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4日,2018中歐全球供應鏈論壇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園隆重召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迪帕克杰恩教授、普洛斯CEO梅志明、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Y事業部總裁楊平、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李效良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趙先德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終身教授申作軍教授等30余位物流科技、大數據與智能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大咖登臺分享,700位物流及供應鏈專業人士參會。本次論壇分為前沿趨勢、物流科技和智能供應鏈三個版塊,中歐-普洛斯供應鏈與服務創新中心為您整理了各版塊的深度報道。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迪帕克杰恩教授指出在學術方面,中歐一直追求卓越。中歐的教授團隊通過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出版書籍、撰寫案例,不斷積累智慧資本,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亞洲、了解中國的窗口。同時,中歐的教學也和商業世界密切相連,不斷影響著商業世界。中歐的教授團隊通過案例分析以及獨特的“實境教學法”等方式,讓學生們真正理解所學的理論和概念,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2018年,中歐MBA課程排名全球第8,亞洲第一;中歐EMBA課程排名全球第5,EMBA獨立辦學排名全球第一。中歐同樣關注社會影響力,始終思考如何回饋社會。
普洛斯CEO梅志明指出現在的物流行業已經進入混戰時代,商業市場瞬息萬變,曾經的商業巨頭也會在五年后十年后被超越被顛覆,名不見經傳的創業企業也可以殺出重圍,占得一席之地。混戰的背后有三個驅動要素:一是技術的獲取成本越來越低,傳統物流的人海戰術必然會被技術所取代;二是資產的獲得更加多樣化,以前以購買為獲得資產的主要方式,但是資產已經開始廣泛服務化,這樣企業不再是以擁有資產的多寡作為其核心能力,而是以資產的應用效率作為其核心能力;三是協同越來越廣泛,這不僅是企業之間的協同,還是一種生態的協同,競爭的資源可以通過協同來獲取。
基于上面趨勢的判斷,第一,普洛斯針對普洛斯的基礎設施不動產,包括倉庫、場站、設備等,普洛斯正在對其進行資產智能化、服務化。傳統的模式是針對基礎設施進行出租收費,未來是否可以按照貨物數量進行計量件數進行收費?隨著信息獲取的方式和便捷程度,這些基礎設施的盈利模式也會發生改變,普洛斯正在探索傳統的租賃收費的模式轉換變成按使用(或者叫做效用)收費的模式。第二個方面是針對供應鏈的資金周轉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不流通,銀行并不愿意貸款給真正需要自己的下游客戶。隨著信息交互成本的降低,可以更好地評估風險,開展一些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降低供應鏈的成本。
物流是一個快速變化中的行業,而物流的本質就是降本增效。在未來,普洛斯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探索更多的物流服務創新模式,將物流行業的中國標準推向世界成為世界標準。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講述了中國供應鏈場景的復雜與多元讓中國物流企業在模式創新及科技的應用上具備了顯著優勢,京東物流所倡導共建的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聚焦數字化、智能化,將有效推動降本增效和產業升級,提升我國經濟全球競爭力的同時讓世界都能感受“中國速度”。
京東物流的業務覆蓋了從倉儲到末端全鏈條和多模式的場景,基于10多年的實踐和優化,京東物流的智慧系統不僅支持自身應用,同時全面開放,輸出給國內外200多個合作伙伴,接入300多個云倉,并在印尼、泰國等國家實現全面復制。2018年以來,京東物流在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配送機器人等全供應鏈環節持續加強前瞻性布局。隨著超過50個不同層級無人倉啟用組成全國最大規模機器人倉群,行業內首發自主研發的L4級別無人重卡,自主研發的京鴻無人貨運飛機首飛,全球首個由配送機器人組成的智能配送站在長沙啟用,京東物流空地一體的干線-支線-末端三級智能物流體系正在逐步搭建完成,引領行業創新性發展。
