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訂單都是有明確的數量和交貨期的要求,當訂單超過了工廠的供應能力,就會出現交付不同步的情況,也就是不能準時交貨。
工廠發現訂單太多,根本來不及應付,只能加班加點,全員參與生產,才能勉強把訂單趕出來。與此同時,工廠還會收到各種緊急訂單插單的困擾,哪個銷售喊的厲害,哪個客戶投訴的多,就先做他的單子。
原有的生產計劃被頻繁打亂,物料到貨計劃也跟著一起亂,交貨期沒法保障,整個工廠始終處于混亂的狀態。
工廠要祈禱別出意外,否則就是雪上加霜,而根據墨菲定律,越是怕什么,就越是來什么。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我們才需要做好需求管理決策,不能任由TA胡來,根據既定的策略,合理安排優先級。
由于需求的數量、時間和產品組合與供應能力不匹配時,就需要管理、制定優先級。在企業里,應該是由誰來做出這個決定呢?
毫無疑問,銷售肯定握有重要的話語權,單子是銷售搶下來的,他說了算。但是,大公司里不可能只有一個銷售,人多了,又該聽誰的?
另外,供應鏈團隊能不能參與決策?畢竟供應鏈是管理供應的資源,不管是外部的供應商,還是內部的生產計劃,都是供應鏈制定計劃,他們的意見是否也應該考慮進去?
雖然個別的銷售人員和供應鏈團隊都對需求管理有一些貢獻,但是在管理和確認需求的優先次序時,他們說話并不好使。決策應該是由需求部門的經理們,甚至是公司高層來制定,因為他們對公司的戰略目標、市場和銷售目標,以及成本和利潤目標有更加全面的看法。換句話說,就是站得高看得遠。
個體銷售人員會有什么問題?每個銷售拿下訂單后,都想在交貨期之內完成履約,至于其他銷售能不能完成指標,對不起,這不是他考慮的事情。當需求大于供應時,銷售之間就會爭奪資源。所以個體銷售不能參與制訂需求的決策。
供應鏈團隊的問題是過度地考慮了產能約束,每當產能不足以支持需求時,為了達成銷售目標,就會付出額外的費用,比如加班費和超額運費,這些都不是供應鏈希望看到的。由于有顧慮,就會做出偏保守的決定,但這并不符合公司整體利益。
越早越好,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銷售收入。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要把有限的產能,創造出最大的營收。那些能夠為公司帶來更高銷售額和利潤的訂單肯定要優先考慮,其次是符合公司長期戰略發展的客戶,最后才是普遍客戶。盡早發現需求,就可以合理分配資源,提前制訂好優先排序方案。
2.制造成本。
工廠生產最不喜歡緊急插單,因為這樣會打亂原先的計劃,頻繁地更換模具和原材料,造成生產效率的損失。如果可以盡早地提供訂單優先級,有條不紊地安排生產,即便是安排加班,只要事先都計劃好了,制造成本還是在預算之內,工廠可以從容不迫地控制訂單完成進度。
3.運輸成本。
盡早制定優先排序,可以提前把需要的原材料運送到工廠,也可以合理安排運輸成品給客戶。如果是在匆忙之間做出的決定,原計劃的運輸方式時效趕不上,必須使用專車運輸或是空運,這樣運費就會失控,遠超預算。
因此,越早對需求進行優先排序和管理以匹配供應,對銷售收入、制造和運輸成本、利潤和客戶服務的選擇和控制就越多。我們需要使用較長的計劃期,以便在這段時間內做好需求和供應的協同。
雖然說決策制定越早越好,但也不用提前太久做決定。優先排序一旦制定了,就會影響后續的原材料到貨和生產計劃,頻繁切換優先級,會給下游造成很多困擾,讓人們質疑決策者的判斷力。
優先次序必須要排,因此什么時候決策很關鍵,而需求管理可以幫助公司進行這項任務。關鍵的策略不需要立即制定,而是可以等到絕對有必要投入資源時再做,也就是所謂的“不見兔子不撒鷹”。為了獲得最大的靈活性和運營效率,只有等到必要時才做出決定,且不宜延遲。
需求和供應的部門應該就每個產品系列的關鍵決策點達成一致。同時,為了確保作出正確的決策,需要做很多的前期準備工作。
首先,需要制訂多個潛在的優先排序方案,并確定每個方案對銷售收入、利潤、成本和服務的影響。
其次,這些方案要傳達給供應部門,讓他們能夠制訂自己的方案。供應方案的重點是可以滿足需求的各種方式,以及每種方案對客戶服務水平、運營效率和成本的影響。
關于決定優先級的時間節點,一般可以等到必須訂購原材料或需要投資額外產能的時候再定奪。在達到決策點之前,需求和供應部門都有時間監測需求和供應能力的變化,并重新驗證或改變他們的計劃方案。
在管理需求時,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最佳實踐。
1.充分溝通需求的變化。
而且還要深入細節,甚至是到每個客戶,每個關鍵產品層面上。“魔鬼藏在細節里”,這種程度的細節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最優化的決定。
2.利用足夠長的計劃時間,通過增加供應能力來應對變化。
產能投資需要周期,如訂購設備至少要好幾個月,再加上運輸和設備調試的時間,可能全部過程至少要半年。有些復雜的設備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要把眼光放得遠一些,這樣才有充足的時間應對上升的需求。
3.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決定。
建立一個需要做決定的時間點,然后再做決定。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投入資源。客戶可能會“畫餅”,許諾一些生意訂單,但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吶!
4.以產定銷。
如果出現了供小于求,眼瞅著生產能力跟不上了,但是未來的市場尚未明朗,關鍵的決策時間點還沒到怎么辦?這時候就要考慮以產定銷,用供應能力來匹配需求訂單。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飯,別做超越自身能力范圍之外的事,別接超出產能供應之外的單。
管理需求,排出優先次序。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決策,然后把決定通知供應部門,準備購買原材料或投資設備。工廠才能有條理地處理訂單,避免出現被緊急訂單追著跑的局面。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60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401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5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32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5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53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69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58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45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5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