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依然需要朝著規模擴大的方向前進。但未來,無論是發展的可持續性還是環境的承載能力,都不支持繼續按過去的方式發展。所以轉型發展成為必由之路。高質量發展是轉型的方向,實現高質量的路徑需要研判。
1.戰略判斷: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
產業轉型是國家戰略,戰略源于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換的判斷。但在物流角度這個判斷的依據目前沒有明確的研究結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缺失。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改革開放40年,在經濟和產業發展實踐領域,總體來講理論相對滯后于實踐發展,所以理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在解釋已經出現的發展現象,而非有前瞻性的預判。
2.戰略任務: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物流的發展開始轉勢,意味著發展的任務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原來的以單純的規模擴張為主體的發展形態。
3.戰略目標: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在轉換過程中,不能走規模擴張的老路,要遵循新的準則,即目標是質量第一和效益優先。
4.發展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實現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目標,完成戰略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成為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因為在規模擴張中,物流是跟隨性發展,是伴隨經濟與產業發展而發展的。但伴隨方式在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換的過程中將發生根本變化。原來是根據需求提供服務,未來的形態可能是通過物流與產業環境的融合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而如何引領應該是未來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電子商務物流以及海爾的全球化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注解,但是光有注解不解決問題,需要理論上的推進,需要找到理論的創新路徑和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5.著力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6.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根本宗旨是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政府管理必須實現變革,那就是按照“三有”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為企業增強活力、創新力、競爭力,提供發展環境。
7.高質量發展的實質:全面提升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和質量,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價值,使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是以不妨礙發展的改革開放為發展的動力,未來的發展可能需要從產業融合、各種要素的融合以及各種生產力的角度進行引領。目前的問題是如何實現和操作,初步的結論是當前多數企業尚不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所以要進行學習。學習的方向是如何通過產業鏈延伸和尋求價值創造,使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
物流產業轉型的基本邏輯是我們必須認定物流發展已經轉勢。過去經濟發展主要是規模擴張,不用研究需求,只要保障供給滿足需求即可,這是幾十年來的發展經驗所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障礙所在,因為形成了靠投資和土地開發盈利的路徑依賴。
物流產業轉型的基礎邏輯由以下幾個因素構成:
1.基本國情
2017年,中國人均GDP越過9000美元,距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和邁向中等發達國家似乎僅一步之遙。但是,我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物流產業更沒有完成整體提升。由于不允許按照原來的規模擴展方式發展,那就需要找到遵循中國基本國情的工業化路子。國家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不僅不是要弱化制造業,而是需要實現制造業面貌的全面更新迭代。更新迭代的制造業需要什么樣的物流?
我們這種基本國情的主要原因:
(1)城鎮化水平,尤其是戶籍人口的城鎮化水平較低,滯后于同水平時期的美國,甚至達不到“亞洲四小龍”當時的水平。在邁向現代化進程中,8億左右農民中的絕大部分、經濟后發的中西部地區、城市低收入群體,依然需要通過工業化完成共同富裕過程,否則,我國只能是先富起來的人的現代化,而不是全體人民的現代化。
(2)我國工業必須實現提質、增效、降本、創新,才能既具有發展后勁,又具有國際競爭中的安全性,滿足14億人口現代化的消費需求。14億人的物流現代化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因此我們需要在學術和理論上加大研究工業化提質增效過程中物流的作用與意義。
2.面臨形勢
(1)具備基礎
改革開放為我國開啟了擺脫貧困和實現工業化的大門,在發達國家脫實向虛的過程中,依靠人口紅利和國際市場、國際資源,中國很好抓住了巨大的國際經濟和產業分工機遇,奠定了通向現代化的產業基礎。但我國物流現代化需要我們以價值鏈的形態參與國際分工,而不是以產業鏈的環節參與。以價值鏈的形態參與國際分工和以產業鏈的環節參與國際分工對供應鏈要求不一樣,所以我們提出將供應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供應鏈國際控制力的概念。我個人認為這個概念成立,但需要研究這個概念如何與我國提出的構建世界命運共同體實現有機統一。
(2)形勢嚴峻
