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LBCT官網
近日,相信圈內人士都看到了《華爾街日報》的長文《五角大樓將中國造港口集裝箱起重機視為潛在間諜工具》,文章指出,中國產岸橋制造精良且價格低廉,但它們帶有復雜的傳感器,可以登記和跟蹤集裝箱的來源和目的地,從而收集情報;一美國官員稱,美國港口使用的近80%岸橋為振華重工制造;這些岸橋通常在完全組裝后通過船只運往美國港口,并通過中國開發的軟件進行作業;近年來,振華重工已發展成為全球自動化港口行業的主要參與者,與微軟等公司合作,連接設備并實時分析數據。因此,中國產港機有可能利用追蹤集裝箱的軟件收集情報,并進行遠程操縱與破壞,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我們不是第一次看到來自美國的中國岸橋威脅論,此前,就有美國州議員建議立法,禁止港口進口中國產岸橋(詳見“不進口中國岸橋,此路不通”),也有傳聞說FBI特工搜查了一艘向巴爾的摩港運送中國產岸橋的貨船,在船上發現了情報收集設備。這些言論在業內人士看來是想象力豐富的無稽之談,但我們還是要用事實發言。
3月8日,美國港務局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rt Authorities ,AAPA)就此發布了一份聲明,表示盡管有媒體危言聳聽,但AAPA有專門的安保與安全技術委員會,美國港口目前沒有報告過任何因港機導致的安全漏洞。就算現代化岸橋反應迅速、系統復雜,也做不到追蹤貨物的來源、目的地與性質。美國海港與政府合作,評估來自每個載體的安全漏洞,識別真正的威脅,最近有些報告將港機和其他來自中國的技術混為一談,而這些技術因會產生潛在威脅,已經被有意識地拒之門外。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綜合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與美國港務局協會的聲明來看,美方很清楚港機設備本身毫無問題,振華重工的岸橋在市場上占有率高也很正常,比如其競爭對手科尼制造的岸橋,價格要比振華高三分之一,消費者會怎么選,顯而易見。關鍵爭議在于,中國港機制造商能否利用遠程連接和自動化控制系統控制或破壞岸橋。
岸橋早就不是不僅是一個鐵架子,為了適應現代化的作業需求,加裝了很多攝像頭、傳感器、PLC控制器等小零件。這些技術設備通常被整合進岸橋系統,前休斯頓港信息安全員Chris Wolski表示,攝像頭可以用來查看集裝箱的序列號,確定集裝箱的裝載地,以便進行追蹤。別有用心的人還可以通過覆蓋安全傳感器的權限,或者引發錯誤讀數,使岸橋癱瘓。
但從信息收集角度來看,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追蹤集裝箱,而且在軍事上也沒有特別的用處。行業人士稱,他們不認為岸橋能接觸到用別的方式沒法接觸到的敏感信息。至于岸橋控制系統,華爾街日報揪住振華重工前董事長的話不放,說振華“過去賣的是設備,但現在賣的是系統。”在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中,振華重工確實在海內外承包了諸多項目,知名的海外碼頭有新加坡大士港、泰國林查班港等,為他們提供自動化設備以及系統,大至岸橋遠控系統與自動化場橋控制系統,小至集成到岸橋上的防搖系統、中轉平臺集裝箱鎖銷監測系統等,未見有人提出過安全問題。
很多美國媒體會以長灘港的LBCT自動化碼頭為例,但該碼頭的自動化系統由ABB集團和其他公司交付。就像美國港務局協會所說的一樣,美國港口有意識地拒絕了一些技術。在設備部署前,港口當局或運營商會進行詳細的安全檢查。而據行業媒體World Cargo稱,振華重工向美國港口運營商推銷過其自動化和遠程連接及監測系統,但美國港口沒有采用。因此,華爾街日報有捕風捉影之嫌。
如果更深入地討論,在承建自動化碼頭項目時,振華重工會與很多軟件供應商合作開發一系列控制系統,以系統集成商(總承包商)的身份打包出售設備與軟件服務,其中少不了與國外軟件公司協作。比如在自動化碼頭TOS領域赫赫有名的Navis,就與振華重工簽署過戰略合作協議。當時Navis還在另一家港機制造商卡哥特科(Cargotec)旗下,雙方在京唐港智能集裝箱碼頭項目中合作,現在Navis由一家美國公司所有,依然在為中國很多碼頭(包括自動化碼頭)提供服務。如果信手拈來,中國媒體也能輕松炮制出Navis威脅論,且中國可以自主研發TOS系統,美國卻很難打造美國制造的港機。美國港務局協會表明,把中國造岸橋移走但找不到替代方案會損害美國供應鏈,并借機表示會提出《2023起重機再生產與國家執行供應鏈安全法案》(Crane Reshoring and National Enforcement of Supply Chain Security (CRANES) Act of 2023),呼吁啟動美國港機生產。
但這些言論都基于對港機設備及軟件市場的錯誤觀察,將港機生產搬到美國成本極高,也沒有必要。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港口物流確實是一國關鍵領域,但在正常的市場運作中,碼頭運營商其實樂于見到設備廠商與軟件供應商協作集成,提供一個單一的解決方案,這之中沒有壟斷與安全威脅,而是行業發展以及自動化碼頭建設的要求使然。沒有任何證據的時候,行業內外媒體只有標題很嚇人。
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2542 閱讀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2503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835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367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66 閱讀電商件單票 36元,中國快遞企業扎堆到中東搞錢
1178 閱讀全球海運市場動態(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
1084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99 閱讀物流行業如何破“內卷”?
1097 閱讀品牌全新升級,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開啟新征程
1025 閱讀