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節,淘寶和京東都創了自己的銷售記錄。京東的成交金額超1658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累計成交金額1598億元。淘寶和天貓,在參與商家的數量和促銷力度均有限的情況下,營業額遠超預想效果,達到2684億元。不知正讀此文的小伙伴們貢獻了多少?在經濟不景氣的2019年,這樣的銷售業績到底是因為大家都挺有錢的?還是因為缺錢了,所以趁著有優惠就囤貨?無論原因是什么,電商渠道不斷刷新的銷售記錄,都極大得益于數字化供應鏈的創新和與之配合的組織架構變革。
伴隨著新零售概念的火爆,“前置倉”幾乎成了最熱門的物流專業詞匯。前置倉是一種倉配模式,每個門店或者合作物流商的分撥配送網點,都是一個中小型的倉儲配送中心。區域中央倉庫對前置倉供貨,前置倉覆蓋最后一公里。前置倉是在離消費者較近的地方,可能是某個辦公樓,某個社區里設置的一個小型倉庫。
電商銷售模式下,所有的銷售數據就能夠有高效且準確的數字化沉淀,使得商家可以基于數據做精準的消費者畫像。當消費者把考慮中的商品放入購物車后,即便沒有真正下單,大數據分析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歷史消費記錄,匯總出客戶畫像或標簽,模擬計算出消費者下單的可能性。根據此數據分析,做出前置倉的需求預測,將商品提前配送到前置倉。一旦消費者下單,1-2個小時就能配送上門。像盒馬生鮮、天天果園、每日優鮮等都在使用這個模式支撐在門店3公里范圍內可以做到APP下單后1小時內送達。京東旗下的京東物流,阿里旗下的菜鳥,也都是以類似的方式支撐京東和淘寶用戶的消費體驗。
比如,某美女在雙十一前,把幾款喜歡的歐萊雅彩妝放入了購物車,雙十一凌晨1點左右邊看直播邊下單,美女清空購物車后開心的關機睡了。她的彩妝訂單在半夜3點左右已分配至離她家最近的前置倉,凌晨6點前完成打包,快遞小哥7點前陸續離開站點開始配送,7點半時美女剛洗好臉,正想著新買的口紅應該會應季,叮咚,門鈴響起快遞送到,剛好出門前就能用上新口紅。
這樣便捷的消費體驗逐步使得消費者的行為模式發生改變,而客戶消費模式的變化,必然影響到企業的組織架構。
以物流總監的職能范圍為例,傳統企業里物流總監負責的職能包括:
廠內倉庫、包裝、物流報價、三方物流供應商管理;非生產性采購的運輸、倉儲、關務等物流服務。職能的重點在于運營管理和物流采購,以及對應的成本和效率的平衡與優化。物流總監管理的團隊也主要由運營人員組成,招聘的JD(Job Description 工作描述) 都是這樣的 :
工作關系 |
|
公司內協調對象 |
生產、質量、財務、采購、銷售 |
公司外協調對象 |
海關、商檢、客戶、材料供應商、承運公司、報關公司、第三方倉庫、 |
即便是在零售行業,物流總監不需要負責生產性企業里工廠物流,其工作重點也在中央倉庫、區域分撥倉庫,干線運輸和市內配送的協調;以及相應的效率和成本管理上。
在傳統企業里的供應鏈組織架構是多層級,一份KPI考核報告的匯報,一起配送失誤導致的嚴重客戶投訴,某個市場物流能力的不足...等等這些信息的傳遞都基本遵循著匯報線:
專員->主管->經理->總監->VP
你能想象,在用戶凌晨1點下單,7點收貨這樣的場景里,某個城市里某個倉庫的包裝或發運能力出現問題時,也通過這樣冗長的匯報線去解決嗎?正在被零售企業實踐的場景是:物流總監坐在Control Tower(物流控制塔)的監控屏幕前,根據每5分鐘刷新一次的更新,和模擬預測數據,在問題發生之前,就電話可能會缺貨或者運力短缺的前置倉站點,進行資源調配與協調。總監與部門員工配合,監控不同重要程度的倉庫或線路。這樣的組織架構是扁平的、敏捷的。
在新零售場景下,尤其是電商渠道的銷售,數字化成為主要的驅動力。市場的主導也由傳統的“產品主導”演變成“產品+服務主導”。這其中服務的重要部分就是物流服務,物流服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消費者最終會不會買單,這種影響力度在傳統零售領域是不存在的。而要保證和提高物流服務能力,物流總監職能里的運營部分,就已是最簡單的部分,甚至是可以完全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部分了。而更加復雜和重要職能反而變成了以下4類職能:
大數據:基于數據挖掘和分析,優化預測、提高時效、優化運營效率、端到端的訂單管理、成本分析、追蹤客戶滿意度。
IT 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與TMS 運輸管理系統的配置與管理,它們功能的開發與業務需求的匹配;與企業ERP的對接與數據的及時更新;物流數據與其它職能部門的打通
項目管理:配合公司的新產品、新市場、新渠道的需求,設計流程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
