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對已經實施ERP的公司做一次調研,你會發現70%的公司沒有啟用完整的MPS或MRP模塊,簡單說就是生產和采購計劃還是依賴EXCEL。如果你退一步,你會發現啟用MRP模塊的還是有一定比例,就是人工錄入生產計劃,然后讓系統自動生成采購計劃。什么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現在所謂的實施ERP的公司,無論是耗資千萬還是幾十萬,大部分和計劃還沒有沾邊,主要是訂單管理系統,也就是承擔了執行記錄功能,并且其中40%的企業估計還記不準,還在和賬實相符做搏斗呢!
相當部分人會認為,這是系統的問題,功能不行嘛!那所謂強大的SAP, Oracle等大型ERP也是功能問題?顯然那些成功啟用計劃模塊的用戶不答應了。他們說是你們流程,管理的問題。
問題之一:主數據不準
很多企業進入信息化時代時是跨越式進入的,連個獨立的計劃部門還沒有就直接推動ERP實施了,希望借助系統倒逼流程或管理。ERP顧問要求準備好所有產品的生產工藝參數,提前期,工藝路線,產能數據,甚至單位成本等,但企業突然發現,還沒有正式積累計算過,因為都是人工排產,不需要這些標準。結果短時間內整出來的主數據不準,導致系統跑出來的計劃無法執行。這時候真考驗倒逼了,最后只有極個別企業會持續和主數據做搏斗,大部分企業讓ERP系統和顧問背了黑鍋了事。
前面我們說的是生產主數據,那采購主數據應該沒有問題吧,MRP還是可以跑的吧。是的,部分企業自己內部搞不定,但還是搞定了供應商,所以好歹MRP運行了起來。但是現實是,大部分企業供應商那里也搞不定,因為供應商不停在換,所謂“小采購”的管理理念,導致無法確定物料的提前期,采購批量和包裝規格等參數,而又沒有及時更新主數據,因為無人專職管理主數據。更加郁悶的是,就算哪一天供應商固定了下來,也還是搞不定。因為從歷史訂單記錄來看無法確定合理提前期,訂單都是早早發出,或者是一攬子的大訂單,最后只好要求供應商提供合理的采購提前期。結果供應商發來一個很長的提前期,并告知,實際上不會這么長,但合同上必須這么說。因為你從來沒有和供應商確認過除了價格,質量,退貨等所謂關鍵采購指標外的其他服務指標,比如提前期,最小批量,交付率等,所以供應商非常警惕。那如果這個采購主數據搞定就萬事大吉?還早呢!
問題之二:訂單數據不準
很多用戶挑戰MRP系統邏輯,明明申請是100公斤,安全庫存是20公斤,期初庫存是30公斤,結果它生成了85公斤的訂單,基于邏輯應該是90公斤,系統有這么蠢嗎?顯然不可能!原來還有一個5公斤訂單沒有到貨,系統自己扣減了!原來系統里存在大量不會再交付而沒有及時關閉的尾單!因為沒有誰可以100%交付。只要一個環節沒有執行到位,整個計算就出現錯誤。真正原因在系統嗎?當然不是!是我們的業務操作規則不明確,或者難以執行。很多企業強調人的經驗,人的靈活性,甚至權威大于規則,所以一個極其簡單的規則也落實不下去。那這個訂單問題解決了,就可以跑MPS, MRP了嗎?是可以跑了,但好像最終還是一堆缺貨加一堆慢動。
問題之三:庫存計算邏輯不合理
為何缺貨和慢動并存?原來還有一個更加挑戰的任務,庫存邏輯!大家都喜歡談安全庫存或者庫存計劃,從表象看,的確是一個合理的安全庫存設置的問題,但實際是一個前后端策略優化的最終結果。計劃不是為了計劃而計劃,最終是需要以一個較低的供應總成本(不僅僅是庫存水平),達成一個較高的交付水平。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應對需求波動,還要想辦法應對供應風險,又要控制總成本。最后的結果就是我們需要為每一個成品和原料設定一個補貨規則:按庫存補貨?還是按訂單補貨?還是按預測補貨?安全庫存是多少?再訂貨點是哪里?每次補多少最佳。ERP系統顧問告訴你,無論你定義哪種規則,我們系統都能支持,但規則你要自己定義。結果用戶沒有方向了,這是一個依賴數據和算法的的全局優化任務,你有這個能力去規劃嗎?這個規則需要聚集公司最優秀的人員來一起完成!現實中,大部分企業草草了事,大致算一個最小庫存天數,最大庫存天數,整齊劃一地進行設置,半年也不更新。結果是慢動缺貨并存,用戶再次失望,算了還是人工調整吧。調整什么呢?在系統外操作了。
靈活是一個優秀品質嗎?
有一天,一個客戶告訴我們,計劃團隊要去歐洲一周。計劃團隊去歐洲不是旅游開會,是去觀摩歐洲國家為何將SAP的MPS和MRP跑起來,而中國確一直難以推動。結果歐洲人告訴了他們一個秘笈:我們在實施時也是問題一堆,但每次有了問題,我們就去調整系統,你們有了問題就馬上系統外直接處理了。你們中國人太能干,太靈活了!
缺失核心的指揮中樞—計劃職能
大部分民企還處在計劃職能的萌芽狀態,主要依靠執行部門之間的靈活配合。計劃和執行是不分離的,所以這樣就沒有任何需要規范主數據的內在需求了。這種管理理念的轉變需要自上而下推動,或者外部咨詢公司的推動。但是隨著新常態的倒逼,睿智的企業家都已經意識到這個職能的必要性了。
人人有責就是人人無責
這也是大部分民企的管理文化,不喜歡談規則,喜歡講道德!強調人人都是主人,相互自動補位,人人向前一步。導致責任定義不清,大家一團和氣,或者那些老資歷或能言善辯者成為主導者。這種文化下,當然沒有啥必要去搞清楚規則和標準了。
依賴經驗,倡導結果導向
還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管理理念是,不喜歡量化!不喜歡管理過程!因為量化管理,管理成本高,要量化就需要解釋,需要挖掘所謂根本原因,不管挖掘自己還是挖掘別人都是一個負擔。而過程管理也是精細化管理,結果好了就可以了嘛!比如采購的物料到了之后總是入不了庫,倉庫和采購矛盾比較大,那將原料倉庫歸采購管就好了嘛!不去驗證是否訂單的交付是否是按計劃執行的,計劃不合理是參數有問題還是流程有問題。
大家意識到沒有,一個計劃系統的推行是對公司整體管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考驗!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3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93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9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9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3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45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2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966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5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