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日益激烈的運動鞋服市場給物流帶來新的定位與思考,而物流的轉型升級則能幫助運動鞋服企業提升競爭力。
現階段,運動鞋服行業發展比較樂觀。全球運動鞋服市場規模由2013年的2,306.4億美元到2018年的3,165.5億美元。不過,該行業的集中度明顯高于其他鞋服品類,加之產品更加趨于精細化、需求更加碎片化,其背后的物流也正在應時而變,成為企業得以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2008年是運動鞋服物流發展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運動鞋服企業銷售主要以批發和代理模式為主,物流所承載的功能有限,更多是采用總倉大進大出以及結合總倉分倉門店的直線配發模式。當時,運動鞋服品類處于供小于求的局面,各個企業的貨品周轉速度較快,物流運作多以正向物流為主,極少存在逆向物流,物流整體業態較為“單純”,企業內部對于物流的管理、優化也并無迫切需求。
在2008年奧運會之后,運動鞋服業的紅利結束,行業競爭整合加劇,銷售模式也發生變化由原來代理商為主轉變成直聯營為主的模式。彼時的商品迎來供大于求的局面,再加上同質化嚴重,退貨率增加、庫存量加大,整個行業的銷售額迅速下滑。幾個知名國內運動鞋服品牌企業也均由于庫存問題導致經營十分困難,在后期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去庫存后,才扭轉危機。隨后,如何優化物流、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成為運動鞋服企業的關注點,它們紛紛將原本定位為銷售體系下屬的物流部獨立出來,物流的觸角也持續外延。
不得不說,緊隨運動鞋服市場環境變化而優化物流是明智之舉,但如果物流沒“變”好,則會成為運動鞋服企業發展的痛點。而且,物流成本(倉儲、運輸和人工)通常占企業總花費的90%以上,占比之高不容忽視。
首先,以結果導向來分析,倉儲體系搭建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企業物流成本的高低,而倉儲的宏觀布局和運作流程優化也是運動鞋服企業物流的重要組成點。但企業物流往往受限于其商業模式,容易造成倉儲布局和企業發展脫節。例如,很多企業至今還保持傳統行政區域為主要物流倉儲網點的模式,常常忽略CDC(中央配送中心)或RDC(區域配送中心)在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甚至過度著力于CDC倉的自動化建設,但過于“高大上”的架子往往不符合企業對物流柔性化的需求,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其次,運動鞋服企業運輸體系的內在和外在問題共存。在新零售的趨勢下,即時配送、多元化運輸組成將是考量企業物流競爭力的核心,也是需要必備的基礎能力。終端配送類似一個“腰部薄弱”的市場,發展受限于點位多、體量波動大等因素,企業很難找到最優的利潤點,甚至始終處于時效和成本博弈的局面。對于企業來說,“最后一公里”的運輸痛點,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最后,物流體系的合理化始終離不開物流組織架構的構建,不同的組織架構反映的是物流對企業發展的不同契合度。物流管理職能是運動鞋服企業物流體系發展的核心,但往往企業管理者忽視或漠視物流職能轉變的重要性。例如,大部分企業的物流架構都是以CDC倉為核心進行打造,直接管理半徑局限于CDC、RDC、干線運輸等,而分倉等模塊以監督幫扶為主。這樣的模式導致企業想快速滲透到分公司物流或者支持終端配送都顯得力不從心。
運動鞋服業物流雖無法以一套標準“治天下”,但企業能否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物流體系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傳統物流只負責簡單的貨品位移,而現代物流則需要通過物流運作來產生產品和服務的增值。
物流體系的價值鏈核心是基于市場和消費者需求來重構的,需要從組織、倉儲、運輸、信息、服務以及零售中臺等多層面協同打造。運動鞋服企業物流通常依托于企業的業務模式和市場環境發展趨勢而調整,所以現代企業物流體系應具備更合理的倉儲布局,適度自動化、更加柔性化的倉庫建設,更多元化的運輸體系以及垂直式的物流管理。
在倉儲方面,倉儲布局和倉配能力同樣重要,核心是把握企業對倉儲發展的需求。未來,運動鞋服行業物流必然是“以廠建倉”+“以客建倉”的模式,簡言之,自營倉庫必然會分成一體倉和功能倉兩種模式。例如,隨著電商流量紅利的弱化,線上線下貨品共享已經是運動鞋服企業的不二選擇。一體倉不但兼顧傳統鞋服期貨的整體配發,也能成為電商最大的自營倉庫,同時兼備單倉發店鋪的能力。而功能倉不僅承擔簡單的倉儲業務,還有著逆向退貨分揀、近區域生產入庫承接等能力。例如,運功鞋服品牌鴻星爾克通過上述兩種倉庫類型的組合搭配,在5年內,不但業務量提升60%,倉儲面積也降低6萬平方米,甚至倉儲和人工費用都降低了20%以上。
在自動化倉方面,運動鞋服企業建設適度自動化的CDC尤為重要,既能降低物流人員勞動強度,又能提升運作效率。此外,倉庫設計流程和設備選擇也要考慮到柔性化,在滿足日常運作需要的同時,也能在業務大幅度攀升的情況下不被設備的流量所限制。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裝備卻互不聯通,這樣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高效益,反而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未來,CDC一定是集合總倉、配送倉和電商倉三倉功能為一體的倉庫,需要有極強的拆零能力,并具備直配到門店功能,利用適度自動化和更加柔性化方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運輸體系方面,因終端貨品配送和調撥反應速度是貨品的“生命線”,所以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不在于對末端運輸的改變,而是對整個運輸方式進行轉型升級方能實現。例如,通過運動鞋服企業物流和社會物流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運輸體系多元化,從而促使貨物快速流轉。運輸體系整合的核心在于打造企業適用的運輸體系,擁抱社會各類資源,敢于突破運輸壁壘、不斷融合。需要注意的是,未來運動鞋服的訂單量將呈現少批量、多批次的形態,即時配送或將成為運輸體系變革的方向。
在管理方面,運動鞋服企業物流需要采用垂直式管理,并下沉到一線倉庫,推動物流技術和專業能力升級。傳統的監督型也要向管理型轉變,通過整合物流資源,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逐步形成集約高效并極具擴展性的物流體系。
每個運動鞋服企業的物流都有其獨特之處,也有需要重點解決的瓶頸問題。但是,物流是互通的,物流價值鏈的高效率和柔性特征將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物流體現的是企業軟硬實力結合的產物,全渠道供應鏈體系建設應該以物流為驅動器,聚焦流通、整鏈推進,并通過物流來打通線上線下、整合資源,從而提升服務,創造價值。
作者系鴻星爾克(廈門)實業有限公司物流管理中心副總監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8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4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4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8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5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8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4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