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首次報告出現“問題”,稱只有小部分歐洲企業提交的報告符合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首次報告要求。歐委會也于近日公開表示,截至2月底已有近13000份報告提交。根據德國排放交易管理局(German Emissions Trading Authority)給《金融時報》提供的數據,在德國2萬家必須按時報告排放量的企業中,只有不到10%的公司按時、準確地上報了排放數據。
這一情況也發生在了其他國家。瑞典環境保護署公開表示,瑞典境內只有11%的企業按時提交了報告。德國聯邦環境機構(German Federal Environment Agency)負責人表示,導致出現此“問題”的重要原因是,截至目前大多數進口商并不清楚“提交報告這項任務”,并且該機制由于尚處于過渡期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歐委會曾因技術故障將首次上報排放數據期限延長了1個月。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2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是一項單邊措施,目前已經引發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高度關注。實際上,該機制與減輕氣候變化影響并不沖突,包括建立一個為排放定價的交易體系。然而,在初始階段,該交易體系中的大量豁免政策削弱了其效力,后續歐盟嘗試加速取消該體系中的豁免配額,導致部分人開始擔心企業會遷移到沒有類似法規的管轄區。也正因如此,“碳泄漏”的問題促使歐盟對“從不為碳定價的國家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在此背景下,部分國家自該機制試運行以來一直對其保持高度關注。
2021年3月份,歐盟議會投票通過設立碳邊境調節機制的議案,最終法案于2023年5月16日官方公報發布,并于去年10月1日正式進入過渡期。在該機制作用下,歐盟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鋼鐵、水泥、鋁和化肥等商品征稅(碳關稅)。消息公布后,立即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中掀起“擔憂浪潮”。來自巴西、南非、印度等多國的專家公開表示,歐盟征收碳關稅的計劃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歧視性的”和不公平的。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曾公開表示,歐盟提出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對印度來說是一個重大問題,可能會影響印度出口到歐盟地區的各種商品,如鋼鐵。他強調了全球視角的重要性,并表示印度不會容忍這種不公平的做法,同時印度將在世貿組織反對歐盟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就歐盟成員國家內部而言,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消彼長。部分歐盟成員國家選擇謹慎地支持該機制,但條件是他們能繼續免費獲得碳配額。然而,就前文所述,歐盟正在嘗試加速取消免費的碳配額。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目的是確保進口產品與歐盟內部生產的產品面臨相同的碳成本,從而實現“公平競爭”。對于歐盟以外的國家,要求詳細報告產品的排放強度,在沒有具體公司數據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部門平均值,這不可避免地給國際貿易正常開展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和影響。通過整理相關資料,可以發現,該機制引發了有關其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法律問題,特別是有關根據生產方法對產品進行處理的問題,以及該機制可能被視為歐盟法域外適用的問題。歐盟方面暫時給出了幾個“辯護”理由,例如稱碳關稅是屬于歐盟政策的進口關稅,本質上不具有治外法權性質。
歐委會官方表示,在第一輪報告提交結束后,其將根據第一批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相關流程與操作。這一制度能否經過“進一步完善”而更具公平性?各國能否相繼制定出能夠減少貿易矛盾、透明、公平合理的相關制度?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正道在何方?這些問題還需等待時間作答。
趙英民表示,全球氣候治理應該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等國際社會早已達成共識的原則,充分尊重國家自主貢獻“自下而上”的制度安排,充分尊重不同國家的國情和能力基礎,通過《巴黎協定》第六條的談判,達成廣泛的全球碳市場合作共識,也要避免采取單邊行動,減少對區域外國家不必要的負面外溢效應。雖然目前《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具體實施細節還正在談,但這將成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正道。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2279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2276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625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31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99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24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22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62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29 閱讀大跌!!!重挫14%
10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