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688648。IPO發行價15.18元/股,上市首日大幅高開157%,當日收盤價35.22元,總市值約為47.9億。
背靠郵政集團
招股意向書顯示,中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中郵科技65.17%的股份,系公司的控股股東,而郵政集團持有中郵資本100%的股權,所以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報告期內,公司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72557.17萬元、60350.61萬元、43341.72萬元和8317.56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91%、29.33%、19.53%和9.84%。
以上關聯交易主要為公司向郵政集團提供智能分揀系統、智能傳輸系統和智能專用車等的銷售收入,關聯交易占比較高,主要是由于郵政集團智能物流系統和智能專用車的需求較大,與公司合作歷史較長,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客戶高度集中
中郵科技在招股意向書中表示,公司主要客戶包括郵政集團、順豐、京東、德邦、韻達、燕文物流等大型快遞物流企業及知名電商平臺,以及華為、3M 中國、海爾家電、中國煙草、南方電網等其他領域知名企業。
近三年來,中郵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均在90%以上,且逐年提高。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客戶相對集中的情況與下游行業集中度較高有關。
其中,順豐從2021年起,取代郵政集團,成為中郵科技的第一大客戶,2022年上半年公司八成以上的營收來自順豐。且基于順豐在快遞物流行業的龍頭地位和公司的在手訂單情況,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與順豐的交易將持續存在。
依賴系統賺錢
中郵科技主要從事智能物流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并提供相關服務,產品主要包括智能分揀系統、智能傳輸系統等,具備為終端客戶提供多種應用場景下的定制化、專業化和智能化的智能物流系統和技術服務能力。
同時,中郵科技還積極開拓智能專用車領域,通過自主改造設計多類型、高附加值專用車,為下游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車型,充分滿足客戶需求。
雖然中郵科技的主要產品包括智能物流系統、智能專用車、備品備件及技術服務等。單根據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智能物流系統收入占94.54%,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科技賦能物流
目前對于人工智能是替代人力操作還是輔助人的工作還有爭議,但在物流行業,短期內,人工智能更多是做流程和管理優化,并不能直接取代人力。
人工智能在物流各環節的應用分布方面,智能配送的落地環境尚不成熟,現階段規模較小,但未來想象空間極大;智能運輸與智能倉儲占比較大,兩者占據了八成以上的份額;智能客服的應用場景較為單一,在各環節中占比最小。
賦能配送服務
配送是貨物流動過程的最后環節,也是物流鏈條上人力資源投入最重的環節。對于旨在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人力效能的人工智能而言,配送領域的應用前景相當廣闊,且場景清晰明確。
從“替代人工”角度來看,配送中的人工智能核心應用集中于無人配送領域,實現形式是無人配送車與配送無人機。但目前看來,無人配送得應用范圍很小,基本是在快遞員不愿或者不便配送的場景。因此不是將現有的人工替換掉,而是幫人完成配送服務。
從“輔助管理”角度來看,人工智能主要應用在即時配送領域的訂單分配系統中,為系統提供訂單數量預估、訂單實時匹配、訂單路徑規劃等能力。幫助投遞員節省時間,提高配送效率。
人工智能在物流配送領域的施展空間極大,但受限于技術穩定度不足、成本與收益不匹配、監管政策嚴格等因素,無人配送在商業落地層面尚處在萌芽階段。所以,快遞員無需擔心失業,而應及時學習使用相關智能設備,提升個人配送效果。
賦能運輸服務
運輸是物流產業鏈條的核心環節,也是物流成本構成的重要內容,運輸費用在社會物流總費用中的占比始終在50%以上。
但由于運輸環境及運輸設備的復雜性,現階段人工智能在物流運輸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人工智能在物流運輸環節的應用集中于公路干線運輸。
人工智能賦能物流運輸的最終形態必然將是由無人卡車替代人工駕駛卡車,盡管近兩年自動駕駛在卡車領域進展順利,無人卡車在港區、園區等相對封閉的場景中已經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但與實際運營的距離尚遠。
未來數年內,人工智能在物流運輸中的商業化價值主要體現在車輛狀態監測、駕駛行為監控等功能。所以,物流司機無需擔心失業,反而有必要利用AI功能輔助駕駛工作。
物流業是一個“動靜結合”的產業,配送與運輸代表著物流的“動”,倉儲則代表物流的“靜”。
賦能倉儲服務
為了提升效率,物流產業對倉儲也有“動”起來的強烈需求,智能倉儲即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及各類軟件系統的綜合應用,讓傳統靜態倉儲也朝著動靜結合的方向進行轉變。
從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在智能倉儲系統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仍以貨物體積測算、電子面單識別、物流設備調度、視覺引導、視覺監控等多種類型的點狀應用散布于整個系統的各個環節當中。
因此,對于操作工來說,智能倉儲系統的持續優化將簡化工作人員的操作流程,減輕一線員工的工作壓力。
賽道“錢”景廣闊
智能物流領域的發展速度很快,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有關分析指出,2022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6995億元,較2021年增長8%。而根據預測,到2023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466億元。
隨著電商、制造業、農業等行業對智能倉儲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物流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同時,政府從政策上加強引導,加大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也為智能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領域高手云集
中郵科技是國內智能物流系統領域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然而隨著技術能力的提升和行業理解的加深,越來越多的相關企業開始進軍智能物流這一賽道。
其中,順豐科技、京東物流和菜鳥網絡是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供應商。其智能服務領域包括智能倉儲、智能配送、智能物流等。
另外,中遠海運、招商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等國有企業也在智能物流領域具有較高的智能化水平,占據主要地位。同時,“三通一達”在智能物流的民企板塊占有重要位置,德邦物流在機器人分揀系統等領域有較高聲望。此外,主業非物流的大型企業也有許多興辦了物流公司,其物流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總的來說,很多物流公司都提供了智能物流的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基于近幾年智能軟硬件、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智慧化技術手段的發展,目前物流行業已經一定程度上實現物流各環節精細化、動態化、可視化管理。
伴隨著智能感應技術和AI大模型的升級進步,物流系統智能化分析決策和自動化操作執行能力也在迅速提高,相信未來幾年就可完全實現物流服務的實時化、可控化和便捷化管理。
然而,科技的發展目標是服務于人類,無論是快遞員、物流司機還是操作工或其他一線工人,都無需焦慮人工智能的發展,而是應該盡快掌握智能化工具,輔助個人實際工作。
對于中郵科技這類科技公司,除了推進智能物流產業的科技創新,同時也需要重視人類的價值和安全。唯有在技術進展和人文關懷的雙重推動下,才能實現人工智能和人類和諧共存的未來。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9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9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8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5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14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0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54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