目前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因為14億人的現代化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原因在于中國的現代化勢必帶來消費的大增長,而消費的大增長背后是國際供應鏈和國際資源分配的大調整,這兩個調整都要動別人的奶酪。過去中國都是“吃增量”為各國帶來好處,各國樂見中國發展,但資源的增量是有瓶頸的,當增量達到一定程度,增量想要再增長很困難。中國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進入了侵蝕世界資源存量的階段,“吃存量”必將受到遭沖擊國家的全力反對,尤其是美國為首的、發展虛擬經濟走進死胡同的發達國家的反對,貿易沖突將以激烈的方式出現。尋求發展路徑的突破是必須思考的問題,而非簡單的借鑒。
(3)路徑選擇
既然無法復制發達國家工業化路徑,中國又是在14億人口基礎上的現代化,在邁向現代化進程中,可選擇的路徑并不多,應滿足以下基本條件:
第一,產品需要立足自給。中國必須保留相當規模的高質量制造業,否則14億人的現代消費都像美國那樣買全球肯定買不到。所以中國將來是一個全制造產業體系和全國貿易體系國家,全制造體系和貿易體系下物流、供應鏈是什么樣?產學研各界都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否則走到現代化的門口也不知道該如何邁進。
第二,能源等有總量約束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如何進行有效替代,而不是單純靠侵蝕存量。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侵蝕存量的產物,而現在我們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實現和平崛起和發展,因此需要找到替代。
第三,技術必須取得新的突破。技術突破不是狹義加大研發力度與研發投入,而是適應現代化產業結構、國際資源環境要做的事情。物流在這方面的技術創新方向需要細細研究。
第四,用現代發展模式重塑制造業。在構建物流和制造業、物流和工業化全面協調關系中發揮物流的戰略性引領作用。
從宏觀層面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就是“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國際化”加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和完善供應鏈,要解決的問題是“六化”和鏈條的延伸。
從產業層面看,產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路徑就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產業已經出現了轉型升級加快的特征和趨勢,改革開放40年后,在發展動力上首次出現內需擴張引領發展的新格局。按照內需擴張引領,中西部地區需要尋求新的滿足內需的產業布局發展和高效運行的引領力量,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從供給側層面看,需要進行四個要素的流動融合、聯動發展,從而再進行解構。第一要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海爾與林安的兩位企業家在介紹經驗時都給出了各自領域完整產業體系概念和運行模式。第二是產業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第三是要使產業具有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所以我們無論滿足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收入群消費還是GDP超過2萬美元的消費,都需要按照品牌進行運作。低端有低端的品牌,高端有高端的品牌,而不是山寨,這是高質量發展需要邁過的第一道難關。第四是設施和服務質量高。
從需求側層面看,生產與生活兩條物流產業發展線索下,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與世界級大市場的消費升級機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需求條件。通過供給創新催生具備網絡化、規模化、高質量擴張發展能力的新需求。物流業在供給創新中處于重要的空間布局結構重構支撐位置,在新需求的對接下,形成滿足需求的物流經濟發展新形態。這個新形態由“兩條線索”與“一個定性”組成:生產線索——現代服務鏈支撐現代產業鏈占據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生活線索——現代服務鏈支撐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引領國際服務產業新潮流;“一個定性”——品質經濟、品質制造、品質流通、品質消費、品質服務和品質要素,對物流服務進行品質化提升,就需要按照品質化的服務重構物流要素。
1.發展機遇
物流面臨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重大機遇,需要按照新機遇進行定位。世界級的消費正向我們走來,來來龐大的高質量需求,需要物流業按照高質量發展進行產業布局調整和實現物流高質量規模經濟。產業布局調整和高質量規模經濟為物流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2.發展應對
第一,物流價格體系、價值體系的重構。按照高質量的發展要求進行重構,不再是過去粗放發展低價競爭的體系,是有價值和價值的有機統一;第二,空間布局、服務體系重構,滿足中國14億人均衡的現代化;第三,技術裝備、創新體系重構,支撐物流高質量發展;第四,國際供應鏈服務體系重構,滿足中國在更大規模上融入全球生產分工體系、全球貿易分工體系,并且具有供應鏈突出能力;第五,體制和機制保障體系重構,過去政策時松綁型、不干預型的,未來需要向引領型、環境營造型方向轉變和創新。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793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522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422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406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147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1054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1071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05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991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9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