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保運營,達目標!在疫情阻擊戰的關鍵之際,外運物流一邊毫不松懈地抓好抓實抓細各項疫情防控措施,一邊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推廣防疫復工經驗,講述一線感人故事。本期“抗疫星光”的主人公是幾位來自新疆地區的外運“戰士們”,他們在防疫復工期間堅守一線保障運作,用行動詮釋著“成就客戶、創造價值”。
宋玉來 新鐵外運副總經理
“拿到了,拿到了,終于拿到了。我現在就開車過去,想辦法把大家的證也給辦上,別著急!”
宋玉來2015年外派到新疆公司,現任合資公司新鐵外運的副總經理,過完這個春節,這個東北漢子來到新疆就整整5年了。此時他的副駕駛座位上,零散著一些資料,其中一張封面印了幾行大字的卡片,被放在最上面。這是公司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車輛人員通行證。為了辦下它,宋玉來多方溝通,費盡心思。現在,宋玉來和他的團隊終于可以抓緊時間出門,為出不了小區的貨車司機們開始辦理返崗證明。
預測到春節期間公司的運作量可能會大增,為保證合資公司成立后第一個春節的平穩運作,宋玉來主動提出假期要留在新疆值班,確保接取送達項目的順利運作。他的妻子則從吉林老家飛赴烏魯木齊,孩子在國外回不來,倆人商量就在新疆過這個年。1月18日,宋玉來在機場接到了妻子,這是他們異地生活這些年來難得的團聚。
新鐵外運第一張車輛人員通行證
疫情的肆虐打亂了難得的團聚生活。1月23日,宋玉來接到奎屯片區運作團隊的電話轟炸。此時正值春節運作高峰,烏鐵局奎屯貨運中心貨運量驟增,現場短駁車輛缺口高達150輛以上。宋玉來安頓好妻子,當天就驅車前往奎屯,趕赴現場。
1月25日,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地緣遼闊的新疆開始劃片封閉,人員禁止跨區域流動,車輛通行受到管制。宋玉來的妻子剛到新疆沒多久,按照要求,她也被安排在家自行隔離。
公司的員工、貨車司機一時間都被隔離在家,無法返崗工作;場站封閉,外面的員工進不去、里面的員工和物資也出不來,各地餐飲店鋪、酒店住宿停止運營,他們的生活物資得不到保障;車輛通行證極其難以協調,人員和貨品都沒有辦法及時流動。
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他們護運的物資之一,是全疆范圍內供電供熱企業的必需品——煤炭。新鐵外運是外運物流與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合資成立的物流公司,主要面向新疆地區供電供熱企業提供原材料的物流保障服務,業務覆蓋5個貨運中心、2個口岸站,共計65個站點。這些站點的分布基本輻射了新疆地區所有鐵路通道的主營貨場,是連接鐵路到上游工廠和下游企業的接取送達保障。因此,公司的運力組織能力直接關系到全疆企業的生產及民生保障。
宋玉來(右二)與奎屯貨運中心烏蘭烏蘇站值班主任
到場地了解站內作業情況
宋玉來和他的團隊一邊做好自身防疫措施,一邊奔走在各地疫情防控部門、各個社區和各個站點上,陸陸續續為出不了小區無法返崗的司機開具了150多份證明,為貨運車輛辦理了230多張通行證,開通了綠色通道。很快,18名司機跟上了宋玉來的步伐,車輛周轉率也提高了25%。
在宋玉來和他的團隊努力下,奎屯貨運中心恢復了往常的運作,貨運火車恢復了暢行。煤炭敞頂箱送達業務日均突破20列、貨運量6.9萬噸,運作效率大幅提升。其中,石河子站十一道的運作量首次突破日均八列,實現“八進八出”,全力保障煤炭等原材料的運輸穩定不斷供。
站在奎屯貨運中心門口的宋玉來裹緊大衣,望了一眼恢復運作的現場。連日的奔波讓這個東北漢子憔悴了不少,他拍拍衣角,坐上車。這時候,他才有時間想念一下還在烏魯木齊隔離的妻子。
深夜,奎屯貨運中心烏蘭烏蘇站的站廳里,對講機的聲音響個不停。忙碌的身影中,有兩個小伙子格外亮眼。
他們是新鐵外運在烏蘭烏蘇站的現場負責人,王亮和袁曉初。2月1日,當得知場站物料大量積壓,運作面臨中斷時,兩名小伙子沒多想,背上雙肩包就急匆匆地從石河子先后出發,趕往烏蘭烏蘇站。
到現場前,兩人都沒預料到情況有這么嚴重。運作正常的時候,烏蘭烏蘇站每天能吞吐五列火車,處理共計五百四十個集裝箱的貨量。而現在,由于沒有足夠的運力和人力,各種貨物在場站內一片混亂,到站的貨物運不出去,后續的列車就開不進來。“疏堵”是他們面臨的首要任務。
袁曉初在烏蘭烏蘇站內用貨運員電腦
統計石河子、瑪納斯地區各場站數據
王亮和袁曉初是最早趕到現場的負責人。他們需要快速清點現場情況,協調出最高效的方案來疏通場站。巨大的工作量讓這兩個小伙子前腳剛到,后腳就開始和鐵路的工作人員一起忙起來。直到晚上飯點,兩人都餓的不行了,這才準備休息下找點吃的。
“我包里塞了好多泡面,夠咱倆吃幾頓的了,你帶啥了我看看?”王亮探頭,期待地望著袁曉初鼓囊囊的背包。
“士力架你要不?”袁曉初哭笑不得:“我帶的也都是泡面和餅干。完了,咱倆光帶吃的了。”
