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期盼也在不斷提高。人們追求更高端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優美的人居環境,更舒適的便捷服務,這一系列“更”的背后對應的便是高質量發展。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高質量發展儼然成為各行各業的廣泛共識。快遞行業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調整商業模式,追求數量與質量的雙向發展,從價格驅動正逐漸向速度與服務驅動轉變。
快遞企業在提高快遞配送時效與快遞服務質量方面,推出了許多舉措。部分地區要求每天開展三派,將快遞員的電話接通率計入指標考核,推行“到邊到角”等措施,以此來達到縮短配送時效,提高服務質量。快遞企業在追求高質量發展而推行一系列措施時,受到直接影響的就是末端。
現如今,末端配送的準時性成為考驗物流企業服務能力的新指標,快遞末端面臨的單量越來越多,低價的派費又在壓縮利潤空間,末端投遞面臨的壓力變大,這在末端網點、驛站與快遞員身上皆有體現。
物流企業圍繞末端配送的競爭態勢已變得劍拔弩張,強化配送速度與精準度是各快遞企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外在表現。各個快遞在時效方面,將配送時段劃分的越發細致,保證準時達,增加用戶體驗??爝f新規發行后,選擇送貨上門的消費者比例屢創新高。
那么,在需要送貨上門的人數增加與強調快遞配送時效的雙重背景下,物流企業對末端網點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不同時段的配送需求,合理劃分配送區域,平衡高峰與低谷時期的配送人力,末端網點不得不付諸更多的精力來面對。有網點表示:又要當天妥投率,又要送上門,我不得不多招兩個人。尤其面對標快件,網點每天接收的標快件數量不高,但在分揀與配送方面,還要額外關注,許多網點會雇傭快遞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網點在人力方面的成本隨之提高。
快遞行業追求高質量發展,在提倡送貨上門的同時,也在宣告驛站發揮的作用已微乎其微,最近大家可以發現,曾經火爆一時的快遞驛站,不僅沒有新增營業點,反而轉讓和倒閉的情況層出不窮。驛站人員認為,純粹的驛站僅靠快件是無法養活自己的,建站容易,養站難。
驛站的營業時間一般都在12個小時,工作時間長,周而復始的工作消耗員工的積極性。驛站員工除了負責不同種類快遞的簽收入庫工作以外,還要負責聯系顧客送貨上門,驛站的工作人員紛紛表示服務要求被提高,工作強度增加。
快遞行業追求高質量發展,就要提供相匹配的服務內容,快遞員是讓顧客感受到服務的關鍵環節。各快遞企業設置接通率,并納入指標考核,要求快遞員在規定的響鈴秒數內接聽。這一方面體現了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但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快遞員的實際情況。快遞員存在沒辦法接聽的時候,例如顧客打來電話時快遞員正在搬貨上樓,或在與其它顧客溝通時,面對這納入考核指標的規定,無形中加重快遞員的負擔。
快遞員長此以往的情況下,已形成送驛站、快遞柜等習慣。面臨派費逐步降低,反之,工作強度逐步增加的情況,潛意識里更不愿意接受送貨上門。有快遞員認為:服務和價格都是由市場決定的,不能說客戶想要什么服務就得提供什么服務,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就花什么樣的價錢,在客人下單時就選擇好配送方式,送貨上門、快遞柜或者附近驛站,將服務費區分開。還有快遞員認為:低價運費導致低價派費,花最少的錢,享受最好的服務,是不現實的。順豐送貨上門,只要支付相應運費,發順豐就好了。在快遞員看來,現在的派費基準低,不足以支撐他們進行細分化的服務,面臨送貨上門的顧客增多,會導致每天派送件數大幅減少,相當于收入減少,不送貨上門要遭受投訴、罰款等問題,雙重壓力下快遞員也怨聲加重。
快遞行業追求高質量發展,快遞企業在服務與速度上加碼,送貨上門已是大勢所趨,更改不了,大家只能遵守。這一現象造成末端配送的困局,究其根本,是前端未進行合理的服務分層。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散件客戶,一開始規定好,不是所有包裹采用一刀切必須上門,不同服務要有不同的價格區分,通過服務分層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采取階梯式收費標準,就會增加末端收入,改變末端派送困境。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40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3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6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6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0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1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71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89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70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26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