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美團買菜正式上線深圳市場。首批開出9家(前置倉)站點,覆蓋龍崗、寶安、南山、龍華、羅湖等區域。至此,美團買菜的戰略布局完成華北、華東、華南、華中主要市場的覆蓋。
《商業觀察家》獲悉,截至目前,美團買菜在北京布倉47家,深圳9家,加之上海和武漢的站點,美團買菜整體于全國布倉應已超過100個點位。
深圳
常住人口過千萬的深圳,正成為生鮮到家前置倉激戰高地。
樸樸超市今年6月進入深圳,目前已經在深圳開倉16家。樸樸超市創始人士稱,覆蓋深圳預計需要100個倉左右,樸樸超市計劃到明年年中完成深圳覆蓋。
2019年樸樸超市整體前置倉目標是福廈深100個倉位數量。
叮咚買菜則在8月跟進,首批開倉15家。叮咚買菜方面告訴《商業觀察家》,至今在深圳上線運營52個倉,日訂單量基本超過5萬單。
目前來看,作為中國第一大移民城市,深圳年輕人口眾多,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很好,到家市場規模則相對較大。
美團買菜方面人士稱,選擇進入深圳市場,主要就是因為看到深圳居民的生活節奏快,社區人口密集,部分社區生鮮零售配套不完善,居民買菜難問題比較突出。
“生鮮零售的區域化特征明顯。美團買菜的商品和服務,因此都圍繞“滿足本地用戶需求”做優化。比如,針對深圳夜間就餐需求旺盛的特點,美團買菜深圳業務營業時間比其他城市延長,用戶可以從早7點到晚10點使用美團買菜。還比如,深圳外來人口居多,生鮮消費習慣多元化,美團買菜在深圳上線的商品sku相對更豐富。品類擴充到蔬菜豆制品、肉禽蛋、魚蝦貝蟹、水果、乳品早餐、糧油調味等10大品類,近2000種生鮮商品。”
在具體經營上,美團買菜的蔬菜品類根據廣東偏愛“煲湯”特征,推出多款煲湯食材。包括引入洪山菜薹、長白山鮮人參等地標性食材。
廣東飲食更強調新鮮,對活鮮的需求量相對更大,美團買菜則優選了對蝦、皮皮蝦、大閘蟹、梭子蟹、草魚、鱸魚等家常魚蝦貝蟹,提供宰殺處理等服務。深圳當地以年輕人居多,且以小家庭為主,美團買菜就在商品規格上主打300g—600g的小包裝,滿足三口之家一日三餐的生鮮食材需求。性價比方面,美團買菜上線了“1元菜場”,每日推出數十種1、2、3元新鮮食材。
格局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生鮮到家電商近期紛紛都進入了深圳市場。這會否帶來過度競爭問題?
美團買菜方面似乎不太擔心,其認為,當下,生鮮零售的線上化程度整體仍較低,尚處于快速變化的行業發展初期。
與此類似的還有樸樸超市。
樸樸認為,深圳市場大,前置倉到家前期基本上還未正面競爭。
“深圳那么大的城市,(前置倉到家)現屬于各做各的,與樸樸超市在福州市場同永輝的激烈競爭相比,深圳應該不算什么?!?/p>
在福州,三四百人口的城市,樸樸超市和永輝云創前置倉到家+永輝買菜的“巷戰”已幾近白熱化。但競爭的激烈也催生“到家”份額的不斷增長。根據永輝云創早前披露的數據,永輝云創前置倉到家到9月下旬的月活是100多萬,70-80%的福州家庭成為到家的月活用戶。日活用戶到19萬。
深圳市場到家賽道目前則似乎處于跑馬圈地階段。未來可能要看的是,誰的效率更高,能把盈利模型跑通。前置倉當下形態未來可能還會持續迭代。
美團買菜方面人士表示,美團買菜在深圳的首批9家站點將不斷優化商品和服務,同時美團買菜將持續在深圳開店,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密度。后續則不排除會進駐更多城市。
降溫?
