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龐大的跨國企業里,員工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如何能夠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向著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最為現實可行的方法是依靠績效管理系統,來塑造企業核心價值觀,來管理企業內部的組織,來凝聚員工的思想。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執行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此為基礎,用于衡量員工績效表現的量化指標。
考核指標的制定是由上而下的,首先是制定企業的年度目標,也就是總經理的考核內容。
接下來再制定各個職能部門的目標,包括財務、銷售、運營、采購、供應鏈、質量等等,這些也就是部門負責人的考核內容。最后是細分到每個員工的指標。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
各個職能部門在制定考核指標的時候,既會有相同的目標,但也會有不同的目標。
比如,采購尋源Sourcing和供應鏈Supply Chain部門,二者共同的考核指標是供應商及時交貨率,但是這二個部門又有各自的目標。
采購部門的主要指標有采購成本降低、供應商零件開發及時率和供應商合同簽訂率等等。供應鏈部門的主要考核指標是庫存控制、客戶訂單完成率和生產計劃達成率等等。
部門之間不同的KPI目標,往往就會引起利益上的沖突,從而進一步導致了跨部門合作的障礙。
局部最優可以理解為某個職能部門,為了實現自身績效得分最大化,而忽視公司整體利益的一種做法。
部門只看重自己眼前的目標,活在當下,但是沒有從全局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部門主管設定的目標、制定的計劃、實施的行動,必然只會考慮如何把自己的業績做得漂亮。
至于公司整體利益是否能得到保障、其他部門的業績是否會受到影響、員工的辛勤付出是否有意義,這些反而是次要的考量了。
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采購尋源的主要目標是降低零件成本,以目前市場發展的透明程度,零件價格基本上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價廉質優的供應商是很難尋的。
如果采購零件的原料部分是指定的規格料,那么零件價格差異的地方可能就存在于管理成本上。
報價較高的供應商可能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做得比較先進,包括項目開發、質量控制、訂單交付方面都做得很好。
對于報價較低的供應商,雖然在報價上有優勢,但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后可能會出現交貨或者質量方面的問題。
這些潛在的風險,則是會影響到供應鏈和質量部門的考核指標。如果采購尋源只考慮報價低、Saving大的供應商,那么最終很可能會損害到供應鏈和質量部門的KPI和公司整體的利益。相關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就這樣產生了。
根據Thomas-Kilmann的沖突模型,如果二者之間有一方是比較強勢的,那么就會形成一個輸贏關系或是零和博弈的局面。
強弱之勢也是會相互轉化的,一旦強勢的一方變弱,之前弱勢的一方就會試圖反擊。不管是哪一方占了上風,都會給其他部門的工作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其結果是企業部門之間相互爭斗,增加了許多內耗。
只要企業在推行績效考核系統,那么內部的利益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庫存管理作為供應鏈管理最為主要的核心部分,也是會受到跨部門利益沖突的影響。以下,我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和庫存管理可能會起利益沖突的例子。
1. 生產
生產的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是生產效率,衡量的標準有幾種,我們就以Kosu為例。
Kosu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實際完成每個合格產品所用的時間。Kosu的計算公式是用總工作時間,除以這段時間內完成的合格品的數量。
換句話說,這是計算工人生產效率的數據來源。在很多工廠里,工人的薪資是由基本工資加上獎金組成的,生產效率直接和獎金掛鉤,完成一定數量的合格品就能拿到全額獎金。
如何才能保證工人能順利完成產量,拿到獎金呢?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是在設備上連續生產同一個類型的產品,這樣可以減少因為換型而造成的時間損失。
所謂換型(Change over)是指在同一臺設備上,從一個產品的生產,轉為另一個產品的過程,通過更換產品的模具來完成換型。
每次換型都需要把設備停下來,更換了模具以后,才能恢復生產。換型時間的長短取決于生產現場的準備情況和工人操作的熟練程度。
對于工人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他的工作時間內連續生產同一個類型的產品,不用換型以便達到最大的產出量。但是實際情況是不允許工人這樣做的。
生產需要嚴格根據主生產計劃MPS來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客戶訂單交付,并且避免過量生產。
生產不能根據自己的利益,不考慮全盤的計劃,去做一些非計劃內的產品。過量生產出來的產品暫時賣不掉,只能放在倉庫里變成額外的庫存。
同時,生產又可能過多消耗了其他的原材料,使得庫存配套率下降了,倉庫里配不齊足夠數量的原材料用于后續計劃的生產。
規范內部流程,提高生產柔性化,使用合理的生產效率考核方法才能破解生產與庫存的利益沖突。
2. 運輸
運輸與庫存的博弈主要是在運費和庫存成本之間。以卡車運輸為例,整車運輸可以降低零件物流費用,拼車運輸可以降低庫存成本。
整車運輸可以降低單個零件的運輸成本,但是會因為要湊成整車而影響交貨的時間。整車貨運量大,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耗這些庫存,也會增加一定的庫存持有成本。
零擔拼車運輸的單位運輸成本會比整車的高,但是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發貨的時間間隔更短,對于庫存的影響也比較小。
在日臻復雜的商業模式下,如何來平衡運輸和庫存成本?只有通過信息系統優化軟件,才能把二者之間的沖突最小化。
3. 銷售
銷售總是傾向于所有的產品都備有一定數量的庫存,以便客戶在下單的時候可以按時出貨。
如果到了交貨日期,不能按照客戶要求的數量出貨,勢必會影響客戶對這家公司的信心,將來也很難拿到更多的新業務,銷售額也就無法增長。
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銷售對庫存成本是不會考慮的,因為這個不是銷售的考核目標。
當企業產品種類越來越多的時候,庫存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比如說企業有4千個SKU,那么原材料的種類可能超過4萬種,產品開發越多,庫存成本也就會越高。
減少產品SKU的種類是一個緩解庫存成本矛盾的方法,可以通過減少產品的規格或者顏色來實現。
蘋果iPhone手機外觀只有幾種顏色,容量也只有幾種,總共的SKU數量很少。這種策略非常適合電子類產品迭代快的特性。
另外一種策略是延遲產品的差異化,在服裝行業經常使用,方法是把產品中有需求差異部分的生產盡量推遲,而對于無差異的部分先行生產。
比如T恤衫基本款式是純白色,根據銷售記錄或定制化需求等因素,在后期加工過程中再染成其他的顏色。這種策略可以使服裝公司有效地減少庫存成本。
如何來化解零和博弈的局面?
利益沖突的雙方應該求同存異,以雙方共同目標為基礎,找到平衡二個部門利益的平衡點,從而最大化實現各自的目標。
在具體的操作層面,需要雙方合作配合,加強相互的信任,最終實現合作共贏的局面。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183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14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1836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1744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M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558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1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155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099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00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07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