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將農業強國建設擺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
那么,對比發達國家的農業,尤其是農業供應鏈,我們究竟有哪些差距呢?不妨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佳沛奇異果
提起佳沛奇異果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金黃色的果子,味道香甜可口,單顆價格高達10元以上,卻依然擋不住中產家庭的熱愛。僅2021一年,佳沛公司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就超過了40億元人民幣。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個小小的奇異果其實最早源自于中國。
中國是獼猴桃的故鄉,野生獼猴桃種類多達400多種。
1903年,一位名叫伊莎貝爾·弗雷澤利的女教師來中國看望在此傳教的妹妹時,在湖北宜昌品嘗到了當地的野生獼猴桃并驚喜于它獨特的口感,她隨后將種子帶回了新西蘭。
此后,獼猴桃在新西蘭落地生根、持續發展。新西蘭人以國鳥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奇異果”,并創立了享譽全球的“佳沛”奇異果品牌。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一百年過去了,中國人如今卻因“專利侵權”被佳沛公司告上了法庭。
起因是在新西蘭種植獼猴桃的高浩宇夫婦,回到中國時帶走了幾株新西蘭獼猴桃藤本,并在中國開始推廣種植。
2020年,新西蘭奧克蘭高等法院認定高浩宇夫婦未經許可,非法將“陽光金果”及“魅力金果”兩個獼猴桃品種派發至中國種植,侵犯了新西蘭《植物品種權利法》。最終判處其賠償佳沛公司1500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6750萬元。
看到這里,或許很多國人會感到憤憤不平,甚至會將滿腔怒火指向佳沛公司:
“憑什么?當年你們從中國拿走種子的時候沒有付過一分錢,現在中國人只是拿了你們幾根藤條回國種植,你們就要打官司賠錢?真是以德報怨!”
但是,大家可能忽視了這中間關鍵的一點:
伊莎貝爾從中國拿走的是自然生長的野生種子,是大自然的恩賜;高氏夫婦從新西蘭帶走的藤條卻是新西蘭人舉全國之力,耗費了上百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來的兼具品牌和品質力的“產品”。
前者是中國傳統農業形態的典型代表,而后者卻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的能力體現。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們有必要講一講這過去的一百多年,新西蘭人是如何將來自中國的獼猴桃種子變成舉世聞名的奇異果品牌的故事。
第一階段 (1903-1960):從引入到出口,奇異果產業鏈初步建成
從1903年伊莎貝爾將種子帶入新西蘭,到1910年園藝師亞歷山大在自己的果園中種出了第一株獼猴桃并成功結出果實。
到了1947年,一位名為海沃德·賴特的園藝大師培育出了“綠色獼猴桃”新品種,這也是現今最常被種植的品種。此后,在北島地區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商業化種植基地。
二戰時期,新西蘭人加入到全球戰事中,也把獼猴桃的口碑傳到了全球。
1952年 在新西蘭果農協會的努力下,約翰麥羅林成功實現了第一批獼猴桃的出口。
1959年之前,新西蘭對這種水果普遍稱作Chinese Gooseberry中國鵝莓。為了避開英國對以莓(berry)為名出口的水果征收高額關稅,新西蘭出口商們絞盡腦汁,最終給新西蘭獼猴桃取了一個新名字“Kiwifruit 奇異果”。
Kiwi是新西蘭的國鳥,這種鳥有著細密的棕黃色短絨毛,和獼猴桃的果皮頗為相像。
至此,從栽培技術的逐漸成熟,到商業化種植推廣,再到首次出口的成功并統一水果名稱,新西蘭已初步完成了獼猴桃產業鏈的建設:
果農作為獼猴桃生產商→采后運營商負責獼猴桃的采收和貯存→出口商負責銷往海外市場→海外進口商→銷售終端。
第二階段 (1960-1970):從無序到有序,新西蘭國家奇異果管理局成立
到了20世紀60年代,新西蘭奇異果的出口量占到了總量的60%以上,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出口商家多,行業無序競爭,相互壓價,質量標準缺乏,價格波動大。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70年由果農和出口商共同組建了奇異果出口促進委員會(Kiwifruit Export Promotion Committee,簡稱KEPC),用于協調奇異果的出口,避免出口商的惡性競爭。
隨后,1977年在果農和出口商的倡議下,進一步成立了國家奇異果管理局(New Zealand Kiwifruit Authority,簡稱為NZKA),引入了政府監管的角色,讓組織架構更為合理。
隨著一系列管控措施的出臺,如包裝標準化,統一定價,確定出口商對于其主要市場擁有同樣的最低份額配比等等,出口商的惡性競爭得以控制。
同時,在政府的鼓勵和促進下,產業組織開始集中力量開展奇異果相關的農業科研技術攻關。
第三階段( 1980-1990):從內卷到統一,新西蘭國家奇異果營銷局成立
1988年,奇異果在國際市場上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同時,美國啟動了針對新西蘭奇異果的反傾銷調查,整個新西蘭的奇異果產業面臨滅頂之災。
為了應對危機,新西蘭政府和果農們共同成立了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 New Zealand Kiwifruit Marketing Board ,簡稱NZKMB)。
營銷局將過去分散在不同公司的的果實采購、出口、零售、營銷等工作全部進行兼并整合,為果農提供一條龍的供應鏈和營銷服務。
