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文件下載:20191119雙11:數字折疊(1).pdf
2019年天貓“雙11”落下帷幕,全天成交2684億元,再創新高。11月14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阿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19“看中國”思想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表示,對商家而言,“雙11”早已不僅僅是賣貨的節日,而是未來經濟的練兵場,企業借力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完成數字化轉型,創建“數字折疊”,實現最準確、最快捷、最高效的供需匹配。
比起2684億的成交數字,這些事實更值得關注:
2019雙11訂單峰值高達54.4萬筆/秒。相當于6個鳥巢體育場坐滿觀眾,在同一秒下單,背后的商品、交易、支付、庫存、物流等系統零誤差。
阿里巴巴核心系統100%上公有云。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家其他公司能做到這一點。不管是門店、運營、存儲、計算,所有體系都跑到云上。
1.7億筆訂單是由C2M的方式實現的。消費者和工廠實現了“直連”。
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對象,不是銷售或者電商的總經理,而是董事長和CEO帶領各業務部門到阿里巴巴討論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問題。
商家備貨不再區分渠道,線上線下一盤貨,統一調撥。
為了支持前端業務的轉變,基礎設施和組織架構紛紛向中臺和互聯網液態組織轉型。
(如插圖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眾號回復“數字折疊”,獲取完整版PPT)
這些事實的背后,體現了商家希望改變供需之間鏈條過長的強烈愿望。過去的十幾年,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IT化改造,但由于消費者、零售、批發、品牌、研發、制造、供應鏈、原材料的鏈條過于復雜和漫長,供需之間的距離在縮短,但是速度極其緩慢。
高紅冰表示:“平面上的兩點,最短距離不是直線,而是將平面折疊,讓兩點重合。過去十幾年,所有企業的努力都是在把供需之間的連接從曲線變成直線,供需緩慢接近。而今年雙11,我們看到大量的企業向消費者“折疊”,實現供需直連,而這其中的推手則是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
基于過去20年的沉淀,阿里巴巴形成了獨特的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為各行各業分享數字化理念和能力。越來越多的企業依托它從網上銷售走向全鏈路的數字化運營,加速“數字折疊”,成為可持續的增長力。
企業創建“數字折疊”,要遵循四項基本原則:
(一)戰略:徹底貫徹數字化戰略,95.6%的企業實現盈利
數字化戰略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為企業搶抓數字化發展先機、加速轉型變革提供方向性、全局性的方略。將數字化貫穿戰略始終的企業中,實現業績增長和盈利的企業占比高達91.7%、95.8%;在有公司級數字化轉型規劃的企業中,實現業績增長和盈利的企業占比則達到85.7%、85.7%;而在無數字化轉型專項規劃的企業中,僅有75.0%的企業實現了業績增長和盈利。
(二)業務:切忌前端和后端“手腳不協調”
目前,中國企業普遍存在前后端“手腳不協調”的問題。靠近消費端的環節數字化轉型基礎好、起步早,數字化轉型相對容易;而靠近制造端的環節受核心技術能力不足、數字化基礎薄弱等因素制約,數字化轉型面臨較大挑戰。靠近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環節數字化水平相對較高,銷售預測準確度高于70%的企業比例達38.7%;而生產制造環節是企業業務全鏈條中數字化水平的“最低點”,設備基本實現數字化的企業比例僅為13.8%。生產制造環節數字化成為企業實現全鏈路數字化的關鍵掣肘。
但數字化轉型對于各行業的影響領域不同。在快消行業,終端數字化、線上線下會員打通、在線上及新零售水平領先者和落后者的差異較大。而在服裝行業,差異較大的領域則在產品設計、研發環節數字化、全域消費者資產。
(如插圖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眾號回復“數字折疊”,獲取完整版PPT)
(三)基礎設施:中臺是關鍵抓手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隨著市場需求個性化、企業業務多元化、組織模式動態化、核心數據復雜化,數字中臺概念應運而生。中臺包含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是一個端到端打通的業務系統和數據系統,用云計算做支撐,在上層做零售、消費、生產制造、供給。所有應用放在這個中臺上進行連接,是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前臺業務需求,將企業內部的數據、技術、業務沉淀出一套可方便調用的綜合服務平臺。它通過智能化的數據應用助力企業實現更快的業務創新和成本更低的業務探索,正成為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主流方法和最佳實踐。
(如插圖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眾號回復“數字折疊”,獲取完整版PPT)
(四)組織:15.7%企業實現網絡化可及時響應的組織模式
中國企業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推動組織工作管理模式在線化發展,目前已有92.2%的企業在組織管理和溝通協調過程中實現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移動端組織協同工具使用,通過數字化工具應用提升企業內部的溝通協調和組織變革水平。從企業組織結構來看,業務模式的變革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動態的、靈活的、可擴展的組織模式來支撐,但數據分析結果表明,當前僅有15.7%的企業實現了網絡化、可及時響應的組織模式,科層式、矩陣式的組織模式仍是當前企業組織結構的主流,構建網絡化、智能化的組織模式仍是數字時代組織形態演進的一大趨勢。
洛可可設計集團在全國各地的子公司和設計中心有三十多個,將近1000人。通過與釘釘的合作,洛可可搭建了專屬生態在線溝通協同設計創新平臺——“洛釘釘項目工作臺”,通過組織、溝通、協同、業務和生態在線,解決了公司內部的溝通協同痛點;并將設計項目通過“洛釘釘”實現實時在線溝通、在線進行項目進度跟蹤、在線提案、在線確認、在線存儲沉淀,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通過“洛釘釘”,洛可可實現了數字化統一平臺上多方生態的高效協同,并通過數字化的工作方式,在傳統組織向智能組織轉型過程中,打通了在線交互、接口透明、群體創造等要素,實現了洛可可運營管理方式由金字塔模式向透明扁平化群體創造驅動的轉型。
“我們從不把釘釘當做供應商,而是自己的器官。”洛可可集團總裁李毅超如此描述釘釘的角色,“從長期發展來看,釘釘所能解決的問題是結合1000萬家企業的最優解決方案,一定比洛可可自己發明輪子要快得多。”
過去,零售端各種業態,如專賣店、超市、商場、體驗店,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IT系統。今天,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把消費者和物理場景進行連接,變成一體化的實體門店,跟IT系統進一步整合,形成全新的一套互聯網或者DT的體系。雙11當天,2684億成交額的背后,是線下零售體系跟線上互動,供應、庫存管理等數字一體化。
一個制造業企業,有自己的物流、制造、供應鏈、研發體系,有ERP、CRM等IT系統。這是基于企業內部流程打造的封閉IT系統。這套系統需要變成一套開放的、能夠對接到消費側的、數據化的互聯網系統或者DT系統。這部分轉型的很慢,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企業上云,建立中臺是加速這一過程的法寶。
因需而動,因消費而變,是未來的商業范式。目前大多數企業是建立在2B的戰略設計之上的。而未來,企業一定會直接2C,把兩個市場打通。打通兩個市場的關鍵是要建立“折疊思維”。從戰略、業務、基礎設施、組織四個維度,同步推進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完成從IT到DT的轉型,通過折疊來縮短供需之間的距離。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496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5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72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72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0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25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1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98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2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