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運板塊,表現最搶眼的快遞股無疑是順豐和中通,股價屢創新高,一個是直營的佼佼者,一個是加盟制的佼佼者。
從過去看,順豐的成功取決于2002年轉直營、以及2009年開始買飛機的兩大抉擇,這也為順豐稱霸高端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中通通過“同建共享”理念下“雙創”經營模式的迭代下后來居上,贏得頭籌。
如今,兩者都將直營和加盟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并逐步壯大,成為行業對標對象。因此,兩者未來發展方向將引起整個行業的注意。
那么順豐和中通發展對行業內其他玩家又會有怎樣的啟示?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會走向何方?本期物流一圖為你帶來對標系列—順豐篇。
前言
順豐的發展可以從其發展歷程和目前的收入結構就可以看出,其成功的關鍵點在于轉直營→建機隊→做高端的三個重要抉擇。高端業務的幾乎壟斷,讓順豐有足夠的現金投入新業務發展,使得順豐各業務收入也更加多元。
→順豐各業務收入更加多遠:
顯然,順豐成功的起點是高端時效件,時效件豐厚的利潤水平(利潤率超過20%)成為順豐發展其他新業務的前提。
順豐時效件如此大的利潤蛋糕,除了順豐、郵政外,京東、圓通、中通、韻達紛紛介入。不過目前各家并沒有對手對順豐產生實質性威脅,所有參與者的時效件業務收入加起來也才月均都不到1億,與順豐時效系列月均50多億收入差異顯著。
→時效件市占率情況:
那么順豐時效件為何如此強大?新業務的發展又為何順風順水?下面物流一圖為你詳細解析。
一、順豐的發展引擎
眾所周知,順豐時效件的最大的壁壘,是60多架的自有機隊。
其實這樣的看法是對的,但并不完整。完整的來說,順豐自有飛機不受包機倉位時間和空間影響,讓時間更加靈活,可以實現晚航班。這直接使得順豐干線運輸可以實現多頻運輸,也因此讓順豐前末端的多頻收派(可以做到5-6頻)成為可能。
在管理和考核方面,順豐多頻次的起航和發車時間,有著嚴格的時間節點,因此順豐的運營模式本身就是為高時效而設計的,而不以裝載率為目的。
這種投入從傳導到最細顆粒的快遞員就可見一斑。順豐目前快遞員35萬+,自營網點1.8萬個,平均每個網點20名快遞員。
如此高的密度,可以讓順豐將地址切分為9種場景,地址庫甚至可精細定位到門牌號,快遞員可以細到一棟樓甚至一層樓。這樣順豐前末端反應更加靈敏,因此前末端可以做到收一派二(1小時收件2小時派件)。
→順豐單點快遞員數量多,場景顆粒較小:
而京東、圓通高時效業務之所以沒有對順豐產生沖擊,核心在全鏈路的資源投入和能力遠不及順豐。
如京東物流品牌并不亞于順豐,但其高時效主要來自用倉配的空間換時間,而在全網干線機隊、多頻次收派和快遞員數量方面都相形見絀。
而圓通具備機隊資源,并建立了承諾達快遞員的另一張網絡。但由于缺少品牌優勢下的大客戶吸引能力,以及投入巨大難以支撐,最后以失敗告終。
可見,要做一張高時效網絡并非那么簡單,這需要整個鏈條各環節,都要巨大的資源投入、且管理考核都是為高時效而服務。建立起高時效網絡絕非易事。
二、業務發展三板斧
因此,順豐時效件不是那么容易復制,其高時效背后是巨大資源投入形成的高時效網絡、長期高時效帶來的品牌影響力、品牌影響力帶來更多收入、更多收入維持高時效投入的良性循環。
→順豐時效件的良性循環:
在時效網絡強大的基礎下,順豐開始借助原有資源(高時效網絡、品牌影響力、高收入)孵化新的業務。而孵化方式具體可總結為業務發展的三板斧,即大客戶起網→低價競爭起量→合網到分網的發展歷程。
1、大客戶起網
憑借高端時效網絡,形成品牌優勢后。順豐開始推出新業務,并以品牌客戶為切入口,迅速形成一定規模。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順豐各新業務都有對應的大客戶。如快運業務與戴姆勒、華帝、美的等;同城與麥當勞、家樂福、優衣庫等。生鮮與雙匯、百果園、全家等;冷運與蒙牛、花點時間、大溪地等;醫藥與哈藥、賽諾菲、恒瑞等頭部企業均有緊密合作。
→順豐各新業務都有大客戶支持:
其中順豐醫藥業務的發展歷程極具代表性,順豐醫藥業務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3年年底立項,依托閑置資源進入冷藏藥品運輸市場,但是由于前期沒有客戶,項目發展及其不順利。
第二階段,14年開始做常溫藥品,大量招聘銷售人員,并與哈藥集團達成初步合作。由于與哈藥合作良好,16年低開始哈藥逐漸將整個公司95%的體量交給順豐,順豐又開發賽諾菲,兩個客戶占順豐醫藥約70%的收入。
第三階段:17年起順豐開始大力挖角各企業醫藥物流方面負責人,成立多家醫藥公司,并開始建立醫藥第三方物流網絡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引入更多業務。
可見順豐新業務的開始,是先利用品牌效應吸引品牌大客戶合作,并借助原有高時效網絡進行穩定交付,這極大的提高了新業務的發展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個快遞企業都可以和品牌大客戶展開合作。因為品牌大客戶與順豐的合作是有一個巨大的前提,即品牌大客戶對時效、安全、覆蓋、專職客服、個性化要求較高,順豐具備高時效直營網絡基礎(資源稀缺),正好可以提供這種需求。
對應的,順豐對品牌大客戶的評選也有嚴格要求,會綜合考慮收入、利潤、品牌、產品、逾期和理賠。兩者互利共贏,形成良性長久的合作模式,而不僅僅是價格博弈。
→順豐大客戶評選考慮諸多因素,并設置權重:
2、低價競爭起量
大客戶撐起整個網絡后,順豐開始用低價搶奪競爭對手客戶的閃電戰開始起量,并輔收購或合資公司的方式迅速起量。如快運業務、電商件業務等都是如法炮制。讓原有網絡越做越大。
→順豐新業務都有收購/合資的方式:
如14年就已經開始做快運業務,主要是滿足快遞客戶的重貨運輸需求,開始合作的品牌大客戶有尚銘電器、九牧廚衛等品牌。
而順豐重貨業務真正發力還是在17年3月,從推出低價產品干配和專線普運開始,分別聚焦50kg以內和150kg以內的專業市場大客戶直發(7成為大客戶業務),定價水平遠低于同為直營的德邦。
緊接著18-19年順豐又陸續推出重貨包裹、小票零擔和大票零擔,從而補全所有公斤段快運產品。并且每個新產品的誕生,都是以競爭定價快速切入。
→順豐快運2019年已完成公斤段全覆蓋:
