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經營范圍變更,新增消毒器械、醫療器械等。算上今年入局的格力,眼下美的、海爾、海信等多家電巨頭已進入醫療器械的賽道。有業內人士認為,家電企業進入醫療器械行業可以讓企業實現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產業空間和產品線,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格力電器從年初宣布跨界醫療行業以來,其在醫療領域的動作就從沒有間斷。2月12日,因新冠疫情突襲,國內口罩等防疫物資非常緊缺,格力電器就對外宣布開始制造口罩生產設備等抗擊疫情產品。隨后很快,格力就斥資2000萬元成立了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手術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
3月9日,“董明珠的店”突然引發市場關注,先后賣起了“格力口罩”以及聲稱能殺死新冠狀病毒的空氣凈化器。8天之后,董明珠繼而對外宣布,“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研發高端醫療設備。”今年4月,成都格力新暉醫療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醫療器械、實驗室設備的研發、生產等。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經營范圍變更,新增消毒器械、醫療器械等。
看上醫療市場這塊蛋糕的家電巨頭,不只有格力。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生物醫療公司,2019年登陸了科創板,它由醫用冰箱、冷藏箱起家,現在用物聯網的技術,來發展“血聯網”、“疫苗網”等創新業務。這次疫情期間,海爾向醫療機構贈送了超低溫冰箱、藥品冷藏箱、血液低溫操作臺等醫療設備。
美的集團2017年9月,與廣藥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探討通過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技術合作等方式,在康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醫用機器人的研發制造、銷售應用等領域開展合作。同時,雙方還將在健康管理和健康大數據開發方面開展合作,共建健康大數據中心。
海信早于六年前已經設立了醫療設備公司,業務覆蓋醫用顯示、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移動護理系統、數字化手術室解決方案、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等。而以彩電為主業的海信電器,去年年底更名為海信視像,不排除今后把海信醫療業務也納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此外,外資電子企業在醫療設備生產領域布局更早。飛利浦公司在其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中披露,將考慮再次出售旗下部分家電業務,專注醫療健康領域。過去幾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德國西門子等老牌家電巨頭都曾轉讓旗下家電業務,深耕醫療電子市場。
據了解,近年來醫療行業大火,引來諸多資本入局卻是不爭的事實。目前眾多企業正爭相加碼醫療領域,主要是得益于政策的利好,致使醫療市場逐年擴大。有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已從535億元增長到4450億元,年復合增長高達23.6%,遠超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增速。另外,根據IMS的數據,我國醫療市場規模在2015年超過日本,目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2大醫療器械市場,而未來十年將會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行業規模將持續提高。
在家電市場下滑、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家電企業進入醫療器械制造領域,或能提高這些家電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家電企業進入醫療器械領域是未來發展的新思路。從行業上來說,醫療器械行業的利潤比家電行業的利潤要高很多,家電企業進入醫療器械行業可以讓企業實現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產業空間和產品線,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不過,跨界進入醫療器械行業也并非易事。盡管醫療設備領域在當前仍有較高增長潛力,但在這一領域的中高端市場,外資企業牢牢占據優勢地位。
---
醫療設備現有采購體系比較封閉,后來者進入不易,國際巨頭長期建立的技術壁壘和品牌認知是挑戰之一;而醫療設備的特點是高投入、長周期,認證門檻高、見效時間長,整體上,這是和家電銷售完全不同的市場,原有的市場經驗難以復制到醫療領域。這些困難,顯然不是家電制造企業僅僅通過“鼓與呼、設公司”就能實現的。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591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480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38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072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478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372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375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360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30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