近期,市場對于前置倉生鮮到家電商的看法,出現了很多分歧。這種分歧在流動性減少的背景下,讓市場的發展顯得有些微妙。
一方面,前置倉到家電商面臨流量成本和履約成本問題,在當下市場階段必然也是要做補貼和消費習慣培育等方面投入,是比較難盈利的。這造成市面上的“唱衰論”,在過去半年時間來比較盛行。
受流動性減少等影響,我們也看到一些前置倉創業公司似乎出現了貨款拖欠、或延期供應商貨款的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除了創業公司外,許多線上、零售巨頭近期則紛紛進入了前置倉買菜賽道。
比如,美團買菜目前已經初具規模。
微信近期在福州測試上線智慧零售頻道,其中,“買菜”的極速達業務是核心。
阿里旗下餓了么餓鮮達、淘鮮達、盒馬鮮生及推出不久的“菜劃算”等,也兵分幾路,在前置倉賽道布局。
所以,該如何解釋這種現像?
整體來看,對于生鮮到家市場,需求是沒有問題的,尤其在年輕家庭消費者中,隨著購買力提升,及對購物便利性需求的提升,這甚至已經成為了比較剛需的新需求。
進而,許多市場人士認為,至少在大城市,生鮮到家未來5年可能會拿到生鮮消費的30%左右市場份額。但這里面,前置倉到家會分走多少,則有很大爭議。
一些市場人士傾向于將前置倉定位為補充性購物渠道。因為前置倉的流量、履約成本等很高。
另一些市場人士則認為前置倉有機會成為主流購物渠道,因為相比線下,前置倉的到家履約效率更高,且是目的性、場景化的購買渠道。
即消費者是主動登錄前置倉電商APP(小程序)來購買的,目的性明確,轉化率很高,進來就是為買菜來的。留存率也不錯。
一些前置倉方面的測試稱,前置倉的轉化率可以做到50%,“老客”也非常忠誠,幾乎百分之百留存。
所以,從需求層面來看,前置倉似乎又有機會打造成為一個新的消費場景。前提則是能跑通盈利模型,能撐過市場培育。
這也造成前置倉賽道當下比較依賴資本、資金能力。這個領域如果有企業擁有比較強的資金能力,在目前市場階段下,會是一個比較大的競爭優勢。
美團策略
基于此,來看美團買菜的未來發展。
美團買菜的優勢可能在以下四個層面。
一、 契合美團整體戰略。
美團專注“吃”,所以生鮮是美團不會忽視的業務,相關的資源投入、戰略會比較聚焦,會持續探索最優模式。業務發展會有定力,“錢”可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早前,美團已發展的餐飲,乃至食材B2B業務,在未來也可能會與生鮮零售業務進行更多資源協同。
二、 用戶契合。
一方面,美團年度交易用戶總數達4.2億,其中主體是年輕消費者,這些用戶當下正在組建家庭,就是說這些用戶正在成為買菜的用戶。所以,美團是有基礎流量成本優勢的。
另一方面,發展買菜業務,對于美團來說,也是對吃的全場景布局。既能提升美團的用戶粘性,更好建立服務閉環。也存在一些新用戶市場的發展空間。當下,中國人買菜的主體人群還是中老年人,發展“買菜”到家業務,有助于美團涉足中老年人用戶市場。
三、 運營成本相對低。
像分布式到家業務的技術平臺、同城配團隊等,美團很多都有現成資源,是早前餐飲業務所積淀下來的。
現在做生鮮到家業務,會有規模效應,運營成本可能會相對低。
四、 學習能力強。
這是《商業觀察家》接觸美團以來,比較明顯的感覺。
美團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學習型組織,與線下企業比,這一塊的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員工隊伍的教育水平等也相對較高,學習能力比較強。
美團對消費場景、需求變化的研究能力也比較強。
比如,美團買菜很早前就有市場分層定位。北上深一線城市是提供手機下單,最快30分鐘送達的“到家”模式;對于武漢為代表的二三線城市,美團買菜則是測試、試行到站“自提”模式。
前者在于一線城市顧客對前置倉的需求、對時間、時效性要求更高,也更有能力支付到家的服務溢價;后者則考慮到二三線城市,消費者時間相對更為充裕,時間成本效率一定程度上會讓位于性價比。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51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6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300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19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22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2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45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92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16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1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