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得禹先生
現象一:封閉小區大門設置“安心自提點”
如圖一這樣的在疫情期間臨時安置的安心自提點, 對于配送人員在小區中穿梭的風險控制有很大效果。不過就物流人的角度來看, 冷鏈商品放在開放空間, 將存在失溫及影響食品安全等隱患。不過, 危機即是轉機, 未來用來取代最后一公里的暫存設備將有可以預見的市場增長機會點存在。
現象二:消費者面對不同品牌到貨的亂象,
代表未來服務形式仍存在精進空間
此次疫情重新激活了生鮮電商市場, 也讓所有品牌方重新思考前置倉對于自身的效益及價值。宅配到家的演變, 從最原始的快遞送到家、快遞送到豐巢柜、外賣送到家、買菜送到家、外賣/買菜只送到小區大門(疫情期間)。從交付現場看,送達至大門處暫存區對于貨品的管理及其混亂,消費者交付體驗極差,“錯拿、漏拿”等現象時有發生。
圖一:疫情期間小區大門安心自提點
因此, 筆者提出兩個觀點, 分享后疫情時代下的冷鏈物流發展趨勢與需求:
降本增效議題, 在《關于加快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工作的意見》指導文件發布后, 一直都是近幾年被關注的重點, 也是物流人不斷自我挑戰的核心理念。在后疫情時代下, 更將成為必須加快腳步落實的工作。其中, 對于冷鏈物流方面, 筆者認為有兩個項目相當適合結合“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實施:
全鏈條溫度監控
對冷鏈商品溫度的較真與追求, 近兩年已隨著溫度記錄技術的成熟, 從沿海城市擴充到全國各地城市了。然而, 即使現今大多數冷鏈配送車都已經具備溫度監控系統, 卻仍存在相當多斷點, 例如供應鏈上下游交接時, 因為使用不同物流公司, 造成信息不透明, 很多倉庫收貨時須測溫, 并仍存在貨車在倉庫門口打冷至合格才能卸貨等, 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
活用云端技術, 對冷鏈商品的智能化助益, 在于顧客可以從原料生產倉庫運輸, 掌握全鏈條過程的溫度, 再結合不可竄改的區塊鏈技術, 除了能夠保證商品溫度及食品安全之外,也能做到產品溯源, 除了大幅提升物流效率, 在另一個角度來看, 是物流企業降低成本與消費者獲得品質穩定的雙贏局面(如圖三所示)。
冷鏈容器標準化:
常溫容器(例如:標準托盤及可套疊物流箱), 過去也一直是業界大力推廣的物流容器。但是, 冷鏈商品往往因為包裝規格差異, 產品特性不同, 存在不同規格尺寸的物流箱,致使供應鏈上下游流通時造成物流企業極大的困擾在裝卸及交接時, 都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和時間。
以表一為例,筆者以廠商自有料箱與全鏈條標準料箱進行模擬比較試算,對于一個365天全年無休的零售行業大倉而言,全年時間及成本的差距可高達五倍之多,況且零售業在全國的網點都不止一個,只要通用三個物流中心, 就有機會達到千萬級別的成本節約效益!
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筆者認為通過區塊鏈會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因為大多數冷鏈載具的交接, 都屬于閉環模式, 且供應鏈上下游的交易大多屬于高頻日配或短途周配, 對于這類載具的循環使用, 比起常溫載具更有規模效應!
圖二:小區大門的多品牌到貨亂
接下來展開零售企業對于物流的未來需求, 筆者從平臺化、精致化、云端化三個方向著眼。
平臺化:解決人貨場需求平衡
平臺化。解決顧客-車輛-倉庫三者需求平衡問題,而不是單單解決顧客-車輛、車輛-倉庫、倉庫-顧客,單一途徑(目前平臺大部分都單一需求無法統一解決)意味著在用戶需求的層面看來, 可能會要求商品更加多樣化,而物流企業的對應操作也更彈性化。在這樣的場景之下,如果沒有整合,一味多品項,勢必會拖慢物流效率,無論使用何種方式揀貨, 都會衍生相對的物流成本。
精致化:基本上追求“快、好”兩點
在追“快”的部分,大多用戶希望更快的到貨時間,前置倉也是這幾年誕生的物流產物之一,為的就是能夠在接到線上訂單的同時, 在最快時間內送到用戶手上。
目前各生鮮電商企業對于前置倉的態度卻各不相同。盒馬認為前置倉是偽命題,后起之秀叮咚買菜卻因前置倉而快速攻城略地。不少人認為前置倉效率雖高,但前置倉所配置的場地及人力是一筆不算小的開銷,稍有不慎,便會成為一筆燒錢的生意。海通證券在《叮咚買菜:前置倉模式,專注到家的社區電商》研究報告中便指出:只有在單個前置倉的日均訂單量達到1,250單時,才基本實現盈虧平衡。然而相比門店,前置倉投入較低,且無門店的模式下企業對于商品和庫存的管理更為可控。
筆者預測: 后疫情時代下, 前置倉或成為到家商業模式的標配, 內建前置倉的新商業模式將隨之到來!不過前置倉會對系統預測熱銷SKU帶來很大挑戰,并且因為客觀的空間因素,客戶同一訂單能否完成理想購物也值得商榷,最終也會帶來成本與服務隱患。
而“好”的部分消費者更在意的是消費體驗及商品品質,在各項成本上漲的時代下,產地直采便成為物流企業發揮絕活的方式了,通過縮減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節約不必要的時間及人力,將效益最大化,雖然在業務效率面整體耗費較大,但物流總成本相對低, 對于提供好商品是絕對有優勢的。
云端化:大數據提升性價比
云端化:信息云端不僅可以實現數據高效流通,而且能夠通過分析云端數據提升性價比。能用最合理的成本買到更優質的商品,廣大受眾有誰不愛?筆者以傳統物流操作中整進整出的做法,如果通過云端分析,能夠得知用戶可以接受原包裝規格,整箱訂購及收貨等,這對于物流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及成本花費都會有正向的幫助。只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一類的物流操作往往也是收入極低,本身就是紅海競爭的雞肋項目,從而導致云端化嚴重不足。
最后, 西諺有云:It's never too late. 在下次類似事件發生之前,我們應該可以規劃更完整精細的計劃, 使用更具科技前瞻性的物流工具。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2265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224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618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17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9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10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22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41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15 閱讀大跌!!!重挫14%
99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