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從亞洲的進口量10年來首次下降,但更積極的運力管理幫助在亞太貿易中運營的主要集裝箱班輪運輸公司于2019年保持了主導市場份額。IHS Markit旗下JOC.com的姊妹產品PIERS的數據顯示,美國從亞洲的進口總量較上年下滑了2.6%至1655萬標準集裝箱,但前五大航運公司的市場份額更加集中從2018年的68.1%升至2019年的68.2%略有上升。值得一提的是,PIL太平洋東向航線一年約30萬Teu的貨量將在新一年度被其它船公司所瓜分,最大的受益者大家應該想到了。
盡管美國自中國進口的貨量從2018下降了9.8%到1050萬TEU,但中國的中遠海運和東方海外仍然處理著美國自亞洲進口的最大的組合份額,其次是法國的達飛和收購的美國總統,以及海洋網絡聯盟ONE——日本NYK, MOL, K-Line的合并集裝箱業務。長榮是美國2019年從亞洲進口量前五名中唯一增長的船公司,同比增長了5.4%。在前15名中,只有另外三家實現了同比增長——包括新進者SM Line,增長了6.2%,Matson增長了0.8%和Westwood Shipping增長了0.7%。與此同時,在前15家航運公司中,現代商船和馬士基的降幅最大,美國從亞洲的進口量分別下降了9%和7.5%。
西行方面,CMA和APL再次領跑美國所有航運公司對亞洲的出口,貨量運量同比增長9.5%,緊隨其后的是ONE,運量激增11.4%。總體而言,前五大航運公司全年在西行跨太平洋集裝箱運量中所占份額從68.1%增至68.3%。盡管全球競爭加劇,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但2019年美國對亞洲的出口總量相對穩定,在2018年和2017年分別下降3.4%和3%后,今年同比增長0.3%至609萬標準箱。但在前15家船公司中,增長率差異很大,其中8家下滑,7家增長。其中PIL非常亮眼在2019年實現同行中的最大漲幅幾乎翻倍,而且是在2018年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85.3%的漲幅之后。但耐人尋味的是,如我在疫情之下,海運市場變化加速,No Time to Die!第一時間的推送,PIL在情人節當天宣布完全退出跨太平洋航線放棄東西主要航向,專注南北航道。跌幅最大的是以星和長榮,貨量分別下跌14.6%和13.2%。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755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96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3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98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0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77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85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2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