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寄遞,是時效強、配送服務要求高的生鮮冷鏈業務,背后考驗著各大快遞的綜合實力。在傳統電商市場遭遇增量天花板的當下,冷鏈物流能帶來多大的增長空間,目前來看,并非想象中簡單。
順豐依舊扮演著主角的身份,陽澄湖開捕當天,順豐無人機開啟“第一簍蟹”運輸,僅僅10分鐘,即將大閘蟹從10公里以外的湖中央運輸到主會場。如果采用傳統汽運方式,則需要30分鐘。
順豐這一波操作賺足了眼球,今年是順豐為陽澄湖大閘蟹保駕護航的第16個年頭,其在源頭產地布局100多個攬收點,增加20臺無人車串點接駁,周邊啟動3個中轉場,通過30余架全貨機,將運能提升至2300余噸,可實現全國200多個城市次日達。
京東物流同樣不甘落后,今年在核心產區投入近千名小哥攬收作業,幫助蟹農打包寄遞,可實現蘇州、上海等周邊城市當日達,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最快次晨達。售后服務方面,對異常訂單做到10分鐘響應、2小時快速理賠。
與此同時,京東利用自身商流優勢做起了文章,通過頭部直播機構東方甄選、帶貨達人張同學,聯合視頻號京東官方號懂東東,搭建助農直播矩陣,深入陽澄湖、宿遷多個大閘蟹產區,助力多個地標商家銷售。
中通也在躍躍欲試,今年中通在陽澄湖及周邊區域設置了160多個網點,現場待命,快速攬收。中通標快開辟綠色通道,全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實現次日送達,多個核心城市48小時內送達。
為保障鮮活,中通短駁冷鏈配合干線冷鏈,移動冷倉全程駐場,嚴控儲存溫度達標。此外,中通標快制定專屬保價方案,承諾超時死蟹必賠,并保證100%送貨上門。
不難看出,快遞龍頭競相追逐,都不愿放棄大閘蟹這個流量擔當。當市場增量不足,快遞企業嘗試進入對方領地爭奪市場。而對寄遞要求極高的大閘蟹市場,就成為一個高端的較量場。
按照常規,大閘蟹一般是凌晨從湖里打撈出來之后會放進蓄水池中進行暫養,隨后按照個頭的大小進行捆扎和包裝,封箱之前再放上冰袋,然后再放入冷庫進行預冷,這樣做,大閘蟹的存活率可以提高30%左右。
大閘蟹存活的“黃金期”是72小時,對運輸時效、運力保障和保鮮溫控具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快遞企業必須在攬、運、派各個環節開足馬力,全程保持高效。
《快遞觀察家》了解到,相比總部的強勢出擊,末端網點與快遞小哥卻并不熱衷這一產品的派送。“中秋假期貨量本來就大,大閘蟹必須得優先派送,派費并沒有增加多少,卻增加了不少時效工單。”一位小哥吐槽說,很多破損與死蟹最后都由快遞員買單了。
“生鮮產品必須送貨上門,無形中降低了其他包裹的配送效率。”另一位小哥說,如果之前攬收與中轉環節出了問題,仲裁理賠起來非常麻煩。
而對于不少快遞企業來說,大閘蟹寄遞的成本高企,并不一定能賺到利潤。“攬收網點要配備冷藏車與專業人員,購買泡沫箱、冰袋等物料,關鍵是攬收的小哥必須檢查大閘蟹的活性,否則運輸過程中容易產生死蟹,這些都要快遞公司買單。”
為縮短大閘蟹配送時間,不難發現,當業務高峰來臨,順豐、京東將原本的同城快遞訂單升級為即時配送,分別交由順豐同城、達達小哥點對點送達,盡管增加了業務成本,卻保障了寄遞時效。
“僅僅通過大閘蟹寄遞,想要布局一張全國性的冷鏈網絡,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短期來看,得不償失,必定類似于大閘蟹這樣的產品屬于個例。”因此,如何通過恒溫包裝技術,在不同地區采用不同的運輸方式,來達到中轉與末端的溫度要求,也考驗著快遞企業的綜合實力。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0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4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8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5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1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4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