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三國殺中,最緊張的或許是SHEIN。”
去年9月,拼多多正式出海,在北美市場上線了Temu。之后,Temu一路狂奔,截至目前,Temu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設了12個站點,成為全球電商市場最亮眼的新玩家。
4月初,拼多多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聯合創始人趙佳臻出任執行董事和聯席CEO,與陳磊搭檔,共同管理公司業務。這次調整過后,趙佳臻將側重供應鏈管理和中國業務運營,而陳磊將把重心放到全球化工作上。
陳磊是黃崢創業路上最忠實的伙伴,歐酷網、樂其、上海尋夢、拼多多,黃崢的四次創業,陳磊都在前面沖鋒陷陣。
2020年,黃崢卸任CEO,由陳磊接任,2021年,黃崢徹底退居幕后,將董事長一職交給了陳磊,拼多多正式邁入陳磊時代。
在陳磊接棒的三年里,拼多多的市值超越京東,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年活躍買家數也一度超過阿里,成為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直到現在,拼多多都還保持著強勁的增長。
有意思的是,陳磊成為拼多多一把手后,本應和阿里蔣凡正面對壘,但就在陳磊接任CEO的同一年,時任淘寶天貓總裁的蔣凡發生了黑天鵝事件,最終蔣凡在2022年卸任淘寶天貓董事長,被阿里派去負責海外業務。
有媒體報道,去年蔣凡本來對歐美市場興趣寥寥,直到Temu上線北美后,蔣凡對美國市場的關注度才明顯增加。如今,陳磊將事業重心調至海外,兩個人再次迎來了正面對壘的機會。
而在這場海外戰役中,陳磊和蔣凡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SHEIN創始人許仰天。
和蔣凡、陳磊相比,許仰天顯得更加低調和神秘,網上關于許仰天的信息寥寥無幾。但就是這樣一個非名校、非名企出身的“小人物”,締造了SHEIN估值千億的神話,將中國跨境電商帶到一個新高度。
悶聲發完大財,準備沖刺上市的SHEIN,迎來了兩個棘手的對手。你來我往之間,跨境電商掀起新一輪風暴。
在跨境電商三巨頭中,阿里是出海時間最長的,手上又握有速賣通和Lazada兩張好牌,但卻是馬失前蹄,落了個不上不下的地位。
蔣凡接手后,首先調整了海外業務的組織架構,調整后,速賣通只做跨境業務, Lazada則是專注本地化。
蔣凡接管海外業務一年多的時間里,速賣通和Lazada重回增長軌道,海外業務也成為了阿里新的增長引擎。
阿里2023財年Q4財報(自然年2023年Q1)財報顯示,國際商業分部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9%至185.41億元,整個2023財年收入同比增長13%至692.04億元。
除了速賣通和Lazada,蔣凡還在打造一張新的王牌,去年年底,阿里在西班牙推出了新平臺“Miravia”,定位類似與天貓,主要以本地品牌商家為主,和主攻白牌供給的速賣通形成差異互補。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Miravia的下載量已經超過SHEIN和速賣通,成為下載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圖源:data.ai)
今年3月,阿里啟動了“1+6+N”變革,蔣凡擔任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同時還擔任菜鳥集團、淘天集團董事。這意味著,雖然阿里各業務板塊走向獨立,但彼此間的協作性并沒有打折扣。
就在近日,菜鳥集團宣布將聯合速賣通在今年年內正式推出“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從重點國家市場開始,逐步讓跨境包裹實現 5 個工作日送達。這無疑將大大提高阿里海外業務的物流體驗。
如果說阿里出海最早,有著先發優勢,那么SHEIN就是吃盡了流量紅利,用最小的成本獲得了最大的增長。
2010-2020年,在互聯網流量還相對便宜的時候,SEO出身的許仰天,在Google和Facebook等平臺進行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和網紅營銷,成功為SHEIN打響了品牌知名度,積累了上億的粉絲數。
而SHEIN“小單快反”的供應鏈模式,將快時尚的“快”發揮到了極致,憑借著豐富的SKU和低廉的價格,SHEIN收獲了一大批忠實顧客。2022年,SHEIN超越ZARA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時尚品牌。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SHEIN的業績呈爆發式增長。2020年,SHEIN的GMV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較2019年暴增250%;2021年,SHEIN的GMV達到了200億美元。
