入的盈利模式越來越難。由盛轉衰的原因,多數被認為缺乏核心業務能力、技術含量低,深度影響企業信用,越來越難以吸引和維持自有運力、社會運力等。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一是負擔重。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低水平競爭毫無價值,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持續攀升。二是車難動。優質貨源被低端運力瘋狂蠶食,新模式開工不足。三是錢難掙。運價持續低迷,司機人力成本高企。單純地依靠人脈來維持交易信用,很難淘汰運營、服務均不好的承運商以及克扣和拖欠運費的托運商。
平臺企業一味地依靠資本和技術瓦解道路貨運實體企業,兩者各自為戰、難以共生。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認為,大車隊意味著高風險,視之為舊產業,忌之如虎,限制車隊發展壯大。比如有的地方極力壓制規模車隊增加車輛,有的地方對危險品貨車采取只下不上的辦法不予審批,還有的地方禁止危險品貨車駛入高速。單純發展大車隊無比艱辛,只好被迫化整為零,由分公司轉做子公司,主動分解經營網絡,賴以生存的營商環境日益惡化。
究其根源,在于企業喪失政策支持,缺乏技術創新。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司機等各方之間缺乏信任,導致出現各方相互制衡的現象。于是,大車隊所管理的車輛、資產以及業務范圍到達一定規模程度時,陷入增長瓶頸。近幾年,隱藏在新型運力組織模型其背后的安全事故、代收貨款、稅務發票等問題逐漸顯現,所催生的管理弊病及行業欠規范是企業面臨的挑戰。就無車承運人試點來說,是運力供需方普遍認可的商業模式,但開票難、稅點高的問題久拖未決,阻礙著大車隊的運營效率。
如何突破瓶頸活下去,成為大車隊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大車隊降本增效的優勢難以得到發揮,反而成為企業運力的一個負擔,必須開拓新業務,延伸自己的服務鏈,紛紛把綜合物流作為轉型升級的方向。由于運價持續低迷,單一物流服務不能讓企業獲取好利潤,精益物流才是持久之道。在實操過程中,企業將業務綜合化和精細化作為戰略部署。綜合化就是要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的全過程、多方位服務,精細化就是要為企業提供更貼身、更周到的服務,成本控制更低。
現代物流體系是大流量、大物流系統,要想保持穩定、高效地運行,需要道路貨運參與其中:大車隊精心統籌和承運,小微車隊專業運作和配送,盡量減少物流環節,縮短物流鏈,是整個供應鏈體系、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卡車作為車隊的基本單元,其使用以及貨物的流動都會給社會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綠色零碳、完全環保的道路貨運與物流近乎妄想和奢望。不少人認為當下道路貨運競爭力主要在于設施、技術,抑或是貨源、運價等,孤立性理解物流系統的要素構成,錯誤地想象著憑借資源優勢實現綠色貨運、高效物流,從而忽視其背后的隱象和本質是組織行為:一切必須從計劃開始。尤其是頂層設計,要義在于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先就理論研究中的物流本意而言,主要是對涉及眾多人員、設施和物資供應等復雜活動的一系列的具體協調活動,其實是精于計算的科學和藝術。那么,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作為保障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關鍵所在,不得不對影響道路貨運效率的所有因素進行持續改善和優化,包括人、車、路、法等。再從中國綠色貨運行動6年多時間的實踐來看,人們在“三綠”理念的引導下漸漸從迷亂的心緒理中出頭緒。大家認識到,經過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流程設計和成本預算,統籌兼顧,才能更好地減少商品流動對環境造成的傷害。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例證是,假定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年降低一個百分點左右,那么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就意味著節省下900億元左右的費用支出。由于國民經濟的規模顯然大于物流產業的規模,隨著GDP的增長,這種節省下來的費用將會顯著增加。加之由此產生的污染防治、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節約,資金數額會更龐大。所以要全面提升道路貨運與物流的發展質量、服務水平,不僅要發揮好市場的作用,更要發揮好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
多年以來,大多數道路貨運與物流企業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被迫堅守微利不虧、求生圖存的底線,甚至是賠錢賺吆喝。但是物流成本仍然高位運行、降速緩慢,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實際上,大部分的問題和責任都不在道路貨運與物流企業,而是在于現代物流系統、綜合運輸系統、供應鏈系統上,根本原因和關鍵所在是頂層設計。面對道路貨運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和運輸結構調整,只有思維創新,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角度對運輸結構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統籌規劃,道路貨運才能不斷形成新的競爭力,在綠色貨運、低碳物流的領域里不斷取得新成就,優于既往和現狀。
許昌萬里運輸集團精心培育和持續開發“陸空統籌、水陸協作、聯網包容、連天接地”的服務模式,為貨商提供儲運結合物流服務,持續完善定單信息流、用戶資源網絡、計算機信息網絡和供應鏈資源網絡。