也不怪他們如此匆忙。烏蘭烏蘇站是石河子地區用煤企業的煤炭運輸渠道,一旦煤炭供應出問題,天山北坡經濟帶千家萬戶的供暖就無法保障,后果不堪設想。
疫情之下的場站已實行封閉管理,“出去再進來就麻煩了。”袁曉初和王亮合計了一下,索性就在場站的營業大廳住了下來,保障運作。泡面吃沒了,他們跟裝卸隊“搭伙”,“雖然沒有肉,好歹能吃口熱乎飯了。”王亮說。
王亮在烏蘭烏蘇站躺椅上休息
“基本上每天都要接打兩百多個電話。”兩人24小時輪班,一邊統計現場數據,一邊不停想辦法協調運力,全力“疏堵”。餓了就吃碗泡面,累了就在大廳的辦公桌上趴著算是休息一會兒,晚上就在長椅上和衣而臥。
徹夜工作,幾乎不眠不休的日子,他們堅持了近一周。直到同事帶著各種生活補給品前來支援時,他們才能勉強松了口氣,在場站的辦公室里打個地鋪緩一緩。
“就盼著能洗個澡,吃頓烤肉!”這是王亮當時最大的心愿。
深夜的烏蘭烏蘇站的站廳里,對講機仍在此起彼伏地響著,夜班的時間運作依然緊張忙碌。疫情期間,新鐵外運的王亮、袁曉初和同事們克服各種困難,在現場堅守了近一個月,為新疆地區的人們守護著寒冬中的溫暖和明亮。
張富春(上左)冀帥(上中)王祿(上右)徐曉燁(中)
李唯亮(下左)趙勇(下中)蓋祥超(下右)
冀帥邁著疲憊的步子走進宿舍門,已是凌晨三點,新疆公司五彩灣項目組的七名小伙子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
自1月24日除夕起,冀帥、王祿、趙勇、蓋祥超、許曉燁、張富春和李維亮已堅守在運作一線四十余天。本以為只是正常的春節值班,并沒有安排太多人力,沒想到疫情的爆發,人員流動受限,將他們困在了這里。他們的工作是協助客戶工廠的人員將一袋袋的原材料運出集裝箱,再將成品裝入,完成關箱、封箱、加固、發運、數據統計等工作。疫情期間,貨車司機進場需要全程隔離在車廂內,原本需要貨車司機做的過稱、登記等工作,現在也全部要交由他們協助處理。
張富春正在為裝好的成品關箱門
此時正值新疆寒冷而漫長的冬季,晝夜溫差大,夜里低溫可達零下40℃。由于疫情管控,劃區域封閉管理,短時間內沒有交通工具可以搭乘。每日天還沒亮他們就要出發,在冰天雪地里步行五十分鐘左右趕到客戶工廠,在客戶工廠開工前到達自己的“哨位”。物資的集貨平臺都是露天的,“援兵”過不來,不能“倒班”,這意味著他們每天都要在室外工作超過15個小時。
“那個時候就特別想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羊肉拌面,特別想吃,想瘋了都快。”冀帥回憶起來,那種感覺還是格外清晰。
冀帥是一名90后,在新疆公司工作已經快五年了。前段時間,他和相戀多年的女友結婚成家,這個春節是家里迎來新成員的第一個春節。“我兒子剛七個多月,特別可愛。”提起家人,冀帥的語氣格外溫柔。
“那個時候我們缺東西,公司同事都會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送過來,連微波爐和鍋都想辦法給我們送來了,晚上回去能煮點熱乎東西吃,但每天回去累的連話都不想說,臉都不洗,躺下就睡著了。”
蓋祥超正在室外現場配組抄箱號
艱苦環境并沒有影響小伙子們的工作效率,他們仍然出色的完成了運作任務。據統計,1月24日至3月5日期間,他們累計完成原材料提貨量近10萬噸,約3600車次;送貨量超1.1萬噸,約4200車次。在保障發運任務的同時,他們還按公司要求開展了司機安全防護的指導、測溫、消毒等基礎防疫工作。
“真的挺辛苦的,說實話。但是運作不能停。后面終于有人拿到通行證趕回來搭把手,我們才能輪流放假回去休息。”說起家人,冀帥突然嘆了口氣,“太久沒回家,兒子都不認我了,不讓我抱。那個時候我心里真的特別不是滋味。我陪他的時間太少了,媳婦也辛苦了。”
5天后,冀帥又要返回項目組,替換其他同事輪休。面對家人的不舍和條件的艱苦,他說:“這就是我的工作,沒有什么好說的”。
疾風知勁草,烈火顯真金
中國外運的小伙子們用自身的實際行動
詮釋著“成就客戶、創造價值”
千千萬萬的外運人以硬核力量助力“三場戰役”
在馳援戰“疫”中與時間賽跑
在復產復工中全方位發力
在經營目標中咬牙沖刺
外運人,好樣的!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69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39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62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3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73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5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