質量控制:對運營或者第三方物流,和以上3個重要職能的質量管理。
目前為止,各個大學本科開設的物流課程,與企業的需求甚至是物流服務商對人才的需求都是脫節的。而已經離開校園在供應鏈和物流崗位上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供應鏈人,他們的知識結構與市場需求之間,也將有著越來越多的落差。關于某頭部公司,在2017年大幅裁減采購和跟單人員,而與此同時增加了很多數據分析師的崗位。那些被裁掉的崗位上有多少人有能力轉崗到在擴招的崗位上呢?
首先,要跨出自己細分的職能領域,系統化的學習和梳理供應鏈知識,以培養自己的全局觀。這樣才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下,對自己所在的公司、行業,對所在公司的戰略有著更好的理解。在看到公司的一些變化和調整時,能夠覺察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和趨勢,調整自己的工作重點和職業規劃。
其次,要有項目管理的能力,并不是說要去做項目經理,而是培養自己參與和領導項目的能力。今后沒有任何一個崗位是可以靠著固有的經驗和能力一直做下去的,而一家企業要在市場上生存,適用市場變化,就一定會不斷的有各種新的項目。基于自己的專業和經驗,做一個優秀的項目貢獻者,就能極大的保持職場競爭力。這需要很多軟技巧的能力培養,比如溝通、沖突管理、時間管理等等,這些軟技巧是永遠無法被系統或機器人所替代的。感興趣的小伙伴請參考《哈佛商業評論|隨著人工智能的介入,新的供應鏈工作正在興起》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和應用后臺、中臺、前臺,這樣的企業管理和組織架構模式。這樣的組織架構下,每個人都像是自帶一定優勢功能的U盤,即插即用的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參與不同的項目。一位從傳統零售業轉到某頭部電商工作的供應鏈同行說,他在2年里因為參與不同的項目而換了2個大部門共3個老板,但基本不影響他的績效評估。他的績效評估主要基于項目而非他匯報的老板。對比傳統企業里,職場人都要講究個跟著哪位老板,誰是誰的嫡系等等,是完全不同的職場邏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保持不斷的學習。社會對能力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未來10年有一件事情會發生,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很多能力,在10年后不再是能力。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不是像我這樣的Employee有時擔心工作會被機器替代。企業家是主動去尋找和研究利用現有的人工智能水平能用機器替代哪些工作和職位,有一個職位能被機器替代,就意味著企業可以用一個機器去掙這個人的工資了。
所有,只有能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學習力。面對變化,保持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樂于學習新事物,才可能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
供應鏈在不斷發展和創新,組織架構會有變革,崗位可以邊緣化,供應鏈人卻一定可以有方式去應對變化,不斷的成長和適應變革。一起共勉。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1628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1625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597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10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9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03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22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41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08 閱讀大跌!!!重挫14%
996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