由此,新西蘭的奇異果行業摒棄了過去由于供應鏈和銷售分散所形成的“以價求量”的惡性競爭,轉而向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并通過建立對自然環境負責任的生產體系,減少農藥化學殘留,讓消費者能夠更加安全放心地食用。
第四階段 (1997年至今):從品種到品牌,舉全國之力打造的“ZESPRI佳沛”品牌
1997年新西蘭政府實施了由市場驅動的發展戰略,將整個國家的奇異果產業升級為產業公司化的運作模式。舉全國之力集中打造一個品牌(Unite under one brand),成為新西蘭的國家名片,增強國際競爭力。
因此,新西蘭國家奇異果營銷局被拆分成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
1)Kiwifruit New Zealand,簡稱KNZ,負責品種選育、果園管理、采后冷藏、商品包裝、運輸和銷售等環節的協作,后于2000年調整為Zespri國際有限公司。
2)Zespri 佳沛公司,負責新西蘭奇異果的全球營銷。佳沛公司完全由果農投資和負責經營,為國家唯一的出口商,集中精力經營Zespri品牌。
簡單的,可以理解為一家負責供應鏈,一家負責品牌和營銷。
那么,佳沛的供應鏈強在哪里?
育種:佳沛與新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所 (PFR) 的奇異果新品種聯合開發計劃是世界上最大的奇異果育種計劃。長達30年的合作期間,成功培育了許多新品種,如Hort16A, Zespri SunGold Kiwifruit 和Zespri Red。僅在2020/21財年,佳沛投資超過折合8000萬人民幣用于新品種的開發和商業化。
種植:雖然總公司設于新西蘭,但佳沛在意大利、法國、日本、韓國以及澳大利亞都持有專利種植執照,通過南北半球不同季節的協調種植,可以實現全年12個月不間斷的全球供應。
品控:涵蓋了從新品育種到種植園生產管理、標準化分包、儲藏運輸等一系列產業標準。每一顆奇異果都要經過外觀篩選、糖度測試、干物質測試、祛毛、分裝等多道工序。標準化的質量管理和生產程序,確保了所有佳沛奇異果的良品率。佳沛也成為了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包裝:包裝材料全面采用再生性材質,為了保持奇異果的新鮮,在盒子設計上打洞以維持通風。每一箱都會標記專屬溯源碼,讓消費者和渠道商可以追蹤奇異果采摘、運輸等各個環節。
物流:包裝好的不同熟度、大小的奇異果會被自動分揀進入不同倉庫,從而保證同一倉庫內,奇異果的熟度、大小基本統一,以便安排不同的冷藏溫度與出口船期。為降低儲存時間對奇異果品質的影響,佳沛的冷庫為高二氧化碳、低氧氣的環境,保證果子8個月內不變質。為了更好地運輸,佳沛還定制了冷鏈運輸輪船。從新西蘭將奇異果船運到中國需要14天,在佳沛的定制船上,奇異果被儲存在0℃到2℃的冷藏庫中,使損耗率降至5%,且歷經長途跋涉后果子依然飽滿漂亮。
佳沛的故事給我們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啟發。
我們看到,一個好的農產品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是有政府的參與和引導、有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倡導、有具備實力的公司的規模化集約化的運作來支撐的,這些缺一不可。
在這樣的分工下,政府、協會、公司和農戶之間形成了有效的分工協作。
政府舉全國之力給出良好的政策,協會協調多方關系促進農業發展,公司負責提供專業化的育種、種植、加工、供應鏈、營銷等一條龍服務,最終讓分散的農戶們專心專注地將自己的果園管理經營好。
反觀中國當下的農業,上個世紀的包產到戶政策,解放了生產力,但同時也形成了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生產方式。有許多重要的品種品類,無論從種植還是銷售,都處于分散無序的狀態。不論是農戶還是各層銷售商,都是以價取量,相互壓價,質量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形成標準。這像極了新西蘭早期的獼猴桃產業。
不僅如此,中國農業也缺少從品種到品牌的IP保護。
一些科研院所或企業雖然開發出了好品種,卻因為IP保護不夠,被其它企業或地區以“拿來主義”的方式“免費”使用,表面上似乎促進了某些地區和企業的發展,實際上卻形成了惡性循環,沒有人愿意花費巨資和時間來搞研發,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農業強國的發展思路,結合中國的實踐,不硬搬硬抄,我們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之路。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276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305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069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519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91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39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185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111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07 閱讀物流行業唯一!京東物流入選《可持續發展年鑒2025》
10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