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席卷全球的公共衛生事件重創全球供應鏈,另外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從去年開始,美國從供應鏈開始下手,切斷供應,給華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公司們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近日,印、日、澳啟動供應鏈彈性計劃,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與每個人的密切相關的供應鏈,在過往不為被大眾所關注,今年供應鏈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中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世界工廠”之譽,英國市場調查機構馬基特公司在2017年報告中直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中心”。201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了《全球供應鏈安全國家戰略》,其中重要的觀點為,國內外一切經濟、軍事活動都離不開物流與供應鏈。從某種程度看,供應鏈水平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志。
產業興則經濟興,作為產業的神經系統,在大國崛起中離不開供應鏈的崛起。下面,咱們從供應鏈的現狀和演進來尋找中國供應鏈的崛起之路。
中國供應鏈能力怎么樣,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有多遠,咱們從制造能力、物流效率、供應鏈管理幾個方面來分析。
制造能力
疫情期間,很多歐美發達國家口罩無法供應,依賴中國制造,這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產生錯覺,中國制造已經強大到無所不能,事實上并非如此。
在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將全球制造業劃分為四級梯隊中,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第二梯隊是高端制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第三梯隊是中低端制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中國;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苗圩指出,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
在對外出口的主要品類看,咱們出口集中在機電設備、發電設備、玩具、家具、鞋類、服裝和紡織品、塑料制品、鋼鐵、車輛,而這些商品勞動密集型居多,整體附加值不高,這與苗圩部長所描述的差距吻合。
物流能力
2019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達到14.7%;2019年,美國物流成本占GDP比7.6%。
世界銀行發布的物流績效指數排名,2018年版本(每兩年發布一次)德國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排名第26位。
聯邦、UPS、DHL國際三巨頭在中國國際快遞業務中市場份額超過7成,據麥肯錫的研究表明,美國和德國是全球連接能力最強的國家,中國的全球連接力只有它們的一半。
供應鏈管理
美國咨詢公司Gartner每年會對全球實體公司進行供應鏈排名,每年會評出供應鏈25強、供應鏈創新等企業,近幾年入榜的中國企業僅有阿里巴巴1家。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調查,半數以上在中國運營的公司平均訂單交付周期超過20天,是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四倍以上。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十年時間,同時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咱們供應鏈的整體能力尚需補齊和提升。
以經商聞名的民族猶太人把商業的分工抽象成制造商,品牌商和零售商。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認為,京東不只要做交易,還要延伸到其他環節以創造更多的價值。阿里巴巴則為合作伙伴提供“商業要素全覆蓋”的商業操作系統,與伙伴共創增長。
在商業的世界里,制造商、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分工在持續演進。
先來看一組數據,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中,蘋果以73%的利潤位居第一,三星以13%的利潤位居第二。據研究報告指出,每賣出一臺iPhone,蘋果公司獨占58.5%的利潤,原物料供應國韓國占21.9%利潤,屏幕、電子元件等主要供應商分得了4.7%利潤,中國工人只能拿到1.8%的利潤。
蘋果公司既不生產手機,也不直接銷售手機,卻拿走了最多的利潤。憑什么,憑的是研發能力和品牌價值。
蘋果公司采用輕資產模式的三商制,即生產商、品牌商和零售商三者各自獨立,分工協作。有大量的美國超級公司諸如耐克、可口可樂、寶潔都采用類似的輕資產模式。
