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8月20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便利店大會”在西安召開,在“區域便利店發展探討”對話環節,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主任張德濤向國大集團高級副總裁賈軍波、新佳宜總經理伍敏誼、天福董事長歐陽華金、十足總經理歐再福、蘇果超市助理總經理賀薇拋出了數個問題,從疫情對區域便利店企業的影響、企業發展中踩過的坑、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等層面進行了深入討論。
從與會企業家的訪談中可知,上半年疫情對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放緩發展腳步者有之,沉下心來打造基本功者有之。
歐陽華金坦言,公司今年定的目標是要新開2020間門店,“結果應該是達不到,可以開到1500家左右,上半年完成了500多個。但是業績不錯,整體沒有對我們造成致命的影響,但是放緩了發展的進程。”
賈軍波對此亦有感觸,他提及,最高峰的時候36524的來客數下滑了60%,業績下滑了30%多。截止到現在,36524的來客數還在下滑到了40%,業績現在恢復到了95%左右。到店的來數能不能恢復,賈軍波心里打一個問號,“顧客的消費觀念、消費心態的變化,包括市場的整體的環境等,能不能恢復到去年同期?這是我最大的疑問。”
而在經歷了恐慌期、恢復期、穩定發展期之后,歐再福發現消費者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追求更健康、更安全的、更高品質的商品;追求到家服務。但是,對所有從業者而言,最大的、最明顯的情況就是客流量下降,到現在客流量也沒有回來。接下來公司還有一些工作,比如說全渠道建設、供應鏈建設。疫情期間,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作為便利店,還是要繼續強化、打造供應鏈。此外,還要繼續做的是務實、固本,要創新,也要繼續把基礎管理抓好。”
伍敏誼則介紹,疫情把企業發展中的一些薄弱環節暴露出來放大,“比如本身就不賺錢的店,可關可不關的,這種情況下會提前關掉。疫情讓一些可以拖的事情,加速了解決。相信經過這一次疫情之后,不管是我們公司還是所有的便利店,都會更加理性發展。”
不過,賀薇認為,也要看到危中有機的發展機遇,“現在很多空的小鋪子出來,房租也是呈一個下降的態勢,疫情也推動了便利店的線上業務發展。蘇果便利店在疫情期間,線上又增長了2000%,增長非常高。”
除了疫情的影響,在便利店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這些區域龍頭企業,也踩過不少坑,過度異地化、跨業經營、求量放質、信息化過度、規模發展中追求紅利……都讓這些從業者感觸頗深。
賀薇這兩年明顯的感受到,隨著成本的增長,特別是人力、房租這些剛性成本的增長,讓企業感受到在規模發展和盈利中如何尋找更好的辦法和路子,頗有挑戰。
破解剛性成本和盈利的矛盾難題,要從精準先址、差異化供應鏈中尋找答案,賀薇說,蘇果便利店的1300多家門店有接近60%的店處在各個小區,這兩年還積極推進一些特殊商圈,比如醫院、學校、景區、寫字樓,推進過程當中發現,其實各個商圈精準的選址,能夠做到還是挺難的。
賈軍波還記得,2018年、2019年的發展過程中踩了一個大坑,“第一個是人問題,河北的人戀家,派出去很難,去了新地方心態也不是太穩,對家的依賴性很大,如何實現地方的本土化是個問題,總部的支持力度、支持能力又不足的情況下,產生不了1+1>2的效果。此外,新零售的信息化有點過度,也是一個坑。”
對于過度的信息化讓企業踩坑,歐再福也表示認同,今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算法、區塊鏈等等很多技術都是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但大家真的了解這些技術嗎?信息化趨勢肯定要盯牢,要打造更加時尚、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便利店,這方面的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但另一方面歐再福也提醒從業者,信息化投資,是不是符合企業眼下發展階段的需要?是不是吻合企業發展階段?如果過度投資,最終的可能會讓自己付出一個比較巨大的代價。
伍敏誼則認為,發展中遇到的最大的坑在于“立規矩”,加盟的過程中,規矩沒立好,“有部分外產也默許了,升級過程當中非常痛苦。這讓我們下定決心停下來,一個店、一件事、一個人地把它做扎實。這樣體制更加健康一些,發展也會慢慢的更順一些。”
此外,歐陽華金從自身的經歷建議,企業還是要聚焦于主業,把自己主業做好。
經營一家便利店,踩過的坑是各式各樣的,但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卻有很多共性,比如堅持自己、以及工匠精神等。
歐陽華金覺得,做好便利店最重要的還是團隊建設,而且,“我們是真心的對團隊好,別人的老板是把自己的股份不斷的融資賣錢,我是高價把原來投資的股份買回來,然后再原價賣給我們的管理人員、團隊。我覺得只要這個團隊做好了,業務做強了,企業就不會缺錢,零售的現金流還是比較好的,把更多的精力放再融資上不如把更多的精力去打造團隊,做好團隊,生意自然就上來了。”
歐再福則認為,工匠精神對便利店企業十分重要,“從單品到單店,從采購到供應鏈,從團隊到日常管理,從營運到服務各個方面,其實都需要工匠精神。今天,很多便利店太快了,便利店是一輩子的事業,慢工才能出細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得更遠,便利店在中國的發展一定是一場馬拉松,最終是‘以慢制勝’”。
伍敏誼則認為,企業發展要堅持自己的亮點,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然后把它不斷的放大。“對本地的小公司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花時間堅持,做好自己能做的本地的長項。三五年做好一個品類,如此循環,五年下來,十年下來,有幾個拳頭的品類,在顧客里面有絕對的優勢,還是一定能生存下去的。”
在靜下心來把幾個便利店企業進行了分析之后,賈軍波覺得,每一個便利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不一樣的,但是一旦規模擴大了,異地擴張時人的因素非常重要,所以,賈軍波堅持認為不管企業怎么發展,人可能還是最重要的。而賀薇則說,便利店要做好,強大的后臺組織能力不可或缺,“還要有非常明確的發展的戰略。”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4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9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0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6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7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84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