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服務能力的高低對制造型企業的運營有重要的影響,制造企業走向精益化、數字化以及智能化都需要將物流服務同步提升。其中除了企業內部物流的不斷改善外,也需要外部物流跟內部物流形成很好的接口,最終在物流與制造供應鏈體系中形成流程一體化、技術一體化、收益一體化和成本一體化的高度融合。我們以三方物流為例構造制造型企業采購物流(運輸、三方VMI倉以及配送至線邊倉的環節)一體化模型,當然,也可以擴展至內部物流環節。供參考
一體化的模型結構
圖:不同階段下的收益、成本、業務與技術
1收益模型
從單一的物流功能性服務收益,如運輸、倉儲等,轉向以一體化物流服務商提供解決方案為主導的供應鏈收益共享,并增加物流技術、供應鏈金融等增值與衍生收益。
2成本模型
將傳統企業財務管理的結構(包括供應商、物流商和制造商)與物流運作中的資源要素投入進行解耦與關聯,使得物流活動的決策可與企業財務管理相關聯。
3業務模型
以制造型供應鏈物流運作為基礎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在此基礎上迭代精益化,并形成可持續改善的業務體系,并可導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
4技術模型
以信息化為基礎,數字化和智能化為目標的技術架構,包括計劃與調度模型、大數據運算、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設備等。
模型中的要素結構
圖:模型要素拆解
1場景與階段
采購(入廠)物流一體化場景中的角色包含供應商、制造商和三方物流商,是多方協作的一個物流活動場景,同時整個場景中的物流運作能力建設,分為1.0:標準化,2.0:精益化,3.0:數字化和4.0:智能化,最終對接智能制造體系。
2不同階段下的服務與收益
同時,在不同的階段對應不同的物流服務與供應鏈收益模型,首先從功能性的物流服務到物流收益,延伸一體化后的供應鏈收益共享,再提升至可“超強感知、明智決策和快速執行”的數字化物流服務與收益,最后通過技術和管理迭代至智能化、無人化的服務與收益。
3不同環節中的成本要素
供應鏈中不同的角色方,如供應商、制造商和三方物流商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體系,在成本核算體系基礎上整體報價。在角色之間相互獨立的情況下,往往是一個總成本的核算與報價,如原料供應商向制造提供物料總的采購價格,而其中可拆分出物料的采購成本、物流費用和庫存成本,通過一體化物流體系中由于分工細化、作業精細化以及技術和管理的迭代可以整合供應鏈中的資源進行更好的降本增效,或者擴大供應鏈收益。當前,前提是需要將成本要素進行拆分再與資源投入和業務流程進行更好的融合。
4業務流程與技術
在一體化物流與供應鏈中業務流程更加精細化并且有更強的靈活性與調度能力,首先是將有效的業務流程拆分得足夠清晰,如拆分不同的作業環節,再將作業環節拆分到流程細項中。然后在這些流程上疊加精益管理與技術,如計劃與資源調度的模擬分析,資源瓶頸的感知與決策分析等等。下圖為不同階段下需要迭代的技術示例。
圖:不同階段下的各環節中的技術需求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755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96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3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98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0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77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85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2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