“供應鏈行業從業者的夢想除了技術應用,最為關注的就是怎么做到零庫存。”數字供應鏈成為助能產業的關鍵,京東物流通過全鏈路數字化,不僅優化消費洞察、智能選品、動態定價、智能預測、智慧庫存、智能制造等供應鏈各個環節,更進一步實現全鏈路協同,將消費端的需求直接快速反饋到生產端,促使整個鏈條實時動態響應,真正達到C2B或者C2M,實現把庫存降到最低,達到運營效率最優化。
基于物流科技的創新與應用、智能技術的開放助力,京東物流將攜手合作伙伴不斷加速全網覆蓋、全鏈共生、全球互通的全球無界通達,期望通過智能供應鏈服務向全球的輸出,由copy to China 向 leading the change 轉變,讓“48小時中國通達全球、48小時各國本地交付”加速成為現實。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李效良提出數字化技術能夠幫助企業獲得前所未有的可見度、發展深層次的智能化情報、實現敏捷感知與反饋,以及啟用新的業務模型。
前所未見的可見度指的是一種透明度。例如在傳統倉庫里存放的貨物眾多,如何判斷一件貨物應該放在何處,哪件應先入庫,哪件應先出庫,貨物的狀況怎么樣,是否可用這些信息的獲取都不及時。H&M正在利用這個透明度是用來幫助了解門店里的貨物情況,是否暢銷,更進一步地了解顧客如何對產品進行選擇等用戶行為。
發展深層次的智能化情報是指如何更好地利用數據來幫助企業進行智能化升級。他提出數據分析的三個層次:hindsight,foresight和insight。利用歷史的數據闡述過去發生了什么即為hindsight,只是利用數據對過去的描述。利用過去的數據去預測未來的事情即foresight。那么insight是在預測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多地思考和挖掘數據背后的邏輯。以日本7-11為例,當7-11發現絲襪在便利店非常暢銷后提出可以在絲襪貨架上陳列更多化妝品提高銷售額。但是當他們去調查后發現,絲襪銷售最火爆的是中午和晚上,晚上的購買人群都是為妻子采購的中年丈夫。購買者并非實際消費者。于是在絲襪陳列架上擺上了啤酒。這就是洞察數字背后的邏輯帶來的智能化情報。
實現敏捷感知與反饋及快速響應的供應鏈。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前很繁雜的程序可以簡化加快響應速度。例如波音公司借助智能眼睛能透視飛機內部零件。服裝公司利用3D技術快速設計打板。
隨著供應鏈數字化和新技術的應用,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逐漸向智能化、服務化發展。作為數字化轉型之旅的開始,企業應該建立廣泛的數據采集能力,為洞察力開發數據分析方法,連接整個價值鏈以實現超敏捷性(super-agility),以及探索新的服務和產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運營及供應鏈管理學教授趙先德指出作為中國城市現代物流競爭力研究課題的一項前期產出,《科技賦能物流:2018中國城市物流技術發展報告》結合田野調查、問卷調研與檔案數據,對部分中國城市的物流技術發展水平,以及中國企業的物流技術應用情況進行分析與展示。與同類報告相比,本報告具有理論深度、數據廣度的突出特征。我們期望這些研究發現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城市和企業更好地營造物流技術創新環境,提升物流技術準備度,以及促進物流技術的應用。
本報告的一些發現包括:第一,城市的物流技術創新環境具有顯著差異;第二,物流技術準備程度的城市間發展不均衡;第三,物流技術應用程度各城市普遍水平較低;第四,企業的物流信息化成效顯著,其他的物流技術應用相對落后;第五,物流技術被企業廣泛應用于改善運營,更多的用途尚待普及;第六,物流企業需要重視物流技術在拓展新服務及客戶方面的作用。除了物流技術報告,我們也在利用第四方物流平臺中的可視化運力大數據做貨運連接度的評價指標及學術研究,逐步完善和豐富對中國城市現代物流競爭力的評價體系。
物流只是供應鏈的一個環節,回到供應鏈,我們發現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發展之路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被動和支持型供應鏈;第二,主動和細分型供應鏈;第三,智慧和體驗型供應鏈;第四,供應鏈+生態圈。每個階段的創新與發展都需要不同技術的支持。供應鏈即服務(SCaaS)的商業模式屬于第四階段的創新產物。其關鍵點在于掌握供應鏈流程;利用技術工具進行供應鏈整合、數字化、自動化;通過平臺架構的設計連接上下游激發其能動性;以及在進行數字化流程和平臺化的過程中進行數據積累與應用。
由左至右依次為:
董中浪 隱山資本合伙人(主持)
朱 琦 際鏈科技副總裁
夏慧玲 立鏢機器人CEO
蔡 熙 金峰物聯網CEO
劉建冬 優偉斯董事長兼總經理
董中浪:從1984年開始,近30年的時間,我們從物流技術的發展邏輯是國外有什么好東西就買進來;但是近來這種趨勢正在改變,中國的一些東西正在走出去,比如立鏢、金峰承接了大量的國外訂單。中國的物流技術創新正在影響世界。那么這些創新的有哪些特點呢?
