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前夕,疫情爆發,武漢封城。市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減少外出,杜絕聚餐,避免病毒交叉傳播。“宅”成了人們主要生活形式。
而“手機下單,送菜到家。”成為市民采購首選形式。
每日不出門,躺在家中就能采購到新鮮食材,這一現象人們稱之為“宅經濟”。
宅經濟由在家中辦公、兼職、消費構成。例如我們平時點的外賣、網購和現在備受歡迎的線上買菜。
并且在“宅”的影響下出現了一些有趣的行為。
全民烘焙、朋友圈比賽做涼皮、電飯煲做蛋糕、和家人一起包餃子,國民做飯能力與動手能力增加。美團近期發布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魚、蝦、蟹比平時多售出3.5倍,在家更要對自己好一點。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盒馬鮮生線上訂單同比增長220%;每日優鮮交易額增加至350%;京東有家鋪子與蘇寧菜場也分別創下,58個團,上線9小時倉庫被清空與銷量暴增621%的記錄;永輝超市服務到家業務單日業務突破20萬,銷售額也達到了2000萬。
生鮮企業訂單暴增、需求增加,對于生鮮產業鏈又有何影響?
完整的生鮮產業鏈可以化為四個維度,價值鏈、企業鏈、供應鏈和空間鏈。而產業鏈就是在這四個維度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
生鮮產業鏈將上游農產品與下游終端消費者相連接,起到一個上游向下游輸出產品與服務,下游向上游反饋需求信息的作用。促使生鮮食材交易更符合與滿足終端消費需求。
疫情之下,出行受限,農產品需求增加,不僅僅是買菜成問題。
同樣為做好疫情期間的防控工作,農產品也面臨出不了“家門”、滯銷、將爛在地里的尷尬情景。
造成農產品滯銷的主要原因有一下三個:
一是,疫情暴發后,各區域開始實行道路交通管制,許多從鄉縣通往城鎮的道路交通被封,生鮮農產品運輸不出去;
二是,原有的收購商暫停收購,收購商旗下員工,春節期間返程回鄉過年,雖然留有一定的人力和運力做好春節假期值班工作,但面臨巨大需求之下,現有的人力和運力也難以滿足運作需求,且員工復工也成難題;
三是,受“華南海鮮市場”影響,人們對于批發市場臟亂差的情緒不斷放大,質量與安全性受質疑。原有傳統線下銷售渠道,批發市場與農貿市場,為做好抗“疫”,暫時關閉。
從以上原因,我們可倒推得到一個現象:即便是在經濟、互聯網的推動之下,去中間化的TO B生鮮配送與被各大投資人看好的TO C生鮮電商高速發展,但傳統線下渠道仍然是生鮮產品的主要流通渠道。
在艾瑞咨詢數據中也表示出,早在18年,我國的生鮮零售渠道,農貿市場仍然占大頭,為56.1%;商超占38.8%;電商渠道才占4.1%;再是其他的個體經營戶,比如社區里的生鮮水果經營戶,占1%。到19年,生鮮電商也才增長到6.3%。
所以當面臨道路交通受阻,傳統線下銷售渠道受限,農產品便呈大規模滯銷的局面。也表明遇突發情況,傳統生鮮產業鏈難以支撐農產品的流通與銷售,也不能做好上游農產品與下游終端消費需求對接。
在此背景下,生鮮產業鏈發生改變。
1.加速、擴大線上化
當傳統線下流通渠道,實現不了農產品流通與銷售時,農戶與基地急于跳出傳統流通路徑,連接線上。
生鮮電商平臺則成為農戶售賣農產品的主要渠道。
2020年春節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紛紛為滯銷農產品開通綠色通道。
吉倉商貿
蔬東坡合作客戶貴州“吉倉商貿”,在疫情期間為農戶提供“上門收購”服務,打通供應鏈,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助力扶貧。同時為貴州市民提供“送貨上門”“無接觸式”配送,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民生物資,抓好脫貧,助力經濟社會實現穩定發展,被貴州日報報道表揚。
京東生鮮
率先開啟“全國生鮮農產品綠色通道”。幫助四川省金堂縣,10000畝滯銷不知火丑橘,進行線上售賣。僅僅開售5小時,就售出40萬斤,解決1.3萬名農戶的生計問題。
阿里
推出的“愛心助農專線”。今年海南樂東的哈密瓜是豐收年,但是受到疫情影響,10多萬畝的哈密瓜不能及時采摘、出售,許多已經爛在地里,損失不言而喻。阿里通過自身多樣化的電商平臺與物流渠道,助銷海南樂東哈密瓜,3天買空500噸海南滯銷蔬果。
蘇寧拼購
18項助農措施。以蘇寧流量+直播帶貨的形式進行農產品銷售,每日助銷江寧草莓2000斤。
生鮮電商平臺通過供應鏈、物流與線上銷售模式,幫助農戶打通農產品交易壁壘。加速農產品流通線上化與廣泛化進程,增強農戶線上銷售意識。
同時通過疫期生鮮銷售數據,試探到生鮮農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消費者需求量與購買能力。
2.生鮮速食化
在國內,國人一直對西方餐飲的認知都是“快餐”“速食”。而國人對餐飲的追求講究新鮮,食物都得在出鍋后馬上食用才健康。
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90、00后成消費主力軍,方便速食的受歡迎程度逐年上升。第一財經和天貓平臺2019年《線上方便速食行業趨勢洞察報告》中,單天貓平臺方便速食的銷量呈逐年擴大化。