SPA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服裝巨頭GAP公司從快速消費品行業的經營模式中提煉出來的,1986年命名為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模式,即自主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上世紀90年代,快時尚品牌ZARA、H&M、優衣庫等企業均引入SPA模式,開始經營規模的擴張之路。
SPA模式的核心在于企業全程參與(注意是參與,不是自營)商品設計企劃、生產、物流、銷售等產業環節的一體化商業模式。連接各環節的是信息系統,這也是很多中國企業在成長期的短板,只實現了崗位的信息化或者部門級的信息化,沒有進行整體協同,消費者的需求與供應側沒法聯動。在零售領域,曲臣氏掌握著消費者數據,以此開發自有品牌商品,銷售貢獻達到30%,便利店品牌7-11同樣憑借終端消費數據,開發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超過50%,成為主要利潤來源,消費側與供應側的聯動能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SPA模式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品牌商與零售商合二為一。這樣有利于掌控終端銷售,對門店進行標準化管控,保持品牌營銷、商品折扣等全局統一,避免了加盟商為了自身利益與品牌商利益出現沖突的情況發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李寧先生點燃了主火炬,李寧公司經營體系對經營業績預估樂觀,供應鏈經過“牛鞭效應”的過度放大,導致公司陷入庫存困境。2012年,李寧公司因庫存積壓虧損額達20億,2013年庫存周轉天數達到105天。彼時,李寧公司扮演品牌商角色,制造和零售都由合作伙伴來負責,在庫存承壓后,不少零售商中止與李寧合作,這進一步加劇了李寧的庫存呆滯時間。李寧選擇變革,把三商制的經營模式改造為“類SPA”模式,在核心城市開設了大量的零售門店,直接掌控零售,并引入快反商品實現消費者與供應側的聯動,2015年李寧毛利、現金流等多項經營指標正常,恢復盈利。
經濟學家郎咸平認為,中國企業要在價值鏈參與核心節點,才能取得定價權。
2010年,經濟學家郎咸平在GMC優質制造商總裁論壇上指出制造業產能已嚴重過剩,要解決過剩,制造企業必須整合產業鏈,把非制造環節的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融入進制造環節,取得定價權。2016年,郎咸平在原有的六大環節中,去掉倉儲運輸、批發經營環節,保留“訂單處理、產品設計制造、原料采購、終端零售”四大環節,將此命名為“4+0”模式。
臺灣鞋王寶成國際是“4+0”模式實踐者。寶成國際集團主營業務為鞋類制造,其運動鞋產量占耐克全球的六分之一,寶成旗下的寶勝國際則是耐克和阿迪達斯中國區域最大的銷售伙伴之一,2019年營收達133億元。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則把消費品行業價值鏈分為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等十個環節,其中前5個歸品牌商,后面5大環節則歸零售商。“一節甘蔗的長短短期是可以發生變化的,但長期來說是固定的。當進來的品牌過多時競爭變激烈、利潤減少,那么這節甘蔗就變短了。”如何在固定的利潤水平上發掘更大的價值?京東的做法是“吃掉更多的甘蔗節數”,即不只是做交易,還要延伸到倉儲、配送、售后、營銷等環節。
2019年,阿里巴巴發布商業操作系統,試圖為合作伙伴提供“商業要素的全覆蓋”,即“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制造、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鏈、組織、信息技術”等11大商業要素的在線化和數字化,這是阿里經濟體的進一步落地。阿里巴巴將自己定位為,不創造消費品本身,而是構建消費平臺以及物流、云、支付等基礎設施,基于此激發出消費最大的紅利,為消費者提供涵蓋吃喝玩樂、穿住行用的豐富商品和服務供給。
從產業的分工看,品牌商以研發能力和品牌力扮演主導地位,零售商和制造商要獲取更多利潤,則滲透到其他環節才贏得更多的話語權。阿里巴巴的商業操作系統、美團的餐飲為主的生態系統都是平臺經濟,他們以零售商身份切入產業,伴隨經濟的數字化遷移形成規模效應,正在重構產業的分工和協作模式。假以時日,C2M、個性定制會成為新興消費力量,他們是7-11自有品牌商品的升級和演化。
早期的企業更關注庫存、銷售,隨著產業協同變遷,將采購、倉儲、配送、庫存整體進行協同管理,供應鏈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逐步向點對點管理變成鏈條效率的管理,咱們來看看這個演進。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是國內零售行業的早期發展階段。以外貿起家的制造商的內銷意識開始覺醒,陸續在批發市場或附近設定銷售辦事處,并且用代銷寄售和現貨批發等方式拓展市場。彼時,零售管理比較粗放,基本采用現貨補配貨制,供應鏈的上游生產廠商要對商品的庫存承擔主要的風險。銷售伙伴主要采用現款進貨,甚至是賒銷制或者是寄存代銷制,只有商品形成最終銷售才能觸發下一次的補貨行為,一旦商品形成滯銷,就會導致庫存積壓,引發資金周轉困難。
如何平衡銷量和庫存的關系,對生產廠商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一款貨做成爆款了就能賺的盆滿缽滿,一盤貨做砸了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在現貨補配貨模式下,終端門店奉行“有啥就賣啥”的原則,暢銷賣貨賣完后,如果上游渠道無法繼續補貨,那就意味著斷貨,只能銷售其他替代款,或者銷售其他廠商的產品,“以產定銷”的方式導致市場占有率無法最大化。
用一個更形象的例子來說明,現貨模式相當于請陌生的客人吃飯,主人先做了一桌子菜,客人只吃喜歡的,不喜歡吃的則成為庫存。要減少庫存最好的辦法就是客戶要吃什么就做什么,但做菜要時間、買菜備料也要時間,怎么辦?
