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片免费在线播放_国产黄片在线免费看_日本8X无码毛片_日韩无码一级簧片_中日韩一级免费黄片_www.黄色视频.com_亚洲免费成人电影大全_韩国一级黄片在线免费看_一级免费黄片视频

羅戈網
搜  索
登陸成功

登陸成功

積分  

碳中和就業:風口上的豬,還是潛力獨角獸?

[羅戈導讀]6月30日,北京的高溫預警從黃色升到了橙色。在清華大學,室外是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汪軍給一屋子的聽眾分享了一組數據。

6月30日,北京的高溫預警從黃色升到了橙色。在清華大學,室外是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汪軍給一屋子的聽眾分享了一組數據:

農業領域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動物的腸道發酵,“說白了就是動物打嗝放屁產生的碳排放”,其中有3億噸在中國,與全國燃氣使用量的碳排放差不多。

如何既能吃上牛肉又不讓牛打嗝放屁影響環境?在“雙碳”的大背景下,這是個好問題。

這是能源基金會、南方周末、清華大學學生碳中和研究協會主辦,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生會協辦的“來談碳·找到一份好工作”C-Talk分享會。正在講話的,是《碳中和時代》的作者汪軍。

汪軍進行主題為《碳中和背景下的職業選擇》的分享

“國外目前有幾種應對方式,一是通過牛背上的裝置,回收利用牛打嗝放屁產生的甲烷;二是研究植物劑,產生口感差不多的蛋白質來替代牛肉;三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技術,通過細胞直接培養出牛肉。”無論哪一種方法,都需要不同方向的人才,產生新的就業崗位——而在“雙碳”之前,這樣的職業機會幾乎是不存在的。

同樣地,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被水淹沒的厭氧部分會產生甲烷。解決辦法,一是讓水淹的時間變少,二是通過基因研究把水稻變成旱稻,這又造就了新的需求和崗位。

伴隨中國“雙碳”目標的踐行,相關的新需求、新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新的就業機會和職業路徑也被不斷催生。

脈脈發布的《人才遷徙報告2023》顯示,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電子芯片、純互聯網等11個行業大類總體招聘崗位數同比下降約20%,其中,“逆勢而上”、崗位增加最多的就是“碳中和”,同比增長269.9%;而排在第二的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98.9%),同樣與“雙碳”緊密關聯。

瞬息萬變的求職市場背后,是社會的大轉型。而落在每個求職青年頭上的,或許就是一輩子的人生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行業中摸索門檻,如何釋放自身潛能,如何發掘綠色職業發展路徑,如何尋求雙碳美好愿景的創新突破,這些難題橫亙在青年與職場之間,迫切求解。

“來談碳·找到一份好工作”C-Talk分享會邀請《碳中和時代》作者汪軍、碳阻跡創始人兼CEO晏路輝、興業研究綠色金融高級研究員吳艷陽三位“碳圈”資深人士,既講雙碳變革的發展機遇,也求雙碳職業的入局之道。

碳,談出一個未來。

▲ 圓桌研討環節,三位嘉賓共同探討雙碳相關領域的職業前景。

1“雙碳”風口,人才缺口

2011年,晏路輝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碳阻跡”,成為國內“碳圈”的早期玩家之一。公司的定位是“中國第一家專注于碳排放管理軟件和咨詢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第一筆業務是為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做碳管理培訓,收取3000元,機票5000元,凈虧2000元。

“低碳”的愿景怎么看都很美好,但現實卻很骨感,到了2017年,公司已經瀕臨解散,辦公室里剩下四個人,賬上只有三位數的余額。

但2018年,隨著我國對“低碳”的日益重視,國內“碳圈”終于開始轉暖。從2018年到2021年,“碳阻跡”每年的經營數字都在翻倍增長,連續拿下了阿里巴巴、百度、字節、萬科等重要客戶,也得到了非常充裕的現金流,讓公司能夠生存發展。

而在2007年入行的汪軍眼里,中國的“雙碳”產業經歷了漫長的蟄伏期,并在近年迎來了爆發。“近幾年很多有經驗的‘碳圈’老人,都是處于‘滿單’狀態的。”

2020年,中國對世界做出了“雙碳”承諾。數據顯示,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占到世界比重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消費的總量大概能夠占到世界的二分之一。相應地,碳排放也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從以往的經驗和模型分析,人均GDP達到3萬到4萬美元的時候,一個國家方能實現“碳達峰”。而對于目前人均GDP在1.2萬美元左右的中國,“雙碳”目標顯然是個巨大的挑戰。當然,這個巨大的挑戰,也創造了很多新的產業機會和就業機會——中國石化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需要的“雙碳”人才在55萬到100萬之間。

