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消費零售產業熱門賽道,必須是社區團購、同城零售。疫情作為兩者產業化落地程度的加速器,并不改變兩個賽道在今年的大面積爆發,離不開兩個條件的長期鋪墊:行業經過多年的各種打法迭代,行業基礎設施資源的不斷完善。
尤其是同城零售,這是一個相比社區團購,沒那么因為火熱而導致短期浮躁,以及來自各方相關不相關(比如滴滴)都參與的成熟賽道。
嚴格來說,同城零售最早發端和餐飲外賣差不多在同時期。2013年類似愛鮮蜂這樣的早期玩家,就在通過APP+夫妻老婆店(菜店)+人力跑腿的要素組合方式。不過在那個時候,這些玩家更多當作是對生鮮電商的成本和履約能力優化的一種嘗試,導致品類上也主要聚焦生鮮、冷飲、酒水等超高頻品類。
但是這些早期玩家一家都沒有跑出來。胳膊拗不過大腿,用戶在APP端還不太急迫需要這些日常超高頻商品,用戶也不認為商品之外多付的跑腿費是劃算的,關鍵商戶平價售賣導致平臺看不到盈利希望。巧合的是,同一年份,也是餐飲外賣大規模爆發的元年。京東到家,也是在這年正式成立。
最近,達達集團(以下簡稱達達,包含“京東到家+達達快送”兩大業務)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祺,選在CCFA 2020中國全零售大會上面,做了一次關于微距電商時代的主題演講。
蒯佳祺在演講中,拋出了兩個新的觀點:中國電商已經從遠距、近距,進入到微距時代;社區團購比拼的是供應鏈能力,擁有獲客和履約優勢;達達客單價高于社區團購,獲客和履約優勢大致相當。
同城零售,類似名稱還叫本地零售、近場零售。達達正式定義為即時零售,這是寫進達達IPO之前招股書里的正式名稱,達達也是這個賽道的堅決執行者。
同城零售的崛起短期充分條件確實來自疫情的助力,長期行業孕育的必要條件還是同城速遞/本地物流的產業基礎設施完善,以及發生在用戶端,更愿意在家庭消費品方面,想要獲取的到家購買便利性。個人物品的主流購買,尤其是高端強品牌商品,今天還是標準電商和購物中心品牌店完成。
如果做一個完整的要素總結,其實應該是:用戶線上化、本地物流、實體零售商積極合作、品牌商心態開放,全都達成了合作的默契共識,然后形成了一個讓用戶感知很完整成熟的同城零售產業供給能力:價格同價線下,商品豐富了,外賣式即時配送挺快的。
簡單的說,用戶購買一般家庭用品的習慣切換幾乎沒有屏障,送貨上門的便利性又是體驗的增量輸出。疫情,又把喜歡切換、體驗增量,加速助力一把。
大多數對同城零售的理解就是:電商的購物,外賣的體驗。以及:這是O2O模式的發展成熟的版本。
這個產業趨勢與蒯佳祺定義的電商微距時代概念之間,還有一個差別,也是產業今年首次明確發起同城零售業務模式測試的差別。怎么把一般家庭物品,向多品類滲透?
不然,同城零售的品類能力,其實還只是線上超市業務的本地化復刻而已。就像京東APP上面的「京東超市」頻道,其實就有部分商品來自達達為其履約。
蒯佳祺用了電商進入微距時代的總定義,來解讀達達做的即時(同城)零售具備的時代性產業價值。那么我們就要思考,一般家庭物品向多品類滲透的可行性在哪里?
多品類滲透的可能性,目前來看,應該是:前端交易、即時履約、品牌商、零售商,四位一體的綜合產物。幾個當前的現實情況,可以豐富我們對問題的思考。
第一,用戶一定永遠是以品類(商品)和品牌的需求維度,切近前端交易。商品在近場景的庫存表現,全部體現在零售商的店鋪內。現在的店鋪依然完全以到店購買作為全部要素設計(除了盒馬、京東七鮮等少量企業),店鋪庫存依然是有限化狀態。
第二,用戶所在位置的周邊近場景零售庫存,未必是均衡一致。即用戶在一個城市的新城區域,老城區域,可能面臨兩套大部分都不同的近場景有限庫存。即線下分區域的實體供給,存在明顯的客觀現實區別。
第三,標準電商也不是絕對的無限庫存,缺貨或者店鋪運營策略的差別,導致不能完全無限供給的情況,也是一樣存在。
第四,線下供給或線下商業的布局,完全電商化的實際進度,遠遠不夠。就像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很多線下業態,并沒有完全線上化。
現有條件下的做法,其實就是將線下商業盡可能加速電商化。即品牌商原來走線上電商、走線下渠道的兩套體系,能不能在同城零售的業務推動下,品牌商自己融合的更多一些?