期貨訂貨制的操作方法為,由廠商定期舉辦訂貨會,由零售商對下一個周期需要銷售的商品下訂單并付訂金,然后廠商根據訂單排期生產,按期交付給終端銷售門店,這樣能解決過去廠家包辦設計對終端的消費命中度低的問題。考核期貨訂貨的方法是訂單履約情況,即廠商能否按期交貨,銷售商能否按銷售合同執行訂單。
期貨制不是解決庫存的最優解。期貨訂單是零售商根據歷史銷售數據預估而來,從下單到交付中間間隔少則60天,多則90~180天,市場環境的變化會導致訂單的準確度降低,從而形成滯銷庫存。同樣,零售商也只粗略的了解顧客,精準度不夠,所以“零售商幫顧客點菜”同樣會形成庫存。期貨通常是買斷制,導致零售商在訂貨時左右為難,訂少了不夠賣,訂多了自己買單,期貨制的問題如何改進?
快反模式是對期貨制的改良。快反模式要先降低門店期貨訂單占比,采取一定比例的期貨配合一定比例的快反現貨,同時期貨的生產不是整批次交付,而是根據門店的銷售情況分多個波段交付,現貨則是廠商根據銷售情況推出的快速反應產品,從下單到交付需要2~3周,甚至更短時間。快反的好處是期貨訂單量多可以減少或者取消訂單,訂單量少了則可以補單和追加訂貨量。與期貨商品相比,快反商品的備料和生產需要供應廠商有足夠的彈性,所以生產成本要高于期貨商品,但是快反商品的售罄率高、正價率高彌補了成本高的短板。
庫存周轉率是衡量供應鏈敏捷度的重要指標。日本便利店品牌7-11以庫存周轉快(2016財年庫存周轉天數為10 .1天)和人效高(人均創收117萬)被各零售機構納入案例進行專題研究。其核心的秘密有兩個,按單個SKU分析貢獻并進行精細管理;每8小時補貨一次。這背后的核心則是供應鏈能力,對供應商、物流配送、門店密集度、信息系統等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供應鏈在演進中提升。現貨模式的“以產定銷”,供給上制約了銷售;期貨模式的“以銷定產”,零售商訂貨命中度成為較大的經營風險;快反模式的“銷產聯動”,以柔性供應鏈的方式和共擔庫存風險形式,小批量高頻次的補貨,快速響應消費側的需求。
對消費者而言,不在乎庫存周轉率,但消費者在乎下單的商品能不能第一時間送達。京東的當日達、美團外賣的30分鐘送達,都從消費者視角設計,從而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前置倉的誕生,始于電商對配送快的要求。早期電商由中心倉發貨,貨品送達慢,用戶體驗不好,在價差不大的情況下,用戶更傾向在配送更快的平臺下單。于是,以用戶當日達為目標的配送半徑內設立前置倉庫,通過大數據預測儲備商品,用戶下單后就近發貨,就是前置倉模式。
前置倉的誕生,還與生鮮電商的高速發展相關。在生鮮零售領域,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損耗率,控制損耗率重要的手段就是減少配送時間和減少配送層次,要做到這個,首要的就是設置前置倉,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的到家訂單高于到店訂單,本質上就是前置倉思維。
簡單的說,前置倉的模型就是把本地化的消費與本地化的庫存進行匹配,從而達到更優的配送體驗。
前置倉解決的是配送效率,“貨票”則可以消除無效配送,咱們以餅券來舉例。
傳統月餅廠商,通常先生產月餅,然后開始銷售。銷售的方式要么在各大超市開始鋪貨上架,要么找業務員跑單位進行團購式銷售。月餅高脂肪、高糖和高熱量,當下很多人不再喜歡吃月餅,有不少月餅過了保質期而被浪費。
不喜歡吃月餅的人,可以轉手把月餅券轉讓給其他人,最終需要吃月餅的人再到門店用券兌月餅。對于月餅廠商來講,提前銷售餅券能提前回籠資金降低風險,同時根據銷售券的比例來生產月餅,減少庫存積壓。對流通來講,前期用券流通,現貨不參與流通,直到最后履約時完成配送,能減少流通的次數,節約物流成本。
智能手機品牌“耍猴式”的銷售,實質是利用預訂量驅動供應鏈備料和生產,達到降低庫存積壓的目標,這和銷售餅券類似。電商的分銷模式,由眾包分銷商們對進行銷售,最后由品牌廠商集中發貨到消費者手里,這和券兌換成餅相似,能消除不必要的過程物流
看完前置倉模式和“貨券”后,您是否有所啟發,如果把貨券進行數字化,又會發生什么,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按照可比口徑計算,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名義增長15.6%,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約7.85個百分點。伴隨著整體社會的數字化進程,供應鏈同樣需要進行數字化。
一汽-大眾先后引入數字化采購平臺和“E-lane”智能化管理生產流程,五地六廠的采購需求自動生成供貨單,發送給供應商、采購員,需求部門可以在網上直接跟蹤采購進度,華北地區的產能相比去年整體提升了近5%。
貝殼找房則推出線上化無憂交易體系,交易體系覆蓋了簽約、過戶、放款等環節,功能細到經紀人對簽約前的購房資質、貸款情況等評估,簽約后跟進貸款申請、資金存管多個環節。在交易體系上,用戶可以可視化的了解房產交易的辦理進展、與交易服務人員互動,消除溝通障礙,同時減少經紀人90%以上的溝通與咨詢工作量。同時,引入VR看房,貝殼把租房的成交周期從7天左右縮短到1天。
供應鏈數字化,對保障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全民開啟“家里蹲”模式,2月初,防疫物資緊缺,朋友圈里求購面料的,尋找生產廠商,招募生產工人的不一而足。除了防疫物資,日常生活用品的保障同樣關系著社會秩序的穩定和諧。從產業層面,全面掌握供應商的地理位置和上下游情況,與自然災害和交通動態數據聯動,能夠幫助國家和企業建立相應的預警和防御機制。