晏路輝覺得“雙碳”賽道很有前景:“目前全球范圍內承諾做碳中和的企業資產數量超過130萬億美金,而全球GDP是110萬億美金,可以說基本上大的公司都已經行動起來了,像蘋果、沃沃爾瑪等,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其中。”

▲ 晏路輝進行《碳圈十二年》主題分享

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國內綠色低碳相關現存企業達到187萬家。2020年至2022年新注冊量同比分別增長19.5%、54.38%、29.29%。綠色低碳企業增速快,意味著這一領域充滿活力,未來對綠色人才的需求將激增。以“雙碳”視角審視,如碳排放量的監測、碳資產金融屬性的開發,都需要專業人才。

事實上,綠色人才的緊缺,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

領英全球發布《2022年全球綠色技能報告》指出,綠色人才在全球勞動力中的占比正逐漸上升,由2015年的9.6%上升到2021年的13.3%,其增長率高達38.5%。在2016至2021年期間,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躋身中國最熱門的綠色技能之列,同時可持續發展經理成為增長最快的綠色職位。

上述《報告》指出,在過去五年,全球需要綠色技能的職位招聘規模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而同期綠色人才規模的增長比例約為6%,二者之間顯然存在供需缺口。2021年的數據顯示,約10%的職位招聘要求中提出:求職者至少具備一項綠色技能。

2把所有行業重做一遍

在去年出版的《碳中和時代》一書里,汪軍制作了一張圖表,詳細列出了“雙碳”帶來的產業和職業新機遇。

在他看來,“雙碳”首先涵蓋了眾多新型的行業,如新能源行業,天然地和碳中和相關。此外,在“雙碳”大背景下,像能源、農業、工業這樣的傳統板塊正無可避免地面臨大量的技術改造。第三,“雙碳”也催生了一些全新的、獨特的產業,比如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已經在國內出現了一些示范項目,未來的應用場景非常之多,對人才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最后,碳管理行業也在快速發展,它包括與碳交易直接相關的職位,以及支撐它存在的咨詢、管理、培訓等一系列行業。

晏路輝在演講中分享了一句關于“碳中和”的比喻:“它有機會讓所有的行業重新再做一遍。”他覺得這句話似曾相識。“20年前的互聯網,10年前的移動互聯網,也是讓所有的行業重新做一遍。碳中和相對來說會比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更加徹底、更加基礎,還有基礎設施這個層面,因為所有行業用的能源,所有的操作行為都跟碳發生關聯,這個事情怎么用更加低碳的方式去解決掉生活、生產、經營、工作等各個場景減碳的動作,其實是需要很多共同努力來促成的。”

這就意味著,“雙碳”帶來的就業機會,將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不同的場景中去。

比如2021年,人社部提出“碳排放管理員”這一新職業,將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詢等工作的人員都列入這一個職業范圍,無論是電力、能源、交通、化工、鋼鐵、建材、民航,還是金融、互聯網、制造業等,為了踐行碳中和,都需要設立這個崗位,對企業的碳資產和碳排放進行管理。這個崗位如果能跟方興未艾的ESG結合,用武之地就更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汪軍還是晏路輝,都強調“碳排放管理員”只是碳中和賽道中的一個角色,隨著“雙碳”場景日益多元,逐漸觸達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眾熟悉的“碳管理”和“碳交易”只是冰山一角;相反,包括新能源、儲能、智能電網、碳管理軟件、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潔使用、節能減排、碳中和技術及裝備制造、新材料研發、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碳金融、碳匯、綠色技術的進出口貿易、清潔能源關鍵礦物的提煉等等各行各業,都將有越來越多與“雙碳”對應的就業機會。

202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標識了134個綠色職業,約占職業總數的8%。其中涉及節能環保領域17個、清潔生產領域6個、清潔能源領域12個、生態環境領域29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領域25個、綠色服務領域45個——它們或多或少,都與“雙碳”有關。

比如,當年新增為綠色職業的“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技術人員”,是一項旨在通過人工輔助性手段對不同類型的濕地進行自然生態性恢復的工作。它與“減碳”看似沒有直接的量化關系,但隨著全社會“雙碳”意識增強,類似的細分行業也在逐步得到關注。

