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聊到食品供應鏈,很像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一是因為大,二是因為摸。
大象相對于觀察者--人,是大型動物,離近了自然看不到全貌。而摸,是點滴的觸摸探索,缺乏廣角和連接。
食品供應鏈,巨大而龐雜,從單一企業看,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龐大鏈群上的一小塊生意,有些是鏈條上的一環,有些跨幾個環節但服務某一客戶群。討論食品供應鏈,總是開始聊的熱烈,中途發現聊的不太一樣,后面經常各執一詞。想一想,一樣的詞說的未必一樣的事兒;而一樣的事兒,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意;而同樣的生意,因為客戶群的不同,對模式的理解又不一樣。
動輒對標Sysco(西斯科),就是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問題。
因為Sysco規模大,因為Sysco先進,當然值得也應該對標學習。但99%的情形下,我們對標的是今天的Sysco,一個已經5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而不是當年修練模式的Sysco。對標的是市占率已經全美第一的運營體系,而不是打贏區域或者類別戰役的運營策略。再加上中美消費習慣和城市形態的不同,對標Sysco顯然是一個悖論。
那我們就從這個悖論出發,討論一個食品供應鏈目前的幾個焦點。
對標西斯科,需要清醒認識三個不同:階段不同,驅動不同,追求不同。
階段不同。西斯科1969年從休斯頓起家,從開始的區域整合,到80年代的持續并購,到90年代的深挖市場,其戰略的階段性非常清晰,執行有效,也幸運地迎合了美國餐飲團膳的發展趨勢。所以我說,學習西斯科第一件事,就是對行業發展的階段性要有清醒的認識。比如,我的同事雪峰曾經計算過,僅以長三角為目標區域,食材供應鏈企業的GMV規模不達到100億以上,按照Sysco走過的市占率路徑,并購是沒有基礎的。
驅動不同。以Sysco,US Foods和PFG為代表的美國食材供應鏈企業,其高速發展期與美國二戰后連鎖餐飲的蓬勃發展相伴相生。2010年后,中式餐飲的集約化程度高速提升,各類連鎖百舸爭流,食品供應鏈大發展的機會就在眼前。但必須看到,中餐的復雜程度,SKU數目和口味,都高于西餐,而制作的工業化程度又遠低于西餐。十年前冷鏈基礎差,說冷鏈阻礙行業進步有道理,這幾年其實核心矛盾已經不是基礎冷鏈,而是商流的集約優化,冷鏈的效率,已經從制約發展到了依賴于商流來優化的階段。
追求不同。Sysco這樣的公司想法比較單純,就是做好食品供應鏈,也是幾十年如一日認認真真才走到今天。而我們的很多企業,口氣大的很,欲以互聯網之名顛覆一個并未成熟的行業,一上來就是全國鋪開,全品類覆蓋,要把Sysco走了四五十年的路用五年走完。除了戰役代價很貴很貴之外,如果走的出來,也是好的。
只是當今的食品供應鏈,上游是濕地,下游是巷戰,閃電戰可以過癮,但守不住城池。
因此,對標學習Sysco,不應學其大,而應學其精,大是結果,精是動因。幾十年下來,其對客戶的理解,對商品的把握,對物流效率的管理,都是非常深入的;而那一整套拓展的打法,對運營子公司的管控,也都是來自實踐回到實踐的,值得仔細品味的。
Sysco最大,品類最完整,客戶覆蓋也最寬,但并不是唯一做的出彩的供應鏈企業。各有特色的另外幾家,可以照出不同的維度。
夏暉
Havi是麥當勞的御用物流公司,從74年以握手之交依托麥當勞成立,發展至今,隨著M拓展到全世界。雖股權獨立于M,卻是一切圍繞麥當勞標準打造出來的體系,特別典型的追隨大客戶成長的案例。M系的另一家,MartinBrower,沒進入中國市場,暫略。
麥克萊恩
