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目前,快遞發展水平已成為評估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成為衡量城市發展潛力和投資環境的重要參考因素。
前列城市“準入門檻”越來越高
市場規模是城市快遞發展的基礎,也是城市快遞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快遞發展既可擴大消費,又能拉動生產,快遞業務量能直接反映出城市經濟的活力值。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TOP50和TOP20城市的“準入門檻”分別為4.9億件和14億件,較2021年分別提高近0.4億件和0.8億件,前列城市“準入門檻”越來越高。
數據顯示,TOP50城市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878.8億件,同比增長0.4%,比同期全國增速低1.7個百分點,在全國所占比重下降,50個城市合占全國的79.5%,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具體排名來看,TOP10相對穩定,單個城市快遞業務量規模在10億件以上,金華和廣州業務量均超百億件分列前兩位,北京跌出前十之列,由泉州替代。
從城市分布來看,在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北方僅北京、天津、石家莊、臨沂、保定和鄭州6市入圍,南方占24席。其中,快遞業務量TOP30的城市都為南方城市,東部占24席,中部僅長沙、合肥、鄭州、武漢4市入圍,西部僅成都和重慶2市入圍。具體省域來看,廣東、浙江和江蘇等省入圍城市較多,分別為7個、6個和4個。
目前,城市間快遞產業競爭力處于培育階段,從快遞規模TOP30的城市和經濟總量TOP30城市對比發現,兩者基本吻合,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快遞發展水平更高,在經濟發達程度相似的地區,經濟活躍程度較高的城市快遞發展水平更高。
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城市快遞業務發展水平不僅能反映該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而且能反映該城市經濟活躍程度。同時,通過歷史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城市快遞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城市間排名波動相對較大,低線城市與中心城市的規模差距在持續縮小,區域間快遞均等化程度持續改善。
圖1 2022年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規模對比(單位:億件)
南方優于北方 中西部優于東部
快遞成長性主要受宏觀經濟、產業基礎和發展基數等諸多因素影響,在所有指標中,具有一定的彈性,成長性的高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快遞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通常認為,產業基礎較好,基數越小,成長性越好。
數據顯示,2022年在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長沙市和武漢市增速領跑,快遞業務量增速均超過15%;汕頭市、重慶市等5個城市快遞業務量增速均超過10%;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天津市等13個城市快遞業務量增速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對全國快遞增長的貢獻率下降。
從全國范圍來看,貴港市快遞業務量以75.9%的增速領跑,孝感市和梧州市增速超過60%,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亳州市、樂山市和衡陽市等增速超過50%,增速較快的城市多為低線城市,且多位于中西部地區。
從業務收入來看,21個城市快遞業務收入實現了正向增長,汕頭市、嘉興市、揭陽市、長沙市和武漢市增速居前,均超過10%,業務收入變化與業務量變化總體吻合。總體來看,在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南方城市快遞業務量整體增速高于北方城市增速,中西部城市整體增速快于東部城市增速,成長性來看,南方優于北方,中西部優于東部。
圖2 2022年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業務量增速對比(單位:%)
圖3 2022年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業務收入增速對比(單位:%)
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凸顯
快遞價格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決定電商產業布局的重要影響因子。從快遞價格來看,2022年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除上海因為“通達系”總部收入影響數據偏高外,大部分城市快遞價格大多在10元附近。
上海、北京、天津三地快遞價格較高,主要受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運行成本上升影響。具體來說,京津滬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部分產能轉移至河北和江浙一帶,部分需求也隨之變化。這種變化最直觀的反應就是業務量流量流向的變遷和產品結構的變化,業務流向周邊地區,業務結構中高端需求占比提升。導致直轄市經濟發達,租金成本和用工成本逐年上升,成本倒逼價格提升。
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的價格谷底在金華市,均價不到3元,巨大的快遞價格優勢吸引著江浙滬等周邊電商直接從義烏發貨,借此帶動了相關產業及要素在義烏集聚,快遞發展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凸顯。
在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2022年上海、北京、廣州等14個城市快遞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升,一半以上的城市快遞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從價格分布來看,中西部城市均價處于中間地帶,維持在10元左右,隨著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規模經濟效應逐步發揮,價格差距被拉平,長沙、合肥、武漢、鄭州等城市快遞均價處于中間地帶。電商是快遞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快遞價格對電商的影響最為直接,因此,城市快遞價格的差異變化影響了城市快遞業務量的對比變化,是城市快遞競爭力變化的重要體現。
圖4 2022年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快遞均價對比(單位:元/件)
呈現城市經濟真實活躍度
2022年,從業務量TOP30城市快遞業務收入與GDP的比值對比來看,18個城市快遞業務收入與GDP的比值超過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揭陽以7.9%居前,其次為金華的6.1%,上海和汕頭占比均為4.1%,對地方經濟直接貢獻度較高。中西部城市占比較低,中西部的最高為鄭州,僅為1%,排名第18位,武漢、成都、合肥、長沙和重慶快遞與GDP比值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快遞發展的經濟基礎來看,2022年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GDP合計完成46.5萬億元,約占全國近四成,遠低于快遞業務量集中度。GDP排名TOP30的煙臺、大連、唐山、西安、徐州和濟南的快遞業務量并沒有進入TOP30,與這些城市的經濟結構偏“重”有關,重工業產品使用頻次低,且多為中間產品。
反觀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GDP排名靠后的臺州、嘉興、金華、汕頭和揭陽,輕工業相對發達,多為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為生活類產品,使用頻次高,與快遞協同緊密,要素資源活躍程度高,經濟活躍度高。經濟發展活躍程度與快遞發展水平相關性較高,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快遞發展水平更高,在經濟發達程度相似的地區經濟活躍程度較高的區域快遞發展水平更高。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城市快遞業務發展水平不僅反映該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而且反映城市經濟活躍程度。
快遞業務量TOP10中的金華、東莞和泉州,其GDP排名均在TOP10之外,但人均GDP均超過1萬美元,同屬經濟發達的區域。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金華、揭陽、溫州、臺州、汕頭、嘉興、石家莊和紹興等8個城市均在GDP排名TOP30之外,但這些城市有個共同點——輕工業發達,商貿流通業繁榮,與經濟體量相同城市對比,經濟活躍程度較高。
圖5 2023年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快遞收入與GDP比值對比情況(單位:%)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快遞業務量TOP30城市中,金華、廣州、深圳、揭陽、杭州、東莞、蘇州、上海等城市快遞競爭力較強,其中以金華、廣州、上海和杭州四地為甚。金華是價格優勢和產業優勢,廣州是價格優勢和經濟優勢,上海主要是總部經濟和跨境優勢,杭州主要是電商等產業優勢。中部地區城市快遞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武漢、長沙、鄭州、合肥成長性高,區位優勢凸顯,規模經濟效應顯著,在全國的占比快速提升。
伴隨快遞區域輻射能力和產業服務能力提升,快遞成為區域間產業間聯系的重要紐帶和城市產業配套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嵌入產業鏈供應鏈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鏈條整合水平持續改善。各地愈發重視快遞業發展,密集出臺政策舉措,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與地方產業融合發展。城市快遞發展水平既反映了城市經濟的活躍程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競爭力特別是未來的產業的競爭水平。(作者系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業務研究一部副主任,高級經濟師)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8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3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6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3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7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91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