供應鏈數字化有利于提升中國制造的競爭力。中國是制造大國,在制造業供應鏈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以建筑施工為例,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占到企業總成本的60%甚至更多,降成本切入點首選供應鏈。英國Latham報告指出,英國建筑業在5年內,通過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新的方法,加強培訓等可節省約30%的建筑項目成本。美國的招標網站和建造網都宣稱通過將建筑市場帶入互聯網可以節約30%~35%的項目成本。
今年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布局七大重點領域,其中工業互聯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供應鏈的數字化。2018年,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提出互聯網的下半場將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而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同樣是供應鏈的數字化。
供應鏈數字化的尚在起步階段,筆者認為供應鏈的數字化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供應鏈的智能化。供應鏈的數字化要引入先進的軟硬件技術,諸如利用AI和圖像識別來做貨品點數和驗收、對貨架缺貨進行補充,利用近場通訊技術實現自動盤點,利用人工智能進行風控等。
連接全部參與者。在供應鏈的環節中,有供應商、采購商、物流商、金融服務機構和保險機構等參與者,供應鏈的數字化就是要從傳統供應鏈的點對點連接,變成平臺協同,打通每個環節,實現數據全產業鏈流動。
實現全場景數字化。在供應鏈中有采購計劃、采購執行、合同管理、訂單履約、財務結算、供應鏈金融等多重業務場景,供應鏈的數字化需要打通各業務場景,實現業務閉環。
重構供應鏈金融方式。供應鏈中,天然的存在著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在供應鏈的數字化過程中,會形成產業的全鏈路數據,數據具有閉環和循證特征,能形成幫助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評價和風險控制,最終以數據融資取代資產抵押式融資。
此外,區塊鏈技術在多個行業的供應鏈開始應用。2019年,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雙鏈通打通某汽配零件廠的供應鏈上下游,消滅了產業鏈的最末端供應商原本需要3個月的賬期占用,只用1秒即可獲得2萬元融資。雙鏈通以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為依托,以產業鏈上各參與方間的真實貿易為背景,讓核心企業的信用可以在區塊鏈上逐級流轉,從而使更多在供應鏈上游的中小微企業獲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務。同年,野馬科技則將聯盟鏈與建筑供應鏈結合,實現大宗物資采購的公平和可信任,解決了以往供應商對線上采購信任度低的困惑,同時通過合同和票據上鏈,實現資產的數字化,將數據與金融服務機構共享,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快速落地。2020年,新希望將區塊鏈與牛奶的供應鏈結合,追溯食品流通全過程,保障食品安全。
供應鏈能力是國家與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的硬實力比較,也是超級企業們保持領先地位必不可少的武器。當前,與發達國家的供應鏈相比,中國供應鏈的能力尚有差距。當下,供應鏈的數字化成為全球企業們角逐的焦點,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領先大多數國家,國家層面提倡的新基建的工業互聯網最核心就是供應鏈的數字化,在這一輪新的數字化浪潮之下,希望中國企業珍視供應鏈數字化的機會,奮起直追,在下一場較量中贏得先機,與諸同仁共勉之。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8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432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788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268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102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70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4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5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938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