McLane是另一家依托巨頭,尤其是沃爾瑪,成長起來的260億美元收入的巨頭。不同的是,McLane是以服務零售為主,90年被沃爾瑪收購,03年賣給巴菲特。據說巴菲特沒做盡調就買了這個凈利潤率只有1%的企業,就是因為其規模和一流服務建立的極強護城河。話說,不是利潤率才是好生意,持續的利潤增長才是王道。
捷湊(沒找到中文名,順手先起了一個)
Jetro是Cash& Carry模式的代表,主要服務小型餐飲等商業客戶。小型餐飲計劃性沒那么強,卻有人工和用料的靈活性。捷湊的模式,利潤是可觀的。這就是不同模式的魅力了,服務大客戶,收入穩定,計劃性好,但利潤率被壓制。小型餐飲,關店率高、不穩定,但找到恰當的定位,卻可以盈利更好。吃是最個性化的一件事兒,永遠的百花齊放才尊重人性,供應鏈上也必然要以不同的模式來適應不同的需求。捷湊不配送,履約成本低,其實接近CostCo了。
非嚴格供應鏈,但需要對比關注的還有兩類企業:會員店(Club Store)和集采組織(Group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會員店成功的就是CostCo和Sam’s Club,高性價比、低毛利,以會員費為盈利基礎。這個模式本來也是服務小商戶,擴展到高收入家庭,先是集約的效率,再趕上中國制造的紅利,一路高歌到僅次于沃爾瑪的規模。會員店核心還是零售企業,更值得供應鏈企業關注的是集采組織:康帕斯旗下的FoodBuy,以團膳的集中規模壓制生產商,現今已是230億的業務;聚焦單一醫療行業的Premier做到了60億美元的規模,行業滲透率到了恐怖的95%!這兩者都從側面驗證了供應鏈的核心還是商流,也特別地告訴我們不要輕視特定場景的商業價值。
至此,參考美國業態,我們從萬米高空掃描了一下食品供應鏈,下面我們從產品、物流、運營、擴張等幾個角度分享幾個觀點。
食材與食品,從:水果蔬菜、肉蛋奶、米面糧油調味品,到半成品、成品、飲品,冷凍和冰鮮,形態千奇,溫區多樣,采運賣一路都不容易。但過去二十年,產業進步很明顯。最大單項的肉類,雞鴨豬的標準化事實上已經完成,大規模化與科技導向推動深度整合。山東新疆的優勢水果,種植和倉儲都形成了體系,加工與消費端直接對接,全程的優化;與此同時,我們的進口水果消費占比到了一半,跨國供應鏈有效建立運營的速度蠻驚人的。
供應鏈角度,產業上各個品類依然以各自的鏈路為主,但品類在消費端的混合帶來巨大的想象,引發了各種嘗試。
成品類產品貼近消費者,已經是戰爭尾聲的味道;從餐盒外賣,到茶飲咖啡,終局可見;烘焙與飲品,還在演繹,但更多是精細的策略執行,而不是行業的顛覆變化。
但半成品和食材,卻不是流量整合就可以解決的。
面對家庭,“有食雜,無生鮮”,送送菜挺好,但肯定只是燒錢過渡,最終還是得搞定數字化的便利店食雜店。面對中小商戶,則是質量、及時、價格、服務的一攬子挑戰,是供應鏈的深水區,但也是最大的客戶群落。面對大型客戶,即使供應鏈企業有規模有體系,但并不真實具備降維打擊,服務中小商戶的能力。因為在質量與標準上降格是幾乎不可能的,而服務中小商戶的運營要求其實更高。換句話說,這個廣闊的供應鏈市場卻是面對眾口難調的中小商戶,既要采購并混合鏈路,又要高效及時貼心。怎么可能做到呢?這點Sysco做的很好、值得借鑒。
兩個核心要素:錢包占有率,針對性的服務。
錢包占有率指的是占客戶總采購的份額,份額高,粘度就高,份額高,基礎流量就穩定。針對性服務針對的是低毛利品類,比如干脆只代購收服務費;就像米面糧油,毛利很低,就由服務來覆蓋。米面糧油用來引流,也不成立,因為其粘性也很低;我們的國情,米面糧油是有政策保障的,也不適于商業發揮。最重要的,還是錢包占有率;客觀的和人為的因素太多,達到Sysco的水平是很難很難的。但是!打了這個怪,就是王者;打不到,只能仰望王者。
聊到中式餐飲的中小商戶,不可避免地要致敬中華吃文化的豐富和復雜。
把每一家企業都變成麥當勞不是中國餐飲界的理想。
中國市場的體量支持的了豐富口味與工業化效率之間的平衡,而高度的數字化最應該支撐的就是個性化,天然、豐富和百花齊放。
物流配送,我們和美國不太一樣,主要是城配網絡不一樣。