此前SHEIN高管在一份演示稿中向投資者透露,2022年SHEIN的營收為227億美元,利潤為7億美元,雖然營收同比下滑,但連續四年實現了盈利。按照計劃,SHIEN的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585億美元的年營收,凈利達到75億美元。
不過,如今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競爭對手環伺左右,要在未來的3年內完成10倍的利潤增長,對SHEIN來說絕非一件易事。因此,SHEIN在今年加快轉型,謀求更高的增長。
4月份,SHEIN官方宣布將在全球市場推進平臺模式SHEIN Marketplace,從以前的獨立站自營模式向平臺模式轉型。許仰天也罕見發聲,表示將通過平臺模式引入更多第三方賣家。
目前,SHEIN正在加快推進平臺模式,繼巴西和美國后,SHEIN日前宣布在墨西哥正式啟動第三方平臺模式的運營。有消息稱,SHEIN或將于第三季度在德國、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也推出平臺模式。
阿里和SHEIN都算是跨境電商的老玩家,去年9月才亮相的Temu卻并不膽怯,有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
Temu明目張膽地跟在SHEIN后面“抄作業”:選擇廣州番禺作為供應商聚集地、將美國作為主戰場、采用類自營的運營模式、用低價策略打開市場……
財大氣粗的Temu在沒有出海先發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了燒錢換增長:砸錢在超級碗和社交媒體進行病毒式營銷,并進行大規模補貼,用比SHEIN還要低的價格搶占市場份額。
大力出奇跡,在極致低價和病毒營銷下,Temu連續幾個月“霸榜”美國應用程序排名,并多次將SHEIN擠下App下載排行冠軍的位置。
今年2月,Temu還在北美立下目標:9月之前,至少有1天GMV超過SHEIN。而在上個月,Temu提前完成了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媒體數據顯示,5月份Temu在美國的銷售額比Shein高出20%。
上線不到一年,Temu已經將自己的觸角伸到北美、西歐和澳洲市場,成為跨境電商不可忽視的一極。
在海外尋求增量的過程中,阿里、拼多多、SHEIN勢必有一場硬仗要打。
而綜合來看,這場三國殺戰役中,最緊張的主帥或許是許仰天,因為SHEIN還沒有形成強大的護城河,而他的兩個“背靠大樹”的對手,在資金、技術、供應鏈等方面都有著絕對的優勢。
不止是阿里和拼多多,在國內電商市場增量逐漸見頂的情況下,這兩年,幾乎所有電商平臺都將目光投向海外,到海外尋求增量。
繼 2022 年 10 月率先在印尼試水后,TikTok Shop 商城今年上半年已在東南亞地區全面落地。在東南亞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的TikTok Shop,今年還將重點布局沙特、英國和美國。
去年8月,被視為快手“三號人物”的原商業化業務負責人馬宏彬,被任命為快手國際化業務負責人,開始全面推動快手海外業務的商業化;就連垂直電商唯品會,也在去年年底推出了東南亞出海項目。
跨境電商的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為了爭奪賣家資源,電商巨頭們都想辦法提高電商運營能力。比如速賣通、TikTok都推出了全托管模式,降低國內賣家入駐門檻,以0托管費、0倉儲費等優惠政策拉攏賣家入局。
中國電商進入大航海時代,放眼未來,要想在復雜的全球電商環境中生存發展,巨頭們還要不斷修煉內功。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8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7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4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0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9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5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