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牌輕卡新規從本質上來說,是對大噸小標和超載治理的延續。新規通過限制發動機排量(不大于2.5升)、貨廂寬度(不大于2.1米)、輪胎大小,從設計層面降低了輕卡的載重能力。那么新規實施后,對于老大難的輕卡超載問題會有什么影響,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嗎。
● 符合新規的藍牌輕卡一樣不是為裝1.5噸設計的 只是沒以前那么夸張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藍牌新規對于藍牌輕卡超載治理是利好的,畢竟從各項數據上做了限制,再想來輕卡十噸王就沒那么容易了。更好的是,它是從源頭進行的治理,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影響沒有那么大,畢竟普通用戶本身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差。
藍牌輕卡新規對于車輛的配置進行了硬性限制
但是,符合新規的藍牌輕卡同樣不是沖著裝載1.5噸設計的。近期亮相的合規輕卡,大馬力依舊是主要的宣傳點。所以這些產品投入市場后,輕卡依舊是有這超載能力的,只是沒以前那么過分了。
如果真的要沖著裝1.5噸設計,那么現在的輕卡就完全沒有優勢了,微卡和小卡才會是未來的主力車型,一部分廠家也已經在向這方面著手了,有備無患吧。
另外,為了保障治理效果,前幾天,工信部還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2021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輕型貨車的外廓尺寸、整備質量、輪胎規格、座椅布置是檢查重點。
總的來說,問題還是出在社會的運輸需求和藍牌輕卡的噸位限制之間的矛盾。行業其實也多次呼吁要提高藍牌輕卡的總質量,畢竟比起打死一個怎么大的產業,改改這個是不是會容易一些。
● 新車、在用車兩手抓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整治輕卡大噸小標和超載問題,自然是需要全方位地推進,處理完源頭生產后,新車上牌也是治理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廣東就已經落實了比較嚴格的新車自重標準。新車上牌注冊登記安全檢驗時,藍牌輕卡空車質量誤差范圍在3%或者100公斤以內。
除了針對新車設定了嚴格標準以外,對于在用車也同步進行了限制。不如此,新車就會沒有優勢,直接一點就是賣不動。根據9月1日開始實行的政策,在用機動車安全檢驗時(2015年3月起注冊的車輛),輕微型貨車不超過±10%或±200kg,且輕型貨車空車質量應小于4500kg。
那么這些政策的實際落地情況是怎么樣的呢?首先上牌方面,現在車輛從生產端就已經比較正規了,配的也是原廠箱,未來這一塊應該會比較正常。用戶想要多拉,只有上完牌后自己去改裝了,相關風險全部攤到了用戶身上。用戶想要告別超載,怕是只能寄希望于一超四罰嚴格執行了。
在用車這部分,就沒有新車那么簡單了,首先涉及的這部分在用車數量龐大,強制執行容易引發矛盾。另外,在追究責任時很難扯得清到底是誰的責任,或者說各方都有責任,也沒有人誰有這個能力給怎么多車子買單。所以現在落地的情況就很一般了,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 超載不難治 經濟水平到了自然迎刃而解
治理大噸小標和超載,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其實是利好多方的。不超載了,卡車司機首先安全性提高了。在社會整體貨源不變的情況下,不超載就需要更多的車次,需求大了運價會好一些,也會促進就業。
對于廠家和經銷商而言,輕微卡不超載后,意味著市場會需要更多的車,在目前市場基本飽和的情況下,能夠催生出更多的需求。
對于消費者來說,不超載后,貨物的物流成本提升,最終會體現在消費端,也就是物價上漲。
對于社會而言,輕微卡不超載后,原來一臺車的業務,現在可能需要兩三臺車,能源浪費是必然的,相應的交通壓力也會增加。
總結來說,超載治理對于我們行業本身其實是有利的,對于社會和消費者反而不利的更多。什么時候我國的經濟水平發展到,能夠承受不超載帶來的成本增加后,這種現象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但是我感覺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
● 編后語
可以預見的,大排量的在用輕卡,有可能發展成類似17米5大板車的狀態,未來可能會很吃香,合規車型的銷售前期推廣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壓力,二手車市場應該會更火熱。(文/鐘丹軍)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6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98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6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7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59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6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172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