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獲悉,智能重量管理平臺深圳漢德宣布獲8000萬A輪融資,投資方為前海母基金、峰瑞資本、零一創投。據悉,本輪融資是深圳漢德在2017年獲得鐘鼎資本、峰瑞資本領投后的新一輪融資,合計融資金額過億元。新一輪融資資金將用于產品研發和團隊建設。
深圳漢德CEO苗少光表示,“未來,深圳漢德將以數據為基礎,結合物聯網設備,為上游客戶以及物流企業打造標準化產品,幫助企業客戶提高運營能力,推動供應鏈物流的效率變革,創造新價值。”
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認為,“智慧物流是必然的趨勢,智慧物流本身的核心是各個物流環節的智能化和自動化,而這首先離不開需要把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關于這個巨大行業如何能夠實現數字化,有很多商業模式在嘗試,深圳漢德做的事情正是物流中最重要的車輛實時載重量以及位置信息的數據化,這也是一條有一定技術挑戰的路線,他們也是目前幾乎唯一能在多場景多行業中,實現非常低的重量誤差率(2%)的技術服務商,通過過去兩年多的嘗試和努力,他們在多個物流相關行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我們相信,隨著疫情之后,國家和行業對于智慧物流的進一步重視和支持,包括最近推出的相關文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均已體現。今年深圳漢德將獲得更加巨大和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在新加入的投資伙伴前海母基金和零一創投的共同支持下。”
在苗少光看來,“之所以能夠持續獲得融資,首先離不開車載稱重的商業潛力。”
一方面是,貨車稱重監管一直都是行業的一大難題,因為涉及到上下游產業鏈多方,任何一方也不能立刻把問題全部解決。
另一方面,在貨車超載運輸問題上,盡管監管部門執行力度很強,也一直盡心盡力的防范此類問題發生。但在做好法規政策約束的同時,還需要有一個合適的監管工具,以能夠實現“全鏈條”的監測,即貨車從裝貨到卸貨,全線全流程監測到實際裝貨重量,做到實時載重監測。
此外,傳統的“過地磅”測量方式,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劣勢:不可移動,車在尋找地磅的過程中會增長成本,且無法獲得實時載重數據。“一個可以實時監測重量的工具將發揮巨大的作用,這既能防止超載等現象發生,又可以通過管理優化提高單車的周轉效率。”苗少光說。
據了解,深圳漢德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傳感器設備,測量車軸形變,然后將形變數據導入數據模型,計算出車輛的實時載重以及判斷車輛的狀態(包括裝載率、裝卸貨效率可視、軌跡監控等),有效防止了超重和“竄貨”行為的發生。
在整個流程中,深圳漢德系統會自動判定是否在指定區域內完成卸貨,如果在指定區域卸貨,系統會自動判斷這趟運輸任務是正常的;如果是在非指定區域卸貨,系統會第一時間自動發出違規警報,管理人員可及時對該訂單任務進行復核和判定,平臺也會提供客觀完整的任務軌跡及重量、區域等信息幫助管理人員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是否屬于違規事件。
鐘鼎資本合伙人湯濤表示,“數據是物流產業從3.0互聯網時代往4.0科技時代變革的最核心紐帶,貨運市場中的車輛載重信息可以直接或間接描述車輛的核心行為數據,并用在不同行業深化垂直應用的潛力。深圳漢德作為國內首先在此領域深耕的軟硬件數據服務一體化公司,率先在此領域完成了商業化落地,實現了批量化裝機,以及足夠高的數據精度,我們相信,深圳漢德將在物流行業的智能化變革中起到重要作用。鐘鼎資本認為,深圳漢德有機會成為鐘鼎物流生態圈中的科技數據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在物流供應鏈領域深耕的基金,鐘鼎將與深圳漢德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數據物流的生態體系,共同推動行業進步。”
苗少光認為,“深圳漢德能夠獲得融資還取決于內部和外部兩個因素。內部來看,我們團隊早在2012年就認準了車載稱重這個方向,技術上至少領先了行業兩年半時間,目前產品已經在全國推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外部來看,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場景數據化、智能化的應用對供應鏈與物流發展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
比如在快遞行業,CR6的連續兩年增長(2019前三季度CR6是79.69%),反映出市場集中度在加強,行業競爭門檻在進一步提高。從2019年的行業價格戰可以看到,無論是順豐還是“通達系”快遞企業都在通過新的措施(推出新產品、降價等)去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當然,價格戰 (加盟型快遞企業)最終比拼的是快遞企業總部有多少利潤空間(補貼)可以給到網點,這就離不開加盟型快遞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及成本優化的技術能力。
縱觀近幾年國內電商物流的發展,迫于成本投入的壓力,一些快遞企業已開始往智能化轉型,通過搭建技術平臺,基于大數據等底層技術應用,構建軟硬件系統,讓更多貨物管理得更加智能高效。
這里看兩個例子:
一直以來,以“規模效應”創造利潤的快遞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提升裝載率以實現利潤的增長。深圳漢德與某一線快遞企業合作,通過智能稱重解決方案實現精細化監控人和車,將原本與運力供應商“一車一公里”的結算方式改為重量,為這家快遞企業提高了4%-5%的裝載率。對此,我們經過粗略的計算:設定一個運輸總量,如果裝載率的提升(5%)即可為快遞企業減少運輸車數(20車可減少1車),大概運輸成本下降5%。按“通達系”每年60億左右的運輸費來算,運輸成本下降5%則可帶來3億元的利潤,結果非常可觀。