蔡熙:中國物流技術的創新是全方位的,這種全方位的創新是由于中國復雜多樣性的需求所引致的。第一,中國韻達這樣的高速大能力分揀設備需求的企業,針對這種需求,金峰研制了每小時10萬件能力的分揀設備,這是原來慣常設備的四倍能力;第二,中國也有廣大的縣域需求,處理量沒有這么大,因此也就是有了很多分揀機器人的用武之地。
夏慧玲:中國包裹沒有標準化包裝,這種非標準化包裝,需要柔性的設備去適應它的包裝;這種“不講規矩”,造就了中國物流技術的創新和突破。此外中國的設備投放和場景使用的決策周期非常短,就這為中國物流技術創新提供很好的土壤,物流技術可以快速使用和迭代。
劉建冬:中國的國情造就了物流技術的創新。尤其是在航空領域,中國允許貨航通行的機場少,飛行員工資高。這就需要去研發不需要機場或者機場條件要求一般的無人機,我們最近在試用的連通杭州灣,從舟山群島到上海的海上無人機就是這種創新的結果。
董中浪:把物流技術的創新變成服務還是有很大跨度。科學家把東西發明出來,這個東西的價值如何體現?過去是通過把設備賣給別人,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設備商在想,我為什么把這個設備賣給別人,我也可以把帶有技術的設備變成一種共享服務,而且使用設備的人并不真正的是想擁有資產,而是想擁有這種資產產生的價值。我們來聽各位談一下,如何把物流技術創新轉化成服務?
朱琦:技術作為服務模式導入一定有它的根基比別人做的更有效率,比別人成本更低。第一,成本的規模效應還是很明顯,通過自己團隊能力提高專業度,從而實現成本降低。第二,效率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利用率,創造一個共享公共設施方案,提高設施的利用率。第三,所有的服務必須都可以被計量、分段、拆解,這樣才能夠把技術紅利變現。
夏慧玲:要作為服務模式導入,技術一定要有很大的柔性并且能夠快速的部署。立鏢機器人和Tomkins合作在美國為Walmart定制了快速部署的的機器人方案,在晚上營業結束后把商場變成了一個前置訂單履行倉庫。而且技術變成一個服務有很大的好處,技術公司通過他們的掌握的技術,可以不斷地迭代技術,從而讓設備發揮它的最大效能,如果采用傳統的銷售的模式就是很難有這種驅動力。
蔡熙:技術作為服務模式導入,也可以以設備為載體,為客人提供增值服務。一是通過智能化提高設備可維護能力,對于技術作為服務的導入非常關鍵。給設備智能化,然后加上可以設備故障和使用分揀的自動報警的裝置,實現設備服務的智能化。二是通過設備上的傳感器對分揀的大數據進行分析,預防錯誤的分揀,錯誤的發送,幫客人節省成本,這也是設備、數據往服務化轉型的一條路。
董中浪總結:技術作為服務模式導入,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要有資金。第二,是行業的協同。普洛斯目前在美國組織了聯盟,把中國好的東西拿到美國應用,推動共享模式。而離散型、零安裝、零處置成本、數據開放型的物流設備更容易被資產化,也就是更容易得到資金的青睞,從而更容易實現服務多元化。
朱琦:我國勞動力成本速度會比我們預期快很多,大量用工不是成本問題,而是用不用得到問題,接下來年富力強人已經不喜歡這樣的工作,將來是有和沒有的問題,所以智能物流裝備加入的速度會快很多。
夏慧玲:物流活動和通訊一樣,都包含傳輸、交換、存儲三個基本功能。未來倉庫就是一個如路由器一樣的黑盒子,貨物在里面自動化的完成存儲和交換,而無人卡車、無人機等都是插頭,實現物流的傳輸。
蔡熙:信息將會被打通,會帶來一個共同倉配,共同分揀,共享的物流裝備的新模式。
劉建冬:無人機行業未來五年政策不是問題,未來無人機特別是支線末端配送有兩個趨勢,一個趨勢是未來應該有出現第三方獨立的做運營服務公司;第二個在一些特殊區域會產生巨大的應用。
董中浪總結:過去大家看物流供應鏈里面,我們看沃爾瑪、ZARA、亞馬遜,福布斯雜志說他們是披著零售外衣物流公司。我們可以預期,5年后物流公司是披著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然后你們剛才又說技術又準備好了,IOT也準備好了,就缺少錢,將來最好的科技公司把物流行業最終演變成金融服務公司。
2018中歐全球供應鏈論壇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普洛斯供應鏈與服務創新中心主辦,京東、普洛斯、ASCOM協辦,中歐校友總會支持。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737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445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380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78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105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1040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1057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017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949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91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