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摘掉了“新發地”的門頭招牌,但郭達生鮮店的客流依舊大不如疫情之前。
郭達的社區生鮮店,在北京南五環邊上,周邊的社區基本都是千禧年后建成的,這個60平方米的小店,被蔬菜、水果、肉類和奶制品填滿。
自新發地疫情爆發后,像郭達這樣的商戶火速撇開與新發地的牽連,不再像過去那樣蹭新發地的金字招牌。此前,新發地代表著物美價廉,新鮮、便宜,可如今新發地菜籃子卻談地色變。
一夜間,北京數百家跟“新發地”有關的便民店被關閉、消殺,重啟后卻把“新發地”的三個字徹底抹去了。
不僅如此,在歷經了這半年中找貨、B端業務驟減、整體收入下滑以及轉型自救的過程,這些零售業態最末端的個體戶,本以為熬過了那段歲月就是柳暗花明,但現在卻依然前途未卜。
或許,在這個不為大眾所知的角落里,能窺探出商業社會的縮影。
時間倒回到6月11日,郭達突然收到新發地供應商的信息,告訴他新發地發現疫情,近期無法給門店正常送貨。正當他想去了解怎么一回事時,鋪天蓋地的新聞就爆出新發地牛羊肉大廳關門,之后蔓延至整個新發地市場。
雖然郭達近期沒去過新發地,但他每天都跟新發地送貨的供應商有短暫的接觸,得知疫情發生后,他立即到附近醫院做了核算檢測。
在等待結果的幾天里,郭達像一個成熟老練的公關,為自己的門店和新發地當起了“新聞發言人”的角色。
6月12日,新聞中報道新增病例有新發地活動軌跡,并要求全面排查去過新發地的人后,郭達第一時間在群里告知大家,自己并未去過新發地,所有的商品都由供應商配送到門店中,還附上了跟供應商的合作協議,大家可以放心購買。
但這波操作好像沒有太大用。
微信群友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主要集中在是否跟新發地人密切接觸過,為何店還在開等敏感問題上。郭達則是一遍遍強調沒有接觸,在等核算結果,店內每天都有消殺。
“這幾天很難熬,門店客流少了75%,收入也在減少。不少人走過店門口還會特意整理下口罩,好像這個店和我都有病毒。”郭達苦澀地回憶。
盡管如此,他依然鎮定的做著能讓自己更堅強的舉動。
當新聞爆出“海鮮”品類可能是病毒源頭時,為了與其避免關聯,也為了提振消費者的信心,他在群里曬出肉類檢疫票據,而消費者對這些儼然已不在乎了。
或許是生意人的敏感和做買賣的天性,在等待核算結果的這段期間,郭達想好了預案,應對這次新發地的“黑天鵝”帶來的苦果。
三天后,郭達拿到核算檢測陰性的報告后,第一時間在群里告知“老顧客們”結果,并宣布接下來門店將會更改名字,老板還是他。郭達還告訴大家,在這期間,他又聯系了北京其他批發市場的供應商,馬上會有新鮮的菜到店。
令郭達沒想到的是,改名字這件事激怒了消費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再次“質問”他:如果沒有疫情還會改名字嗎?改了名字就跟新發地沒有關系了嗎?
“大家就像介意新發地一樣”。郭達稱。只是這一次,郭達選擇了沉默。
新的門頭還沒有掛上,過渡期的門店用一塊布遮蓋上“新發地”三個字,撐著。
而微信群再此響起時,是郭達曬出核算報告的第三天,也是他“滿懷期待”更換商品供應商和門頭開業的前一天,“本店接到商務部通知,要求閉店消毒整改,開業時間另等通知。”
也許是“感受了”老板的苦衷和不易,微信群內的畫風突然變成了“加油,一定能扛過去”等打氣的言語,去支持郭達。
然而,三天過去了,依然沒有門店的開業消息,反而在不遠處的另一家“新發地菜籃子”已經貼上了轉讓的通知,但這天新增“新發地”疫情的相關人數已經降到個位數。
郭達的微信群內的連續幾天沒有更新最新的新發地信息,門店也是大門緊閉,也許彼時,他更擔心的是自己該如何撐下去。
2 差異化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將新發地推向輿論中心,郭達的生鮮店應該不會改名,至少不會著急改名,畢竟新發地曾是這家社區店的金字招牌。
三年前,郭達繳納了5000元押金加盟了新發地社區店,不僅門店更改為“新發地菜籃子”,還有集配中心幫忙采購、配送,除了每月繳納幾百元的商標使用費,還額外支付采購及配送費。
類似郭達的這種店面,打著新發地名號的菜籃子近兩年在北京各個角落開枝散葉,由于其規模較小、經營靈活、適應面廣的特點,成為個體戶生存的“首選”零售模式。
據了解,“新發地菜籃子”社區店并不是新發地運營,而是繳納一定費用,接受新發在采購、選址、配送、營銷等方面的培訓,并給出一定的開店運營建議。
加盟新發地菜籃子之后,郭達確實輕松了許多。
不需要再起早到15公里之外的批發市場進貨,剩下的時間和精力他可以用來整理門店、貨品以及研究消費者。
因為需要額外支付采購和配送費,郭達的商品成本自然比其他自主進貨的門店高了些,但消費者對生鮮價格又過于敏感,用郭達的話說,菜比臨街貴幾毛錢就沒人買了。
所以郭達想出了一個辦法,將供應商送來的毛菜在門店后面先進行好、中、差篩選,將品相好、品質高的挑出來再加工、清理一番,最終在價格上與毛菜形成差異。
在門店內,經常可以看到:一邊,是帶泥的土豆;另一邊,是經過清洗再擺上貨架的“凈土豆”。
起初郭達也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沒想到凈菜果然更受歡迎,毛利也得到提升。
這家店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再加春節的疫情,在前置倉斷貨、搶菜難,超市人流聚集、風險高時,社區店撐起了一片天。但這一切隨著疫情的爆發被波及,此前的“新發地招聘”成為如今的壓力,累積的資源成為負累。
相比之下,距離郭達“新發地菜籃子”1公里之外的生鮮店老板老李,則幸運的多,因為他的貨源不依賴新發地,在這次疫情中老李躲過了一劫。