3“碳圈”崗位值多少

行業興起,薪資的增長似乎也駛入了快車道。

“BOSS直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該平臺監測的綠色崗位平均月薪增長較快,并出現了不少高薪職位。

此前互聯網上有消息稱,從事碳排放核查等崗位的新人月工資在5000元到8000元不等,5年工作經驗的年薪可拿到20萬元;從事碳配額交易的碳交易經紀人,年薪可達到30萬元至50萬元。

對此,汪軍、晏路輝和吳艷陽三人均給予了證實。

晏路輝說,去年碳圈曾有一句話很流行,叫“互聯網裁員,碳中和搶人”,“我們很多人都是字節、百度等等過來的,這個行業的薪資水平也是因為雙碳被拔到很高的高度了,因為業務都多起來了,需求都逐漸獲得了一些增長,所以大家都有了這樣的機會,薪資水平就能夠提升。”

吳艷陽以當前金融行業方興未艾的ESG投資為例指出,雖然當下人才稀缺,卻并未因此出現特殊的高薪。“以券商而言,這類崗位的平均年薪大概是稅前20萬。而在審計或者咨詢公司,基本上行業平均從業3到5年的薪資水平在雙碳或者ESG領域,大概是30萬到40萬元。” 


▲ 吳艷陽進行《ESG與雙碳投資職業發展》的主題分享

汪軍則表示,2020年“雙碳”戰略提出之前,國內相關行業的平均水平“天花板很低”,像他這樣的資深人士年薪不到30萬元,而且能做的業務不多,但在“雙碳”以后迎來了一個三級跳。

他進一步透露,其此前所在企業,“招人基本上要找有五六年工作經驗的、有一定能力的,年薪基本在50萬到100萬元左右,但不是很好招。”

相對應地,“雙碳”行業一點也不缺底子好的新人,但其中很多人的薪酬并沒有傳說中那么豐美,“(月薪)可能就是4000元到8000元。”

汪軍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的“雙碳”行業門檻并不高,“入行比較容易”,甚至借著“雙碳”的東風,年輕人可以順利進入原本很難進入的央企或政府部門。“但目前有經驗的、中高端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我覺得這是新人們的機會。”

他也對于無數想要進入“碳圈”的新人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 汪軍向大家分享了入行建議

他覺得,首先要堅持碳中和賽道不動搖,氣候變化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便政策或輿論有波動,碳中和仍然是必須踐行的,有著長遠的發展前景。而年輕人投身“雙碳”行業既沒必要迷戀考證,也不應該死盯著狹義的“碳中和”崗位——如他們前面所講,各行各業都需要碳中和,而具備交叉學科能力的復合人才,才是最吃香的。

此外,汪軍建議“雙碳”新人們趁年輕的時候多努力。“雙碳尤其是碳管理行業,入行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往上走,中高層是沒人的,很多企業甚至招不到這個層次的人。所以新人進入這個行業后應該盡快成長,水平高了,選擇很多,不像其他成熟的行業,上升通道往往沒那么暢通。”

在他和晏路輝看來,年輕人投身“雙碳”行業應該更關注成長空間。“眼光放遠一些,成長空間大于一切,加入一家公司,一定要有成長機會,要有人來帶你,要有好的團隊、好的氛圍,現在沒賺到的錢早晚都會賺回來的。”

這像是一道關于潛力、創變、突破的應用題,擺在職場門口的年輕人們面前。

6月30日的下午,炎熱的天氣,短短兩小時,三位“碳圈老人”給出了滿滿的干貨,既分析了行業潛力,也讓人看到行業背后“個人”的無限潛力。他們以自己的經歷講述創變的重要,也讓無數個走在十字路口的我們,做好準備,等待迎來屬于自己的機會和自己的突破。

這是一場關于“碳”的談話,也是一次小小的人生指南。

免責聲明:羅戈網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圖片、視頻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核實后,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謝謝!
上一篇:虞丐旦| 綠色能源、循環包裝、碳中和解決方案案例展示
下一篇:雙碳轉型大熱,企業先賺錢還是先控排減碳?
羅戈訂閱
周報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謝您的打賞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

相關文章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18
2025-02-18
活動/直播 更多

【3月8日-9日上海】超值《倉庫管理真功夫培訓》

  • 時間:2025-02-08 ~ 2025-02-09

¥:2500.0元起

報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業月報-個人版

  • 作者:羅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