Sysco的20尺貨柜卡車可以自由出入城市,我們城配依賴的是各類小噸位車輛,美國以箱和托盤計算效率,我們還在努力溫區的覆蓋。盡管如此,食品物流配送的核心道理是相通的,保證質量,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時效。
食品物流,從網絡角度是三段網絡:干線物流、城際DC分發網和城市配送物流。
干線是產地到銷地的大通道,城際DC是面向消費的集散點,城配滿足商戶需求。顯然,這三段需要有機結合、動態優化;因此,只做干線物流可以掙點毛利,但沒有全局優化的視野,戰略上是偽命題。也因此,沒有品類優勢的物流,優化不到家,同樣形不成戰略高地。
今天的情況,最重要的是高效的城際分發網。
類似互聯網的內容分發,干線光纜和小區入戶是重要,但投入資金就可以解決,而跨城的核心網絡才是競爭壁壘。重要的是,這個網絡需要先進的標簽包裝和信息體系,就像當年Juniper Networks專門為了效率設計了MPLS協議,以特有的方式建立了差異化競爭優勢,我們特殊的國情也需要創新的城際分發體系,需要全方位的技術進步。
另一個重要的推論就是:
一流的食品供應鏈企業走不了單一品類全國化的擴張道路,必須先建立多品類的區域網絡優勢。
這是一個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要同時實現的游戲,很不容易,但勝者護城河堅實。
幾百億規模食品供應鏈企業的出現不是懸念,只是時間問題。出于食品的生物特性、口味的多樣、物流的復雜,走到那個規模,并購整合必不可少。
整合首先需要一個平臺型的管理體系,也就是可以輸出的管理。
與零售不同,也與電商不同,供應鏈企業需要全面的分布式管理,以適應廣譜的客戶關系;而在總部職能上,恐怕比生活服務還要復雜一些,需要核心的商品力、深度運營分析和跨區域的物流優化。運營上,肯定是周轉第一,效率至上,而不糾結于產品屬性,精細的財務管理是必備。
買公司就是花錢,是個開心的事兒;整合卻是有難度的技術活,有了可輸出的管理,還要有戰略整合能力。
對于供應鏈企業,首先要關注標的有無優勢品類、有無區域防守性;其次,要關注底層效率的融合提升、品類商品力的增強;重要到不必說的,和諧的利益格局和文化融合。
展望、期待
食品供應鏈,是萬億體量的棋盤。時至今日,各路棋手各顯神通,弈至中局。有焦灼,有困擾,看不到中盤勝出的可能。終局,是必然出現幾千億的巨頭,但現在的棋局,各方還在布局實地,猜不出誰是最后的贏家。
可以預見的是,最后的贏家會顯著不同于Sysco。
Sysco是互聯網之前,成長于美國國情的巨頭,精于管理和并購,但體系相對封閉,戰略上也是唯大唯全的導向。數字化經濟之下,中國供應鏈企業有大量的數據工具可用,迭代快幾倍。更進一步,今天的供應鏈企業更加是食品生態體系的粘合劑,可以形成更加開放的體系,充分發展專業的鏈條和專注的職能,把大量的鏈路和協同界面化、開放化。先進極致的下一代供應鏈,特別值得期待。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3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93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9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9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3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38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2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959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5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