“新發地太大了,我轉不過來,都去大洋路農副產品市場進貨。”在老李的店門口停著一輛五菱宏光面包車,每天凌晨四點鐘,簡單洗漱后,他就會驅車到10公里之外的批發市場。除了自己賣的,老李還承接了周邊幾家餐飲小店的“采購員”。
為附近餐飲店“代采”賺差價,是老李這間30平方米社區店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我這里的菜是周邊最便宜的,周圍餐飲店都跟我合作”。
而在消費者端,老李也慢慢摸索出來“門道兒”,菜和水果(老李的店)沒有優勢,就選擇在肉類上進擊。他堅信,在肉品類上,現在人吃的少了,但吃的時候一定會選擇品質較好的。
這半年,老李潛心找好品質的肉類供應商,“如果供應商斷貨我寧愿不賣”。
回首看到這些身處社區店的個體戶們,他們并非靠價格低或者新品多,也不是靠富麗堂皇的裝修吸引,而是長期共存于最后一公里所形成的信任關系來維系著小店,得以長久經營。
郭達們的社區店,并不是周邊居民消費者唯一的供給零售業態,在這個社區周邊,還有兩家傳統連鎖超市和一個菜市場。
據北京市商務局2019年發布的“北京生活服務業網點電子地圖”,全市大概有27.4萬個生活服務業網點,包括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店、洗染、美容美發、家政服務、便民維修、快遞等。
在這超過27萬的門店中,連鎖品牌門店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是遍布街頭巷尾的個體戶小店。
新發地疫情后,社區店的貨源和生意受到嚴重影響,而周邊超市的客流肉眼可見的增多。一些此前很少去超市買菜的消費者都換了陣地,以往不需要排隊的超市果蔬稱重處,也排起了長龍。
與社區店“分庭抗禮”的,還有無處不在前置倉,郭達所輻射的社區,在今年已經被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和美團買菜完全覆蓋。
而郭達看著由于小區封閉在門口等待的配送員,時常思考自己還能有機會做出改變嗎?他們雖然彼此是不同的業態和商業模式,最終的目的卻是一致的:服務最后一公里內購買生鮮的消費者。盡管市場大,但終歸有限。
如果是兩個月之前,郭達還有信心能將店做好,他不懼超市和前置倉,因為他覺得社區店比傳統超市靈活,又在貨品和價格上,比前置倉更有競爭力。
而如今,郭達不敢想象下個月會是怎樣的情景。
老李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半年前,與他合作的周邊餐飲店是5家,疫情之后只有兩家,而采購量也減少了一半,老李望著遠處貼有轉讓的餐飲店鋪,滿臉無奈。
郭達和老李都是北京個體社區生鮮店的生存縮影,在他們不足百平米的小店里,曾經用上很長時間去探索零售的經營模式和差異化,來與被巨頭庇護的“新業態、新物種”之間抗衡,只是生不逢時。
7月份,郭達的生鮮店掛上了新的門頭,客流和業績也恢復到七成,新發地疫情的新增人數也寥寥無幾,一切都要恢復正常。
他現在最擔心的還是客流和現金流,門店要靠現金流支撐,而社區店最后一公里生意做的就是一份信任,過去這份信任被外界“打破”。
接下來,郭達還計劃將門店的一部分出租給別人,減少房租壓力的同時,也能豐富這家門店的品類,他沒有限制一定要賣什么,當然是肉類最好,以便形成互補,而自己主要賣蔬菜和水果。
還在微信群開啟了拼團,每天選擇五個商品發到群里,第二天自提。拼團的價格低一些,自提的模式也能為門店再引流。
拼團模式剛剛起步,每天多的時候能有20單,他想著以后還能跟周邊的餐飲店、服裝店和茶葉店合作,畢竟他有社群,賺取一些廣告費,或許能作為生鮮拼團的延伸商業模式。
“新氣象”的門店還增加了到家業務,主要是針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當他們給郭達發個信息,郭達就將貨品統一送到所在的小區里,當然會先做好防護措施。
就這樣,郭達在一點點重建“丟失”的信任。
從春節到現在,郭達一直堅守在門店,看到了消費者這半年的所有變化,一步步對應做出改變。只是,令他沒想到的是,56天無本地新增病例之后,“災難”落在自己的頭上。
如今,郭達在“盡力”挽救過去一個月所失去的顧客,他深知在一線城市的社區店受壓于房租和這些巨頭,并不好干,有可能這個店被其他人看上,他就會被趕走。
但他依然不想放棄,可能有一天會回到家鄉,計劃在縣城開一家生鮮店,把試錯過的經驗帶回去接著干,但這是他最后的退路。
2020年,是線下門店的寒冬,特別是對這些個體工商戶而言。盡管他們已經很努力的在賺錢,但還是躲不過這場災難。(應受訪者要求,郭達為化名)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727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35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68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56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98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73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4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78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22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