達達做了類似的事情。2020年達達很不同的變化之一,就是在京東到家平臺上,增加了三個伙伴的合作深度:華潤這類全國性布局的大型零售商,雀巢這類全球500強的超級品牌商,蘋果華米OV這類主流手機廠商。
提供了包括:達達快送(履約)+京東到家(用戶)+零售商連鎖商(渠道庫存)+京東(大平臺)+品牌商(快消、3C)。京東是其中的特殊資源條件,賦予達達在APP導流,品牌商訂單走即時體驗方案,交由達達履約的資源導入。
達達的這個方案類似美團在餐飲外賣時代的崛起過程,就是將商家BD合作的規模和能力,趕緊提早布局。借助足夠高與多的品牌和門店規模壁壘,盡早拉開達達和同業同城零售的競爭差距。
因為,物流的能力,是配合商流能力增長的。達達估計認為,平臺有多少騎手等履約隊伍,其實不是重點。訂單多起來了,騎手就多起來了。現在,達達應該是在跑同城零售競爭的先發優勢。
這個大的當前戰略定位之下,達達同步在加強的,是提供給合作伙伴一攬子的第三方解決方案:流量、用戶、交易、營銷、履約、數據。名曰:數字化解決方案。
很多做物流的人都有一個商流的夢想。達達集團就是物流起家,商流定義當前和未來想象力的典型平臺。
同城速遞/本地物流其實行業內有好多家。蒯佳祺在CCFA大會上的講話,非常強調達達擁有本地物流的獨家優勢:“微距電商的基礎是即時配送”。這話其實可以更加精準的來描述,商流(京東到家)和物流(達達快送)的結合,才讓物流有了“流”的活躍條件。不然,行業內好幾家本地即配物流,為什么并不能大規模切近同城零售?
同時擁有商流和物流的平臺,當然還有兩家外賣平臺。達達跟他們的競爭關系,應該是你在餐飲外賣時代靠強大的線下商務(BD)團隊打出了市場,零售即時時代我可不能在線下商務上落后了。
截至目前,達達完成的還不錯。10萬家線下門店/品牌,覆蓋全國超過1200個縣區市。連鎖藥店百強榜單里面的70家,都在京東到家平臺。超市百強榜單里面的2/3企業,全國數十家Apple授權經銷商門店,也都上線京東到家。
這是已經看得見的先發優勢。
同城零售的主要故事,很可能是就是達達、兩家外賣平臺之間的競爭。或者更為精準地說,應該是阿里系(包含盒馬、菜鳥、餓了么+蜂鳥、零售通、大潤發之間還在進行的內部賽馬)、達達、美團,這三家之間的競爭。
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也是達達上市之后發布的第二份財報),達達交出的財報數據不錯,營收為13.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5%。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的年成交額,為213億元。年訂單額為10億單,平均約270萬單/天。1020超市購物節當天過千萬的訂單,意味著當日訂單增長率高出日均峰值的3倍,基本等同今年天貓雙11周期內(11月1日至11日)的大促增長率。
虧損方面也有明顯收窄,同比虧損從-71.4%,下降至-34.6%。股價也非常不錯,截止北京時間11月23日23點,達達美股價格為50美元,遠超6月初上市的18美元的首日開盤價近3倍。
達達目前基本上屬于國內本地近場零售份額的第一位置。不過,相比距離同城零售,甚至是蒯佳祺提出的電商微距時代,還存在看得見的不小差別。同城零售接下來至少要試著解決幾個行業現狀,或許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第一,目前同品牌商品的跨店鋪合單完全做不到,基于騎手作業設計的履約,現在更像是拼團式物流。
第二,便捷性購買體驗之外的同城零售增長點,應該是品類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擴充。大品牌商家、新品牌商家、小品牌商家的分層運營,還需要進一步在前端給出不同樣本,并反響定義后端供給。
第三,商品和供給之外的用戶端,用戶場景的隨機多樣化切換,帶來的隨機應變式的供給,還能在行業數字化整體進步的基礎上,探索新的紅利增長點。
蒯佳祺說超市是實體零售最大單一品類,超市的整體商業要素最復雜。只要搞明白了超市,其他領域不在話下。這話說的非常正確,超市的一個存在特性,恰恰是圍繞著近距離的一站式綜合,全世界用了70年(1940年代——2010年代)才磨合成熟。現在的情況是,超市企業自己需要整體升級,同城零售玩家也想架構在超市基礎上做產業進化。
還有,達達無數次表態,堅決不碰貨。這就意味著,達達基本不可能去碰社區團購。蒯佳祺自己倒是在CCFA大會上對此有了比較:他覺得社區團購的供應鏈能力很強,但是達達的履約成本相比社區團購還低。這話應該是指,達達的訂單,是從門店到家。而社區團購的訂單,是從城市倉到家。
面向社區團購這種當前還有很多模式BUG(不然為什么并沒有人人搶著做團長等著發財)的熱門賽道,達達的即時(同城)零售,以及擁抱微距電商時代到來的現有能力,還有很多很多要進化的地方。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8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7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4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0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9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5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