融合大樞紐。在鄭州、許昌等地擁有大型物流園,構建許昌市-縣-鄉三級物流園工程和綠色貨運配送體系,道路交通物流配送網絡覆蓋河南全境,延及中部六省。目前投資39億元建設政府規劃的許昌萬里綜合物流園,由“一園三基地”組成,包括許昌快遞(電商)物流基地、東部公鐵聯運物流基地和許昌物流產業基地,開展區域性統倉統配業務。同時與民航、水運、鐵路等合作,運營好區域道路運輸網,利用好綜合運輸網,更好地整合供應鏈資源,幫助鏈上企業提升績效。整合運力、網絡、技術等優質資源,提供聯合運輸服務,運力通達全球。
融合大數據。在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技術服務領域里深耕不懈,基于“三網兩鏈三平臺”(三網:貨車加盟網、物流配送網和場站聯營網;兩鏈:運力供應鏈和物流供應鏈;三平臺:萬里物流云平臺、中中智運平臺和萬里汽車動態監控平臺),催生物流園+城市配送、物流園+多式聯運等新業態,形成互聯網+高效物流的業務模式,自營集疏運系統每月的資金流量超過5億元。進而引入供應鏈事業合伙人制,滿足用戶對“一單到底”的一站式物流代理服務、全程式供應鏈服務的需求。
融入新時代。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落實河南省實施的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自貿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國家戰略,借力新亞歐大陸橋等物流大通道,布局物流基地,發展精品物流專線,對接用戶供應鏈物流,幫助用戶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的幸福生活,物流專線、公路貨運、車輛規模、城鄉配送等業務走在中部市場前列。在某種意義上,這種商業模式不再靠信息不對稱的道路貨運服務差價盈利,而是依靠供應鏈重構、后服務市場去盈利,運營互聯網化,經營互連網化,從而迸發巨量的業務流、資金流、數據流和價值流。
加快適應技術變革。順應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供應鏈國家戰略,科學規劃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緩解龍頭骨干道路貨運企業在“公轉鐵”變革中的失利,避免鐵路、民航和水運企業在道路貨運領域的重復建設,加重自身存在已久的“大而全”之弊端。安排龍頭骨干道路貨運企業參股大型物流樞紐的建設和運營,公鐵、公水、地空聯運項目的集貨和共配業務交付道路貨運企業,打造區域性集疏運系統,從源頭開始增強集貨和配送能力,實現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和物流活動系統化組織。掌握綠色貨運技術、供應鏈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疊加其他技術,并在運營、資金、信息系統上下功夫。憑自身規模、實力和文化與鐵路、民航、水路企業對接,吸納和包容中小貨運企業參與分工。
加速實現產業融合。在以稅控政策促進制造業物流整合外包給大型道路貨運企業的同時,鼓勵大型道路貨運在技術帶動和政策推動下,與上下游企業精誠合作,協同結成最短化、有效益的供應鏈,共同打造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并從鏈上獲得利潤。既解決供給側和競爭力問題,又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使企業能在一個良好的局部環境中發展,為市場提供更好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許昌萬里運輸集團與河南森源集團、河鋼集團、東旭集團等制造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催生新的體制機制、產業體系,逐步形成新產業體系。
智力助推行業發展。大型行業和企業組織加快綠色供應鏈智庫建設,成立專業研究機構,吸收貨主企業等參與其中,促進行業法律法規的逐步建立和執行、車輛技術的進步以及車隊經管者能力素質的提升。研制和推出新的經濟策略和理論,引導各方在各自價值鏈的核心環節上展開分工合作,實現企業跨界聯合,促使資金、設備、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集聚,促使彼此的核心專長得到互補,體現比單一企業、不同規模企業更大的協同效應,創造更大的價值。在整合中,合作各方都把自己最核心的資源和能力加入到價值鏈,各自的獨特優勢得以融合與加強,薄弱環節得以彌補和規避。
任何一個行業都依附于時代大勢生存。道路貨運為了保存和鞏固自己的競爭優勢,當務之急是進行價值鏈創新。既調整結構,揚長避短、留強去弱,集中優勢力量從事創造價值最多的價值鏈環節,又通過整合資源,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使價值鏈變得更為有效,創造更大價值。唯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239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21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046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1884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733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35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218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148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00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