疫情又恰逢春節時期,往年都是下館子吃年夜飯,今年要動手下廚房。為減輕做飯負擔,半成品預制菜成熱銷產品,只需微波加熱就可食用。
最常見的速食商品,廣式臘腸。部分生鮮/食品企業對其進行產品升級,做成廣式臘味炒飯,既可以解決家庭需求,又能滿足復工后企業的用餐需求,方便、好吃還安全。在銷量上,也是比同期單日提升40-50倍。
各平臺在生鮮速食化上也快速做出行動:
蘇寧發布“千家萬戶”計劃,招募預制菜品牌入駐蘇寧小店,豐富熟食與半熟食品類,現已面向全國10000家企業實行招募,已有蜀海、周黑鴨、小南國等加入計劃。
京東生鮮發布“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倡議,邀請餐飲企業加入聯盟,將食堂菜品在保障安全與健康的前提下,做成美味方便的“速食”,通過線上渠道銷售到全國各地。現已有200多家企業報名,100多家企業入駐。
而半成品預制菜有“簡單高效、方便快捷”的特性,即便在疫情過后,仍會有很大一部分用戶繼續食用。還可推動生鮮企業與加工廠商擴充商品品類。
在生鮮產業鏈加速線上化與生鮮速食化的變革之下,生鮮企業要如何應對?
增強全渠道能力
疫情促使“線上采購”成剛需。面對突然到來的巨大、免費流量,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抓住了。部分生鮮企業接住機遇和風口,訂單暴增,分得紅利,而沒有到家能力與線上平臺的生鮮企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錯失良機。
生鮮企業在發展中應該尋求多元化發展,以應對不知何時到來的危機、挑戰與機遇。
早在17年,擁有4500家線下門店的“百果園”就開始利用o2o模式,將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進行融合。到19年,線上電商業務的銷售額已經占到總體銷售額的25%。
不僅在疫情爆發后,線上業務彌補了線下業務的虧損,同時還抓住流量風口,自營電商呈現2.5倍增長,小程序訂單呈5倍增長。
為助力生鮮企業多元化發展,謀求新生。蔬東坡為企業提供線上服務平臺與管理系統,社區生鮮電商系統、生鮮配送系統、生鮮收銀系統全方面滿足生鮮企業需求。
加大生鮮供應鏈能力
面對突然爆發式增加的訂單,生鮮食材供不應求。生鮮企業要如何保證食材不斷貨?
九曳供應鏈的云倉系統值得借鑒:
一是,生鮮食材可放入各地云倉進行儲存,降低損耗;
二是,全國不同地區的庫存可以對各渠道進行及時補貨,滿足消費需求。
從產地將食材調往分倉,一個可以使供應鏈線路縮短,降低成本;另一個是可以滿足資源的合理調配。
打通下沉市場
下沉市場在近幾年被越來越多的平臺、企業關注。下沉市場在人口數量上,是一二線城市的2倍;在GDP總量上,長尾下沉市場也不遜色于一二線城。
京東為打通下沉市場開放社區團購平臺-京東團盟,且在此之前團盟聯采倉已在山東各地開倉。而聯采倉就是京東為做社區團購所提供的供應鏈支持,支持商品鋪貨入倉、先售后采,滯銷商品無條件退貨。
團盟開啟后在各地鋪展速度極快,迅速打通鄉縣級下沉市場,所以在疫情肆虐時,京東供應鏈供貨仍然十分穩固。
做好用戶留存
疫情使用戶形成“線上買菜”的消費習慣,產生可以在線上買菜的消費意識。但是要做好疫情過后的用戶留存還是得靠服務。“更好、更快、安全、及時、方便、優質等多方面”
正常情況下的用戶留存,用戶在平臺連續消費3次以上,基本可判定為穩定客戶。在特殊時期,主要還是以養成客戶消費習慣為主,不要過多干預用戶消費行為。
生鮮企業需保證物資充足不斷貨,物有所值、安全健康,品類齊全、可供選擇多樣、配送及時。
生鮮速食差異化
生鮮速食商品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在此次疫情中,銷量也較為突出。生鮮企業若有加工條件,可嘗試做半成品預制菜,豐富企業sku種類,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拉開企業競爭差異。
經過加工后的食材,不管包裝上還是口感上都會有所增加,生鮮企業在定價時,單價自然會比未處理過的商品價格更高,毛利也會提升幾倍。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50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93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9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9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3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45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2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966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5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