如重貨包裹和小票零擔的產品賣點即提到,價格低于同行價格,整體相當于9折左右,實際最低放到了7.5折。再如,順豐推出大票零擔時,公布價與德邦相當,但可在公布價基礎上做到5-7折。
→順豐重貨包裹和小票零擔的賣點宣傳:
→大票零擔的價格宣傳:
低價電商件特惠專配的起量也如出一轍,除與大客戶唯品匯展開合作外(接收品駿業務,順豐和唯品會已簽訂二年半合同,合同從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唯品會承諾全年6.4億單),后持續將價格最低殺到了4~5元/票快速起量。通過閃電戰打競爭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順豐低價電商件持續通過降價起量:
3、起量后分網
順豐新業務通過大客戶業務起網,以及低價競爭起量后,順豐開始將孵化的新業務從原有網絡剝離出來,即從合網走向分網,分網也標志著新業務的成年和獨立。
這里面最典型的兩個案例就是順豐快運和順豐的特惠專配的發展。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順豐快運業務從14年就已經開始,推出物流普運,滿足快遞客戶的重貨需求而做,且與快遞陸運網絡合網運營,且起網時85%的客戶來自快遞客戶。
→順豐物流普運與快遞陸運合網運營,85%來自快遞客戶:
但隨著17年貨量的持續提升,原快遞網絡已經無法滿足業務的發展,順豐就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快運網絡。
2017年起順豐成立快運網點717個,中轉場21個。并在后續的幾年里持續投入網點、場地和車線。
截至2020年H1,順豐快運網點已達到1400個,中轉場達到57個,干線1439條,支線9100條。加上順心捷達的9300個加盟網點和117個直營場站,順豐快運已成為獨立于快遞網絡,成為順豐第二網絡。
→順豐快運逐漸分網運營,網點、中轉場、干支線持續數量提升:
如今,順豐快運從收入規模上也已獨當一面,2020年上半年收入高達76.74億,占順豐集團收入的10.79%,并已經開始募集資金準備獨立上市。
→快運已獨立融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助力發展:
另一個案例不得不提順豐電商業務的發展。早在2013年嘗試推出電商特惠因虧損嚴重被叫停;2016年相繼推出特惠A/B/C按客戶體量階梯降價再次嘗試逐漸發展;2019年5月終于通過推出特惠專配后,在現有資源填艙模式下增量增收,成本下降40%。
隨著業務量的持續提升,原網絡裝填率到達瓶頸,為了繼續發展業務并避免對時效件網絡的影響,順豐開始孵化獨立于原快遞網的電商網絡——豐網。
→順豐電商業務的發展歷程:
如今成立電商快遞項目,周建為負責人-原百世集團高級副總裁周建,已加入順豐近小半年,且順豐專門在核心的客戶與經營中心下成立電商快遞項目。項目下設經營管理部、運維管理部、綜合管理部,專門負責電商快遞業務的發展。
而20年順豐的重點項目快慢分離也被稱為是“孵化商網”。最終要融通大網資源逐步實現獨立商網,讓快產品體現速度優勢、慢產品體現價格優勢,開啟電商件加盟模式蓄勢待發。
順豐在新業務達到一定體量后,為保證老業務不受影響,以及新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分網成為業務成熟的必經之路。
三、總結
綜上,順豐的成功并非一撮而就,而是環環相扣。具體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①高時效件網絡基礎上穩定交付,從而帶來的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
②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吸引品牌大客戶參與新業務合作,成為順豐各新業務的第一桶金。;
③通過低價競爭沖量開始全面進攻,通過挖角人才,網絡收購的方式快速起量擴大網絡。
④新業務達到一定量后,開始從原網絡中剝離分網運營。最終讓新業務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更為重要的是,順豐這些新業務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在逐漸建立綜合解決方案。其中還有一張網——信息網讓各業務連點成線,天網+地網+信息網形成行業解決方案。最終形成合網孵化→分網壯大→合網聯動的發展軌跡。
→順豐行業解決方案:
而疫情后線上消費升級,各行業品牌集中度提升,時效件收入增速反彈,現金牛更加夯實,將會加速新業務的發展以及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形成。
顯然,下一步必將是對這些能力的充分利用,將各業務單元進行聯動,將新業務供應鏈收入做強做大。即又會通過品牌大客戶的合作,提升供應鏈業務收入,形成新的循環。
→順豐新的循環下供應鏈業務收入持續提升: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356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0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30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3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6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76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4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61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28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18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