第二個案例是某著名快遞服務商(主要是大件貨物),由于過去無法現場識別每票大件貨物重量,物流公司與客戶之間的信任基礎較弱,容易收到投訴,這家快遞服務商使用了深圳漢德的稱重解決方案后,將末端收派的車輛變為“可移動的網點”(可實時稱重、軌跡監控等),客戶能及時知曉每票貨的重量,投訴率大大減少,同時,還縮短了貨物在中轉中心的分揀時間,極大的提高了分揀人員的效率。
苗少光表示,“隨著數據維度越多,信息越多,帶來的價值也越高。未來深圳漢德將把數據帶入商業化場景,結合著位置信息,車輛的實時狀態就可以精確獲得,這個變化必將為物流行業帶來重大變革。”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發展,今天我們已不得不去思考技術對商業變革、供應鏈與物流發展的影響。
商業變革上,無論是京東的無界零售、阿里的新零售,還是蘇寧的智慧零售,他們在零售新商業體系的探索與孵化其實都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驅動。
在供應鏈與物流的發展上,技術的升級也在更深層次去影響到物流的每一個環節。比如:區塊鏈技術實現從生產、倉儲到配送整個環節產品管理的可追溯和可識別;基于大數據分析和算法優化的工具,實現更精準的銷售預測、更科學的物流網絡布局、更合理的庫存管理、更快速的配送路線規劃等;深圳漢德通過實時監測“重量+位置”的信息,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物流領域,幫助企業實現實時的感知及物流運輸全程監控,同時分析出車輛的管理漏洞,以及提升精細化管理。
可以看到,技術在物流行業正在巨大的作用,這不僅僅體現在末端配送的智能化、無人化,實際上在供應鏈能力背后,數字供應鏈、運力優化布局、大數據等等,都將起到重要作用,每一個環節,技術都將不可或缺。
另外,在機器人、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底層技術應用下,物流行業正在經歷智慧化、科技化轉型的巨大時代變革,新一代智慧物流產業版圖已經展開。而隨著新技術時代的來臨,科技型物流企業的價值將會重新被評估。
前海母基金董事總經理雷耀峰認為,智慧物流市場發展迅速,整個行業正由自動化、無人化向數據化、智能化發展,而深圳漢德正好就是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物流行業的一個經典應用。從長遠看,隨著在智慧物流行業內大量的數據積累,深圳漢德還將有望切入數據服務市場,由工具型企業升級為平臺型企業,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零一創投管理合伙人吳運龍表示,“深圳漢德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大幅降低了水泥行業串貨帶來的成本和損失,我們看好深圳漢德未來繼續深耕水泥行業,并在更多領域帶來物流數字化管理的優秀產品”。
對此,苗少光也直言,新技術的發展帶來商業和供應鏈革命,核心還是依托于“數據”。將以往物理世界的“物”,轉化成可描述的“數據”,變成數據化的信息,才有價值。所以,在這個背景下,一家企業的價值創造的基礎不再只是資產,會更強調數據價值。這也是科技型物流企業的價值將會重新被評估的原因之一。
回看物流歷史上每一次獲得突破性發展的背后,其實都離不開消費與產業、技術變化的影子。如今,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水平,促使整個物流業從人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已成為目前物流行業最強烈且迫切的需求。
對于物流行業來說,貨物、車輛等全物流要素的數據化,可以驅動整個行業進行升級,讓數字化變為智能化,驅動整個物流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可以說,未來技術將全球物流行業發展的底層驅動力和核心競爭力,而科技型企業在物流的價值也將凸顯。
苗少光認為,“科技型企業在物流的價值具體表現可以從短期和長期這兩個維度去看。短期就是看科技企業能否在整個鏈條中的每一個節點通過技術的手段幫助物流企業提高它原有的效率。從長期來看,就是從降本增效到通過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技術反向指導企業快速作出決策,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數據化以及智能化的變革。”
總的來看,數字化已是未來的大趨勢,也是每個企業勢必要走的路。數字化的價值體現,一方面可以讓全社會物流要素(人、車、貨、場)的進一步連接和升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這些物流服務平臺借科技之力提升估值。2020年,物流科技型企業深圳漢德獲8000萬A輪融資,作為智能稱重領域的領頭羊,已展示出數年來深圳漢德所積累的能力和價值,相信這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在物流行業的科技型企業也將大放異彩。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5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4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1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74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7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233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