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紛紛布局, 百億級專業航空貨運樞紐相繼落地,這背后有怎樣的戰略考量,中國快遞企業還要多久才能追上國際巨頭,我們一起來聊聊。
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已達1.22萬億元,國際物流需求顯著增加,近年來,機電產品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長顯著,以太陽能、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在全球競爭中表現出色,催生了更多元化的航空物流需求。
向國際市場尋找增長空間:
而國內快遞企業經歷了30年的發展,市場競爭近乎白熱化,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快遞企業迫切需要出海尋找新的增長點。別看航空貨運在全球貿易的運力只占總量不到1%,但貨值占比卻高達35%,而且航空貨運市場價值還在以5.92%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國家戰略支持:
與此同時也有國家的戰略支持,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為快遞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我國在航空貨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前不久發布的《關于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到高質量推進鄂州花湖機場等專業性航空貨運樞紐的運營。這些樞紐的建設不僅提升了物流效率,還能讓中國在全球物流網絡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首先是機隊規模,FedEx、UPS等國際巨頭都擁有龐大的機隊規模,相比之下,中國快遞公司全貨機的數量仍然遠少于國際快遞巨頭。
依托于航空樞紐的國際網絡布局上,FedEx、DHL等國際巨頭早已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了高度優化的物流網絡,比如FedEx核心樞紐孟菲斯機場采用軸輻射式網絡布局,能夠用更少的飛機撬動更多貨量,94%的貨物都要在孟菲斯機場中轉后,通過廣泛覆蓋全球的航空及陸運網絡,讓貨物能夠迅速高效地在全球范圍內流動。
中國快遞企業雖然也在積極建設航空樞紐,但多數仍處于初級階段,缺乏世界級樞紐,國際航線和樞紐建設上的布局也相對較弱。
像鋰電池、半導體和醫藥這些類型的高附加值產品,對儲存、運輸精準度和專業化都有著較高標準的要求。在這些專業化能力上,國內快遞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時,國際快遞巨頭的品牌影響力覆蓋全球,在新興市場也有較高的認知度。相比之下,中國快遞公司雖然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在海外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相對有限。
以上這些差距,正是中國快遞企業趕超的方向,我們相信中國快遞企業會在未來幾年內逐步縮小這些差距,你覺得哪家快遞企業能最快趕超國際巨頭呢,評論區聊聊吧。
作者 | 三筒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5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1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2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5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9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56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9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